春日记事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的冬天格外漫长
  它生出的春也又长又冷
  有人将羽绒服穿到四月中旬
  我卻借春风刮骨疗伤
  而雨水淅沥在人世
  涓涓不断。病菌开上枝头
  亮如红豆。我坐在病房里
  冥想点滴往事,不经意间
  甜蜜的童年丝丝呈现
  为什么,为什么那时的我如此
  蓬勃?想必你也一样
  可如今,燕子插翅飞上屋檐欢叫
  ——忽然像一个老人天真地哭了
  忽然又为这忽然而痛心、无奈
其他文献
秋风一阵寒似一阵、落叶一阵紧似一阵的时候,不用猜想,也无需探问,家乡山崖、田野、沟壑、路边的野菊一准在悄然绽放。  瑟瑟寒风中,庄稼收尽了,繁花凋敝了,茂叶枯败了,就连肥硕的蚂蚱也不再蹦跶了……一切的一切都在走向萧敝。而一直被割草打柴人当做野蒿杂草,一茬一茬割掉身躯的一株小野菊想:悲凉的秋天总要有一点活力和灵性呀!于是,便卯足了劲,猛一抖擞抬起了头。这一抬头不打紧,匍匐于山崖、田野、沟壑、路边的野
期刊
这个春天送走了两个人  山坡上,曾经的欢笑被埋进泥土  雨水撬开墓碑,蓬松的多情  像鱗片紧贴棺盖发亮  四月,把那些未定义的白色小花  暂命名为点缀物  它们湿漉漉飘浮空中  从不感受青山失眠,烟火柔和  它们多么像这个春天的鱼  鳍一晃一晃,倾斜着优美的忧郁探出水面  我们无法拒绝安静  更无法阻止安静后带来的愉悦或伤感  像走时猛一回头,突然发现  孤独仍然鲜活,却被人为地掩饰
期刊
在城外,寂静把鸟声封锁  雨水被河流缓慢掏空  而我的影子,雾一样  从大地和空气的毛孔挤出  月亮踏小碎步  脱下黑披风,颤巍巍地撩开云  用无数乳白色小手搬运风  像我坐进不连贯的时间  用灯光,翻动记忆  哦,这丢魂的人  这出来散心的人——  这被爱情逼进荒郊野外的人  被我,在深夜回收  像剔出葉子的经脉  像用针尖梳理掌纹。像一枚  鲜活的眼神,被我回收进瞳孔
期刊
被温暖的土墙环抱,被干净的泥地托住  我的身体,绽放的刨花“梆梆”响着  然后成熟脱落,滚动一地的欢愉  我躺进更深的记忆里,全身的毛细血管  接地,亲吻砍断了脐带的母体。那一刻  一片空出的天空,在一些翅膀的呼啸中晃动  初生的记忆在地的腹腔,泪流如泉  一双手传递的生命,开始走进另一种生命  我在一双手里平躺着顶起新屋的脊背  我肯定是一个良材。我在炊烟里清洗  身体黝黑坚硬,和记忆里的父親一
期刊
深秋时节某一个晴朗的清晨,早起的人们忽然感觉天气晴冷,寒气袭人。蓦然举目:柴房、墙头、柴草垛,还有地面的柴草碎屑之上一层碎白——哦,下霜了!  走出庭院,天空湛蓝高远,大地空旷寂寥,山岭冷峻肃穆,冷风寒凉刺面。低头看了,路边也是东一片、西一片的碎白。仿若谁在上面撒了一层银屑,在晨光的映照下似有似无,似雪非雪,晶晶莹莹,寒气逼人。  雪下高山霜打洼。霜儿是个鬼怪的小精灵:倘若空气中没有足够的水分,她
期刊
如果一位作家在文学上能够取得特殊成就,他就必然拥有一种独有的艺术风格。武建华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地搞业余文学创作,始终植根于人民和大地的土壤之中,形成了他为人民而歌、为自然而写的朴素自然、富有哲思、寓意深刻、以文化人的獨特艺术风格。无论是他的诗作或是散文、小说之作,均注重切入时代,关注民生,讴歌自然。既浅显易懂使平民百姓喜爱,又富有深意引大家品评。他是时代的记录者,为人民而歌,为自然而写。他在接受采访
期刊
当初,这些玉米是自个儿从土里  生出来的。一扎根,就揽住身下三斤土  再不挪窝。就连它们的种子  到十里外的水浇地里安个家,长出的  身杆也要瘦一圈,扛的穗子短一截儿  往年,这些玉米都是挺立着,攥紧  这一辈子最后的力气,然后  被镰刀往秋天的怀里一揽  就沉甸甸地倾斜,躺倒  盖住,慢慢腐烂在土里的根  此刻,这些玉米在杂草的拥堵下  身形慌乱。和那些空房子一样  它们丢失了对穗子的牵挂,轻飘
期刊
我想把一首诗里的土,铺开  讓逝去的父辈们在这里,把遗留在心窝的  那些种子,种完。这首诗是赞美丰收的  这里的土,被我从故乡的腹部,移植过来  更加纯净、细软和滋润。有一尺厚,足以  留住父辈们锈着寂寞的锄头,足以  捧出两季庄稼,晒出三斗粮食。这里的土  远离洪水、干旱和腻虫。最多,伴有那么  几棵摇着碎香的野草。父辈们,也可以在  田头枕一个奢侈的梦。看一回日头西沉  而不必,用满脊背的汗水
期刊
金伟我们是同学又是同事。以前只知道金伟写新闻,直到前年他把自己写的两篇小说稿子送给我看,才知道他还写小说,而且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二十来篇,还上了杂志,并且有了不小的反响。期间我读到过几篇,这次开他的研讨会,又认真读了《英雄》《磨石碑》《玩具》《庹一刀》,感觉很有意思。  金伟的小说有故事,很好的故事。故事是小说的骨骼,是小说站起来的基础和支撑。中国传统小说都有很好的故事,“四大名
期刊
东南风从远方一回身,就摸到了  乡村小院干裂的皱纹。老人从庄稼地里  掰出几截空闲,暖在怀里。锈弹簧般的  手指,使一片早熟的霜,扬起又俯下  祖传的针线活儿,装不进儿辈们的行李  她就手把手地教影子:把二月的粉  四月的绿,六月的黄……一簸儿  积攒起来,再压平,沓层,裁剪  然后一针白天,一针黑夜,挨着下种  白天的那一针,要从鞋外往里用心  讓种子躺进最温暖的土层  夜晚那一针,从鞋里往外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