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酒店双城记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黎和纽约始终是世间被谈及频率最高的一线都市,两者都拥有教科书级的城市规划,都是多种文明交汇、包容度极高的城市。对于酒店业界来说,它们的最大共性在于都对业界发展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座城市其鲜明的城市性格,也充分体现在一家接一家新诞生的酒店里。
  1898年,一个叫恺撒·丽兹的瑞士人购置了巴黎的旺多姆广场建筑群的一隅,并以“王子渴望在家中拥有的一切美物和配置”为构想,打造了一间突破常规理念的酒店。这间酒店最终让浴室成为每间客房的标配,将多种设计主题和居家理念融入同一酒店空间,由此被众名流征为私邸长居,顺势开启了奢华酒店时代。


  1984年,一个叫伊恩·史万格(Ian Schrager)的美国人因厌倦了乏善可陈的传统豪华酒店,携手法国女设计师安德莉·普特曼(Andree Putman),将麦迪逊大街上垂垂老矣的多瑙河酒店打造成一款前所未有的时髦处所。设计酒店的大幕就此拉开,酒店产业揭开了同艺术品、设计家具、生活方式紧密协作的大幕。
  这两个分别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事件,在无形中决定了巴黎与纽约酒店业发展的大致方向:前者热爱高贵奢华,从未彻底脱离“古典”这一特性,法兰西长在骨子里的傲气始终隐隐约约体现在酒店从里到外的方方面面;后者以轻松适意、宽松包容的氛围与态度而自豪,不断求新求变,为酒店爱好者们带来了无数佳作。


  近十年来,纽约和巴黎的酒店生态圈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经历了“宫殿酒店评定”和“亚洲血统奢华酒店入侵”两波大潮后,巴黎顶级酒店几乎全为外国势力所统治,这也促使了天生高傲又才情了得的法国人将更多精力投入了“小而精”的酒店创作。由于巴黎市内维持着奥斯曼时代的建筑形态和城市规划,新出现的精品酒店基本都在那些六七层的19世纪建筑中铺展。法国设计师钟情流畅的线条、细腻的笔触、唯美的光线和清丽的配色,很多巴黎古典建筑中的经典元素——螺旋形楼梯、小酒馆式门脸、幽静的内庭花园——也赋予了花都精品酒店别样的神韵和形象。
  纽约无疑是国际酒店集团争相安插“全球旗舰”的最佳橱窗(比巴黎更具包容度),但新晋纽约的顶级酒店大多面临另一尴尬:它们只能征用那些闪耀建筑底部景观不佳的部分,高区全都让位产权制私宅。明星名流也对那些地段高尚、格调端庄的奢华酒店态度较为平淡,反倒对分布于Tribeca、SoHo,由办公楼、仓库改造的气质粗犷、融入居家格局和艺术家工作室氛围的设计酒店更情有独钟。此类设计酒店如今在曼哈顿遍地开花,逐步成为纽约当下旅居哲学的代言人。不仅作为酒店,它们更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潮流。
  留给自己的美梦La Résrve Paris


  想在La Réserve酒店找到一种可同时向巴黎和纽约表达爱意的方式?那必须去酒吧点上一杯曼哈顿鸡尾酒。酒店和这款鸡尾酒有很多共同点:两者都不复杂,而且都挺养眼,秀色可餐,隐藏着一种镇定与平衡感。爱好这种风格的人会为此着迷,成为超级粉丝,一来再来。
  这家酒店虽小而精,却已是名声在外,有一批极其忠实的拥趸。酒店业主是低调的亿万富翁米歇尔·雷比耶(Michel Reybier)。现在,该集团共有五家酒店,四家在法国,一家在瑞士。这些酒店特性缤纷各异。日内瓦旗舰酒店于2006年开业,之后就轮到了邻近圣特洛佩兹的拉马杜埃尔(Ramatuelle)。那家酒店如梦似幻,轻盈灵动。然后是特罗卡戴洛广场(Place du Trocadéro)上的公寓式酒店,时髦光鲜,却又恰到好处。名叫LaChartreuse de Cosd'Estournel的酒店是位于雷比耶的波尔多城堡。再然后,就是巴黎这家妙不可言的酒店。


