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点实词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ho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在相应的古诗词鉴赏理论、古诗词教学文献研究基础上,笔者发现,现有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一般都形成了诵读-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感悟理解诗词作品思想情感的教学流程和模式。这一模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往往流于形式化,真正在帮助学生读懂诗词作品、掌握鉴赏诗词作品的方法上,没有落到实处。因此笔者抓住这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古诗词作品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鉴赏的重点实词为切入点,以此引导学生找好着眼点,由小处切入,读懂实词,读透情感思想,感悟诗词作品的美感,体会古典文学的魅力。
  【关键词】重点实词;古诗词鉴赏;隐含义;情感分析法;诗化散文法;绘画法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综合了之前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思路,选取了比较符合初中学生学习和理解古诗词的认知过程的教学思路:在学生初步诵读古诗词作品后,通过“炼字”赏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作品,从而品读出意象特点、意境氛围以及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等。
  那么本研究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着眼于重要的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着重赏析古诗词作品中这几类有特殊效果、有微妙的隐含意义或特殊用法的实词,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品读诗词文本,从而达到更精准、透彻地理解古诗词作品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设计
  在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作品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所有诗词作品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两个动词是“入”和“满”。这两个动词看似平平常常,也许恰好在初中教材中所选用的诗词作品里出现较高频率,不一定有很特别之处;但既然作为较为高频的动词,我们在这里不妨分析一下。挑选“满”作为案例。
  “满”本义是“填满、布满”的意思,它的小篆字形     ,《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盈溢也”。从它的字形来看,像是河水涨满,溢出两边的堤岸的样子。在具体的运用中,“满”字突出充满、布满某空间,饱满状态达到可以溢出、盈出的程度。在这些诗词作品中都有使用“满”字: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風满洛城。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在第一首诗中,“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满”,指的是宛转悠扬、勾起人的思乡之情的笛声,盈满整个洛阳城的空气中。驱不散的是笛声;排不走的、缠绕心头的,是思乡之情和想归而无法归去的抑郁苦闷。
  第二首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满”字在这里还是形容声音的,这里说的是战场上的号角声充塞空气之中,给将士们心中助威打气。“满”字一出,整个画面仿佛都有了声音,形象地营造了战场的悲壮、宏阔还带有几分苍凉的氛围。
  第三首《商山早行》最后一句“凫雁满回塘”中,“满”指的是具体的、一只一只的野鸭子布满了故乡方形池塘的水面,喧闹、热闹也充满了温暖和快乐。这就是诗人脑海中关于“故乡”杜陵的美好梦境。填满池塘的是野鸭子,更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美好祝福。
  由以上几例可见,“满”字可以写流动性的事物,比如风、声音、水等;也可以指具体的、可以计算数量的事物,比如凫雁。
  对“满”字的理解和近义词“漫”放在一起一对比,就会更加明晰。
  “漫”在《汉语大字典》中给出的词义解释是“水过满,四外溢出,漾出来”。其后,也有“满”的词义,不过同一义项还有补充释义“遍,到处是”,以及延伸出的其他词义“淹没”、“没有限制,没有拘束,随意”。那么我们不难看出,“漫”字更强调一种程度,一种超出了某一有限空间可容纳限度的程度,带有一点“过度的,过分的”意思。
  比如教材中也有作品:
  晚春
  唐·韩愈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漫”也有布满天空的意思,指的是杨花和榆荚,但很显然的,“漫天”要比“满天”密度更大,也就是晚春时节,空气中的杨花和榆荚(杨絮和榆钱)在空中纷飞,远望去仿佛下了一场大雪一般。也有春至晚景时“最后的繁华”之感。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其中“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字给人这样的画面感:听闻唐军已收复河南河北失陷的土地,诗人杜甫欣喜欲狂,几乎将整屋子的书卷都抛向空中,以发泄自己内心的狂喜!是不是有点像高考之后学生们抛书、扔卷子,书卷漫天飞舞的“狂欢”场景?这里杜甫的行为举动,和平日里给我们留下一腔忧愁、满目伤怀的那个沉痛的“老头子”的印象完全不同!都是这里“漫”字的展现。
  结合以上的教学案例可见,根据重点实词的隐含义和其词义特点,有时也需要我们在对比分析中进一步加深理解,是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和赏析古诗词作品的。
  以上的教学思路其实不重形式、不重流程,重视的是学生对于诗词作品中重要的实词切切实实地理解和体悟,那是真正把握古诗词有力量、有温度地跃动的脉搏之关键所在。而唯有如此,唯有真正读透了一首首作品,才能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0.
  [2]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11月第一版,118.
  陕西省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课程改革逐渐普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今后中职化学老师实际教学时,应该逐渐转变传统单一枯燥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力度,从而有效提高中职学生化学学习记忆性和主动性,防止学生在后期学习时出现厌烦和抵触处情绪。  【关键词】中职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中职学生学习时,由于化
期刊
【摘要】当前,高中教师正在研究教育内容,以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路径。自主学习是众多语文教学方法之一。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从一百多个思想流派中学习,积累语文技能。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选择学习语文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的总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高中语文;独立学习;实施策略  近年来,新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确保教师不会遗忘教学的初衷,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
期刊
【摘要】篮球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之一。因此,幼儿园教育阶段对篮球教育活动也十分重视,对幼儿的健康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在幼儿教育中适当融入快乐篮球活动,让幼儿在运动中掌握基础的篮球知识,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幼儿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引导幼儿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结合幼儿园教学要求,就快乐篮球在幼儿园的重要价值和开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幼儿
期刊
【摘要】初中生“早恋”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把初中生“早恋”归纳为“爱慕型”、“引诱型”、“好奇型”、“逆反型”等几个类别,针对初中生“早恋”的成因、程度、个性差异,提出了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早恋;成因;对策  学生“早恋”是指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思想不成熟,意志不坚定,不懂得选择恋人必须考虑的一些条件等的情况下,只凭对异
期刊
【摘要】高中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研究中,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丰富自己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中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为此,本文基于高中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研究为题,通过科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教学走向、有效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三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教学价值。  【关键
期刊
【摘要】数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学习需要有理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所以,数学的新课导入至关重要。所以,掌握数学的新课导入技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需要落实的教育任务。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的新课导入技巧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新课;技巧  引言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学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于当下的小学教育而言,如何落
期刊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培训也越来越趋于系统性和科学化、整体化,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接触的学习课程越来越丰富,学习形式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实际中小学教育教師培训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部分教师对培训学习消极倦怠,对培训内容无所适从等情况,导致培训效果和目标无法得到有效实现,使得教师的培训走进瓶颈期。针对此,我们积极调研分析当前教师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以有效助力中小学
期刊
【摘要】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美术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以生为本,并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以生为本”,优化美术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渝快的气氛中上好每节课,也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优化  课改以来,美术教学明显地发生了新
期刊
【摘要】针对初中语文课程来说,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能力之一,并且作文项目在中考语文中占有接近一半的卷面分值,教师必须基于高度的重视。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够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分析作文立意,就会出现跑题的现象,亦或有些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少,在写作时总是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些什么,导致作文空洞,缺少真情实感。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
期刊
【摘要】古往今来,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语言文字不但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载体,更可以让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这个方面来讲,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伴随着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在长达十二年的学生生活中,都离不开语文。而在当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部分教师逐渐显露出了语文作文教学的缺点和不足,有些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