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课中种下语文的种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结课来说,往往处于课堂总结环节,一般能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但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前提是语文课,因而在结课之中也要洋溢出“语文味”。笔者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为例,让结课在彰显语用的同时,洋溢出了浓浓的“语文味”。
  师:学到这里,你对于林冲的“不敢”,又有何发现?
  生:我觉得林冲太善良了。
  生:林冲凡事都忍让,不能称之为好汉。
  生:我感觉他有点胆小怕事,尤其是怕大官,性格上有点懦弱。
  生:我不赞同你们的观点。我认为,林冲虽然性格有点软弱,但他武艺高强,讲义气。
  生:我觉得林冲只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
  师:这篇课文的学习结束了,但是大家对林冲的评价截然不同。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
  生:如果是我,早就把高衙内给杀了。(生哄堂大笑)
  生:林冲虽然有点软弱,但他不失为一个英雄,比如他对洪教头,仅仅是点到为止,没有真正把他打伤。
  生:的确,做人要厚道。但是像林冲这样也有点过了。
  师:不错。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针对林冲,你们试想一下,是什么造成了他这样的悲剧呢?
  生:大概是性格。
  师:其实,分析人物必须要联系时代背景。试想,林冲这么能忍,这么退让,最终还是被逼上梁山。这是社会的悲剧,同样也是《水浒传》这部名著的社会意义。我们今天仅仅学了《水浒传》的一个章节,但让人回味无穷。对于《水浒传》来说,塑造了梁山好汉108将,百位好汉,百位人生,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阅读《水浒传》,走近梁山好汉,去感知不一样的好汉,不一样的世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林冲帮打洪教头》一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与编者对话,毕竟针对节选文本来说,其目的是要以教材文本为引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这一点分析,其结课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承担着常规结课中总结课堂、升华主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引子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实现兴趣迁移,从课内到课外,主动走进名著。这不仅是编者的目的,更是新课标精神所倡导的。对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结课中种下兴趣的种子。
  对于这一课而言,笔者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人物言语,即“不敢”,接着通过不同语境引导学生对文本人物性格形成理解与感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上述教学片段中,不同的学生对于林冲的看法也是不同的。笔者没有统一学生的认识,而是宽容对待学生的看法,并且尽可能激发学生课后去阅读,去思考。从这一点讲,笔者的结课是精彩的。笔者宽容对待,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推促学生主动思考。综合这一点,可以说在结课中把教学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听说读写,对于综合能力来说,缺一不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听的能力过分强化,说的能力反而受到削弱,这是本末倒置的。在案例中,笔者注重借助“说”,让学生来表达对文本、对人物的看法,不仅让学生说得痛快,还让学生说得精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给学生搭起擂台,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需要对学生持有宽容态度,鼓励学生发言,并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善于退居“幕后”,用提问的方式把握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而最终延伸到课后,延伸到名著,让整个课堂在结尾中洋溢出浓浓的“语文味”。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人民路小學)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彩虹的约定 艾思玙(5岁)  点评:在小作者的这幅画里,我们一样看到了孩子们和妈妈甜甜的、幸福的约定,在茫茫的太空中,妈妈和孩子约定一起走过彩虹桥,走到我们梦寐以求的月球上,那里有宁静的村庄、茂密的树林、欢快的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月亮、星星还有云宝宝都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唱歌,一切是那么自然、祥和。这幅画色彩鲜艳,五彩缤纷,色彩搭配非常的自然、协调,在涂色时小作者也运用到了相似色的过渡,让
从前有一只猫,穿着一双可以在森林里自由行走的靴子。  他來到了一片古老的森林,里面又有很多甘甜美味的果实,但同时也有很多的危险。  “啊——”突然,一棵大树用树枝捆住了他。  大树说:“我太渴了,吃掉你这只猫让我润润嗓子!”  穿靴子的猫灵机一动,说道:“等一下!我这么干巴巴的,吃掉了也不解渴,我给你的根部浇点水吧!”  大树喝到了水,放开了穿靴子的猫,还送给穿靴子的猫一大袋红果子当作礼物。  穿
棒棒现在已经5岁了,可发现他玩游戏、做事情只接受成功,不允许自己失败和一丁点的不完美。一遇到挫折、失败就哭,选择放弃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身心更健康地发展呢?(棒棒爸爸)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自尊心强、追求完美”是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追求完美的同时却又受到自身能力水平的局限,这是导致失败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正是由于在追求完美下的“多次失败”,导致孩子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标的落实,对语文课程的本质、本体和本色的思考与探索也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当下的语文课堂突出了语言文字的实践与教学,拥有语文味儿的课堂开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学并没有基于语言的本质与诗意进行,而在进行纯技巧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有的课则直接上成了所谓的语文知识课。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我们从来不缺少所谓的“语用知识”,我们真正所缺的,恰恰是以何种方式、何种策略、何种类
“地震啦,地震啦……”熊小弟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小跳猴跳着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我在操场玩滑滑梯,听到有人喊地震了。”  “小跳猴,不要慌,那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在进行地震演练呢!”山羊老师走过来,和蔼地对小跳猴说。  “老师,什么是地震演练啊?”小跳猴好奇地问。  “来,小朋友们先进教室,我们来讲讲地震吧。”山羊老师说道。  “小朋友们,你们谁遇到过地震或者听说过关于地震的事?”山羊老师问大家
家长提问  老师,您好。我的孩子是个中班的小男孩。他看起来比别的孩子要成熟一些,所以一起游戏时喜欢作安排,同时又很较真。别人做了什么他认为错的事情,他就要求别人一定要跟他道歉,常常因为追着人家要求道歉不欢而散。在家里也是,他要求我给他洗澡的时候不要用喷头冲头发,有时我忘了,他就要求我一定要跟他道歉。我跟他说有些小事不需要道歉,他很迷惑地说:“那什么样的事情是小事呢?”真问得我哑口无言。请老师指导。
编者按:上一年本栏目以旧物为媒材,启发亲子对其进行创意改造。新的一年,编辑与主创者陆老师经过反复商讨,最后将主题定为《童谣之画》,借人们代代口耳相传的传统童谣,以生肖为线索,以美工的形式寻找亲子互动的美好时光,共融文字之意,生发图画万象。  温馨提示:爸爸妈妈可以将孩子创作的《童谣之画》编辑成册,作为孩子成长的纪念。  童谣简介  传说当年郑成功去台湾时带了两只老虎,不慎让老虎跑掉了。台湾百姓没见
【关键词】问题导向;创新促进;校企合作;江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4-0029-03  2019年3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重点突出、规定明确、文字凝练,较好地体现了问题导向、创新管理、依法规范、统筹促进的立法思路,对推动
这是一片美丽的森林。  一天,森林里突然来了位不速之客——一条眼镜蛇。这家伙长了一口的毒牙,而且见谁咬谁。要是不幸被他咬上一口,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  自从眼镜蛇来到这里,大家整日提心吊胆,可都拿他没办法。这时,小蚯蚓站了出来,说:“让我去会会那个家伙!”  这让大家万万没想到,因为小蚯蚓不仅弱小,还没有什么本领,怎么能跟眼镜蛇斗呢?  “你怎么可能斗得过他呢?别去送死啦!”小松鼠劝说道。  但是
许多专家及一线教师都在追求课堂教学的“一课一得”,精准确定每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都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性的“一得”。笔者尝试减少单纯抄写的作业,分解单元任务,聚焦一点,连点成线,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的能力达到螺旋上升。现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排比句作业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积累)  学完第一单元课文后,四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