  原本的加布里埃尔林荫道42号(42 Avenue Gabriel)酒店堪称巴黎奥斯曼风格的经典酒店。奥斯曼伯爵应拿破仑三世之请,使巴黎成了当时全球难得一见的大工地。La Réserve所在的这栋楼原本是1854年为皇帝的同父异母兄弟莫尔尼公爵所建,那一年,也正好是奥斯曼将巴黎拆倒重建之后一年。而建筑的全部工程到1927年才算正式完工。
  La Réserve Paris是对奥斯曼风格的礼赞:外表内敛,内在张扬。酒店不算大,共有40间房,其中26间是套房。空间朗朗开阔,气宇轩昂,却又难得的私密。室内装潢大腕雅克·加尔西亚(Jacques Carcia)也设计了La Réserve Geneva与La Chartreuse de Cosd'Estournel这两家酒店。酒店使用的色调大部分都是黑、红、绿、蓝灰、香槟色及巧克力色。家具是Henryot的,丝缎面料的墙纸上Rubelli的,床头板的布料是Prelle的。一切都恰到好处,整体的氛围显得不慌不忙,而且丝毫不显得矫情。酒店服务非常值得称道。要知道,在香榭丽舍大道周边一众顶级奢华酒店里,你见到的酒店服务生多半都是彬彬有礼中带着疏离,法国式的傲慢总是若隐若现。但在La Réserve Paris,所有员工都会用恰到好处的温暖关怀来包围你,视你如友人,亲切平等。
  酒店所处的地段值得再说上几句。对面是大皇宫,稍微远一点就是埃菲尔铁塔,还能俯瞰香榭丽舍大街,与总统官邸也没隔几扇门,同Rue du Faubourg Saint-Honoré咫尺之遥。浮华都市就在转身之间,却拥有独属自己的宁静。在这里,真正的惊喜与阳台上能看见和看不见的景色关系并不大,而是与空间关系更大。你身前与身后的那片虚无缥缈的空间才最为珍贵。


  启航黄金年代Le Roch Hotel&Spa
  莎拉·乐冯(Sarah Lavoine)是全巴黎最会驾驭色彩的设计师,她总是一不小心就掀翻了调色盘,但再挑剔的鉴赏家都对她的色彩掌控力拍案叫绝,加之她总能为空间度身定制对味又美轮美奂的家具,因此被认为是当今最能代表巴黎风格的设计师。十年来,她一直将自己对色彩、对巴黎的热爱透过城中的私宅、精品店和餐馆加以表达。如今,终于轮到她主持打造一间酒店了。
  莎拉的酒店处女作上演在第一区一栋由文森·巴士底(Vincent Bastie)加持的古朴建筑,而莎拉的住宅、精品店和工作室都在酒店附近,由她诠释这间酒店可谓名至实归。尽管供莎拉施展的空间极为有限,但她运用墨绿色、褐色原木和自然光线创作了一座不受时光束缚的巴黎式空间。大堂由书房、咖啡座和植物温室串联而成,精巧却别有洞天。
  酒店是Design Hotels成员之一,37间客房空间借鉴了航海黄金年代的邮轮客舱,每件家具都出自设计家具世家Cassina和莎拉本人。其顶级套房还自带收藏巴黎美景的超大露台。由年轻的米其林二星主厨阿诺菲执掌的餐厅和当代风格泳池更让体量袖珍的Le Roch竞争力十足。
  居家女神Le Cinq Codet
  这家酒店所处的20世纪30年代的建筑本身就光彩耀人。它坐落于时髦的第七区一条安静的马路上,好似远洋巨轮的船艏,让人误以为这儿住的是年轻白领。而这正是设计师在将这栋法国电信大楼改建成时尚的五星级小酒店时想达到的效果。大堂本身乍一看就像是邻居家的客厅,但这位邻居一定是资深艺术爱好者,因为大堂设计风格是浓郁的艺术风。67间客房全部配备了定制的床头柜、矮沙发,铺设了镶木地板,墙上挂着大幅照片和抽象艺术品。酒店还有一间适的复式房,浴室就在床边。最亮眼的是402号房,这间极其宽敞的顶层房间有一座设了扶栏的露台,可望见埃菲尔铁塔。酒店里还有家规模迷你的Spa(Omega3去角质按摩很棒)和一座亚式温水涡旋池,漂亮的餐吧供应简单的晚餐,如奶油蔬菜汤、现烤的鱼、巧克力蛋糕,你可以坐到旁边绿植荫荫的露台上享用晚餐。酒店距罗丹博物馆及奥赛博物馆仅咫尺之遥。
  俏皮新星Maison Souquet
