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来源 :中医正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fai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ETD治疗的67例巨大型LDH患者的病例资料,术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者归于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组(31例),采用常规椎间孔成形技术者归于常规椎间孔成形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通道建立用时、手术时间、上关节突骨切除量、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综合疗效、并发症发生率、LDH复发率,以及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部、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①一般结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常规椎间孔成形组少[(12.48±3.15)次,(23.58±7.07)次,t=-8.073,P=0.000],通道建立用时、手术时间较常规椎间孔成形组短[(21.61±6.09)min,(30.89±9.59)min,t=-4.637,P=0.000;(53.39±12.25)min,(65.31±11.76)min,t=-4.508,P=0.000],上关节突骨切除量较常规椎间孔成形组多[(0.69±0.16)cm3,(0.40±0.14)cm3,t=7.659,P=0.000];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4±1.48)d,(3.97±1.30)d,t=-0.678,P=0.500].②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均存在交互效应(F=216.417,P=0.000;F=275.367,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均存在时间效应(F=219.335,P=0.000;F=281.412,P=0.000).2组患者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均不存在分组效应(F=0.016,P=0.899;F=0.258,P=0.613).2组患者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且2组的变化趋势一致[腰部疼痛VAS评分:(5.90±1.33)分,(2.52±0.72)分,(2.13±0.81)分,(1.71±0.64)分,(1.52±0.68)分,F=80.215,P=0.000;(5.78±1.07)分,(2.64±0.60)分,(2.17±0.78)分,(1.64±0.64)分,(1.47±0.65)分,F=153.720,P=0.000.腿部疼痛VAS评分:(6.61±1.26)分,(2.45±0.77)分,(1.84±0.74)分,(1.65±0.61)分,(1.42±0.62)分,F=118.069,P=0.000;(6.75±1.34)分,(2.50±0.81)分,(1.89±0.79)分,(1.72±0.66)分,(1.47±0.70)分,F=146.603,P=0.000].③ODI.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479.277,P=0.00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O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76.994,P=0.000).2组患者ODI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022,P=0.882).2组患者ODI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且变化趋势一致[(59.23±9.85)%,(24.39±6.08)%,(18.84±5.31)%,(13.81±3.55)%,(10.71±2.95)%,F=188.572,P=0.000;(57.83±8.42)%,(23.50±5.62)%,(18.89±5.39)%,(14.83±3.78)%,(11.33±3.28)%,F=327.092,P=0.000].④临床综合疗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组优19例、良8例、可3例、差1例,常规椎间孔成形组优18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2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98,P=0.369).⑤并发症及LDH复发情况.2组患者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椎间孔成形组术后髓核残留1例,二次行PETD治疗后症状缓解;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组各有1例患者术后LDH复发,行腰椎融合术后症状缓解;2组患者LDH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PETD治疗巨大型LDH,术中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与采用常规椎间孔成形技术,均可缓解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二者疗效相当;在术后住院时间、安全性、LDH复发率等方面,二者也相当;但前者可减少术中射线辐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椎间孔成形的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中国发布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CPG)及专家共识中共识法的应用及方法学报告情况,为我国CPG的制订与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以及各相关学会官网,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发布的、符合标准的中医药领域CPG及专家共识.制定资料提取表,提取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参与人员构成情况以及采用的共识方法和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67篇,其中CPG 121篇(
总结运用通督填髓法治疗痿证的经验.督脉通过与人体六阳经、阳维脉、阳跷脉及带脉的脉络交汇联系,建立了与脑窍、四肢百骸及肌肉筋脉之间的重要通道,其可上输精髓以充养脑窍、调动诸经的阳气及精微物质输注、荣养宗筋.基于此,认为痿证的病因主要为督脉不通、脑窍失养,治疗主张“治痿必治督”,运用引经药以通行督脉,再佐以补精填髓之品,共奏通督填髓养窍之功,临证可应用敦煌道家养生方补益壮身方加减治疗.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椎X线检查的11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组)和同期在医院进行颈椎X线检查的61例健康体检者(非颈椎病组)进行研究.采用Borden法在拍摄的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线深度(cervical curve depth,CCD),比较2组受试者的CCD和颈椎曲度异常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CCD诊断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张介宾辨治怔忡的理论认识和用药特点.方法 纳入《景岳全书·杂证谟·怔忡惊恐》所载怔忡治疗处方,对方中使用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性味、药物归经、处方列阵进行统计;设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8,进行用药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设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复杂系统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 共纳入35首处方、64味药物进行分析.处方列阵以“补阵”(26首)为主;用药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人参(23次)、炙甘草(21次)、远志(19次);药物性味以温药(128次)、甘药(216次)为主,药物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