  Maison Souquet和红磨坊在同一条街,走过去很近,埃米尔·佐拉就曾生活在这条街上。酒店建筑很久以前曾作为情色场所使用,如今是对美好年代的遥遥致意。一个世纪后,如今的业主西尔维·桑兹(Sylvie Sanz)和尤尼·埃当(Yoni Aidan)使这里变得极富异国情调,吸人眼球的摩尔风格细节与漂亮的古董相得益彰,宛若拿破仑三世与一千零一夜的相遇。酒店有20间极其舒服的客房,每间房均以一位交际花的名字命名(这种起名方式是有点不大容易理解的法式戏谑风格),由日渐走巴洛克风的雅克·加尔西亚设计。他走遍全球,遍寻罕见的布料,例如用图案富戏剧性的丝绸铺陈墙面、曲面床头板与厚重的窗帘。在如此富丽堂皇的背景之上,加尔西亚又抹上了一笔俏皮的风韵:闺房风格的沙发、19世纪丰腴裸女的画作、流苏灯罩及刻意摆放的镜子。新翻修的古斯塔夫·莫罗博物馆(Musée Gustave Moreau)就在附近。入夜后,你可以去酒吧找张精致的巴黎式红天鹅绒椅子落座,凯文·利高(KevinLigot)调制的创意鸡尾酒配上Da Rosa提供的美味tapas,可让你乐而忘返。酒店无餐厅,但早餐(可点松露热巧克力)在冬日温室花园内享用,浪漫之情可见一斑。
  艺术玩家The Chess Hotel


  这栋私家宅邸外观毫不起眼,你绝对想不到它竟然是一家出色的当代风格的酒店。步人大堂,棋艺风格的主题便映入眼帘。地板是棋盘格,通往墙面刷白的时髦餐厅,餐厅里黑色的餐桌与单色的艺术品相映成趣。内饰由巴黎的室内设计师事务所Gilleset Boissier设计,光鲜亮丽,与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的作品颇相仿佛。酒店没有大厨,但简单搭配的三明治、汤、烟熏鲑鱼及西班牙奶酪(均由当地供货商DaRosa供货)相当不错。Popelini是附近的一家食品店,从自制火腿到三明治上淋的坚果油,应有尽有,它供应的茶水与小甘蓝饼很是美味。楼上的走廊两侧陈列着先锋艺术品,50间极简风格的客房(有的配有四柱床)颇显宁静舒适。最棒的是顶层套房,可望见歌剧院的金顶,让你想起这儿还是芭蕾舞、音乐会及淘古董的好地方。
  清新王国Hotel Panache
  三年前,安德里安·格洛根(Adrien Gloaguen)凭借精巧可人、返璞归真的Hotel Paradis瞬间俘获众人芳心。三年后,他携手设计师多茜(Dorothee Meilichzon)再度出击,将第十区核心地带一座街角建筑改造成又一座清新酒店的所在。这座街角建筑并非改造为酒店的优质原材,毫无规律的墙体走向、出其不意的斜屋顶、不够规则的窗户为创作舒适客房带来了层层阻碍。幸好多茜想象力极佳,在她眼里,这座街角建筑就如同纽约熨斗大厦一般充满可塑性,于是,她运用极具3D效果的几何图案墙纸、堪比时装面料的印花地毯,巧借镜面角度和撞色手法,把一个个具有先天缺陷的单元转化成一间间妙趣横生的新艺术风格客房。餐厅掌门人大卫·兰尔(David Lanher)在巴黎拥有多处人气颇高的餐饮据点。以公道的价格供应好酒好菜是他的拿手绝活。
  城中有静谧Hotel Hugo
  苏荷以西的哈德逊广场(Hudson Square)以办公楼及餐厅The Ear Inn而闻名。这家20层楼高的时尚酒店内饰为装饰艺术风格,倒是个可以探索曼哈顿宁静氛围的好地方。大堂的石灰大理石墙面高达17英尺,铺设了胡桃木壁板,座位区的皮椅低矮舒适,常驻贝弗利的设计师马塞洛·波奇(MarcelloPozzi)为122间客房赋予了20世纪40年代罗马的独特氛围。底楼漂亮的餐厅Il Principe提供美味的意菜,如博洛尼亚风味的意式宽面、烤鲈鱼及蛤蜊意面。客房面积大多不大,但空间感十足,浴室铺设了漂亮的大理石与灰白相问的瓷砖,有些房间既有浴缸,也有淋浴。上层的客房可望见哈德逊对岸的霍伯肯(Hoboken),当然,不租上层客房省下的钱去苏荷区的店铺里挥霍一下或许更好。两家屋顶酒吧Bar Hugo和古巴主题的Azul视野极其开阔。入夏时节,Azul因为是露天,所以更有优势,它的Mojito也很棒。   文艺苏荷Sixty Soho


  上世纪60年代,曾为工业地带的苏荷区险遭拆除,最终因古迹保护人员被区内的铁铸建筑群深深吸引而得以幸存。如今,这里设计师店铺和艺廊星罗棋布,成为引领纽约城风尚的引擎。地产大亨杰克·裴朗克(Jack Pameranc)早在本世纪初就携其三个爱子在苏荷打造了区内最一流的设计酒店。尽管酒店地位从未被撼动,但小裴朗克坚持在去年对其完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升级。翻修后的酒店门面更低调隐蔽,同其他高级公寓并无区别。伦敦的Tara Bernerd事务所用复古地砖、1950年代家具和当代设计家具将内部打造成兼具工业味与文艺范儿的私宅式空间。英国艺术家哈兰·米勒(Harland Miller)还以“世界孤独者”为命题创作了数十幅画作,与随处可见的蓝丝绒、如山高的书堆交相辉映。为了缓解大幅画作对居室产生的压迫感,不少房间选用了哈兰从自己绘本中精心选出的素描。酒店的顶层露台是仅限会员和住客专享的仙境,撞色地砖、炫色靠垫和茂密绿植将略显杂乱的纽约天际线映衬得楚楚动人且文艺范儿十足。
  工业启示录Bom Hotel
  这家新建的工业时尚风格的酒店坐落于长岛名头很大的Dutch Kills街区附近,距曼哈顿57街也就两站地铁站的距离。酒店距威廉斯堡(Williamsburg)只有见站路,离阿斯托利亚(Astonria)甚至更近,而阿斯托利亚近来大有成为下一个威廉斯堡的潜力。设计师干得很不赖,在这样的地段建了这么一家很捧的酒店,108间Loft风格的客房可望见曼哈顿,并有宽敞的阳台和露台。除了后肩示录风格的工业外墙(覆盖金属板)之外,酒店予人温馨之感,好似粗砺的柏林遇见了潮酷的墨西哥城。煤渣砖与涂鸦风是Grzywinski+Pons设计师事务所的手笔(外墙不是),使酒店显得时髦而又有宾至如归之感,摆满了书,橡木地板的大堂让人处处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客房很宽敞,天花板高10英尺,浴室极大,还有松木地板和青瓷色护墙板,以及时尚简易的木床和桌椅。屋顶酒吧与底楼餐厅将于11月开业。餐厅有室内和室外座。美式和法式酒馆美食毫不含糊,当地小啤酒厂的精酿啤酒也不可不尝。
  复兴与重生The KnicRerbocker
  2015年2月,位于42街和百老汇交汇处的这座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在多年的沉寂后终获新生,恢复了其1906年建成之时的属性——酒店。Knickerbocker酒店和长她两岁的纽约瑞吉曾是姐妹店——两者由同一位设计师操刀室内、都孕育了举世闻名的鸡尾酒(瑞吉孕育了“血腥玛丽”,Knickerbocker首创了马天尼)、瑞吉酒吧里那幅镇店宝图Old King Cole也迁自Knickerbocker……孕育这两家酒店的是当年财富足以拥有全纽约,后又随“泰坦尼克号”殒命的阿斯特四世。
  重开后的Knickerbocker没有复刻一个世纪前的古典内饰,而是特聘专长当代风格的Gabellini Sheppard,用现代手法描绘辉煌过往。客房浴室除了备足Ted Gibson的护理品,还能变身TedGibson的造型师的造型工作室。拥有拱形房顶的卡罗索套房是为纪念歌剧巨星卡鲁索(Enrico Caruso)而设,当年这位大师在大都会歌剧院驻场演出时长居于此。他曾在酒店窗口用他“20世纪初最美的嗓音”带领路人高唱《星条旗永不落》。酒店还有传奇大厨查理·帕默(Charlie Palmer)执掌的餐厅和坐拥时代广场摄人景致的露台,后者已成为迎新倒计时的最佳观礼台。
  以文学之名The Renwick Hotel New York
  1928年,一座敦实的红砖建筑在中央车站附近落成,建筑内空间尺度惊人的工作室和阁楼很快吸引了菲茨杰拉德、托马斯·曼、约翰·史坦贝克等文人进驻,大批重磅作品也开始在红砖楼内生成。去年夏日,红砖楼被改造成酒店,173间客房完全以工作室风格呈现,鼓励居住于此的客人尽情挥洒自己的创作热情——墙面上的名言都出自昔日长居此地的文人、窗帘是描绘纽约天际线的画布、靠垫和地毯上洒满了“颜料”、液晶电视被固定在画架上……所有客房的手作瓷笔筒里插满了彩色铅笔,书桌上都带有一块呢子布包裹的背板,用以记录并张贴各种灵感。请勿打扰牌是一把油画刷,挂在门前恰好暗示门后的“艺术家”正遨游在创作的海洋。整间酒店上下没有一件用画框装裱的艺术品,能被酒店收藏的艺术品风格各异,如木棍构成的吊灯、充满涂鸦的茶几、书页“雕塑”成的立体词语……
  时尚新据点
  The Edition,New York
  1984年,伊恩·史万格携手安德莉·普特曼将麦迪逊大街上的1927年落成的多瑙河酒店改造成颠覆感十足的摩根饭店,由此让纽约成为精品酒店的诞生地。此后,纽约的老建筑成了这位设计酒店教父最钟爱的“精品酒店”创作原材,受益的包括1898年建成的罗雅顿饭店(Royalton)和落成于上世纪20年代的Gramercy Park Hotel。在成为万豪集团潮牌Edition的领航人后,伊恩又相中了麦迪逊广场畔的原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塔楼。1910年,高41层(700英尺)的大都会生命之钟钟楼(Metropolitan Life Clock Tower)完工时是全球最高建筑,只是三年后,才被下曼哈顿的Woolworth大楼比了下去。之后过了几十年,它一直守卫着日渐时尚的麦迪逊广场公园区。正因为时尚,所以当伊恩·史万格的Edition品牌想要将它改建成拥有273问客房的酒店时,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整间酒店不见任何炫技的设计或惹眼的家具,每间客房都以舒缓的象牙色、木质玄关和黑白摄影作品诠释伊恩最新的“家外之家”理念。北向客房大多直面帝国大厦,而南向客房与默多克、吉赛尔·邦臣争相安家的麦迪逊一号对望。浴室备品是LeLabo专为Edition定制的,红茶香调浓缩了伊恩与设计酒店同行30年的心路历程。
  二楼的The Clock Tower餐厅一直人满为患,这家装饰着护壁板的餐厅颇有会所的气派,建筑细节可回溯至1920和1930年代大都会人寿保险办公的时代。五百多幅摄影作品出自乔治·康多(George Condo)和贾斯佩尔·琼斯(Jasper Johns)等之手,全景呈现了曼哈顿的往昔岁月,以及让纽约非同寻常的人物的肖像。伦敦来的杰森·艾塞顿(Jason Atherton)推出的菜单很有气势,都是美国经典菜肴的改良版,所有菜式均添入了一点英国食材。在纽约,这家餐厅也算是一桌难求。
其他文献
除了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和坡子街漫长的口味虾宵夜,湘江旁的长沙正苏醒着自己骨子里的文艺气质。来自长沙北辰洲际酒店的首席礼宾司邹鹰为我们规划了一个全然不同的长沙文艺周末。  周五下午三点,长沙北辰洲际酒店2023号房间(cn.ihg.com/intercontinental/csxic/hoteldetail;约¥3,600)。浏阳河的最后一个弯到这里汇入湘江,自此,湘江向东汇入长江,奔向大海,一
期刊
“这简直是一种文明的终结。”  午夜,打着黑色蝴蝶领结的Fedon忍不住抱怨。  六小时以前,在Fairmont酒店工作了15年的帕里弗里诺带着意大利女人那种经典的半调情、半认真的媚眼埋怨:“瞧!现在,人人都来得起摩纳哥了。”由1,000个人带来的一亿元和一千万个人带来的一亿元虽然在总量上不曾发生改变,然而后者不书写传奇。  怀一场浮华大梦的旧  是夜,我们坐在蒙特卡罗赌场的欧洲大厅一角。蓝火车餐
期刊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广州柏悦开了以后,四季就不再是珠江新城最贵的酒店了。”我在一场雷阵雨之后走进柏悦的大门。一楼这两扇门一看就来自同一棵巨树,那棵树的胸径估计接近1.5米。门上不做任何装饰,凭取材胜。美丽的木纹、细腻的木质,是柏悦的做派。  这是柏悦在中国的第六家酒店。柏悦向来有“最会选址”的美名,坐落于广州的中轴线上,被新的广州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围绕,距离花城广场和“小蛮腰”(广州塔)不过步
期刊
四年的巴黎生活中,我从不吝啬在食物上花钱。三十岁的年纪和胃口,能吃且会吃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我食有所求:我有许多目标要去达成,比如好好体验高级法国菜。讲到这儿,我随时都能想起那顿在L’Arpege餐厅的悠长午餐:绝妙的菜肴一道接一道,当白兰地和茶点来收尾时,开始时的烈日当空也终成落日余晖。还有法餐里那些珍贵的食材,我真想一头钻进它们铺就的温柔乡中。我曾落座于莫里斯(Le Meurice)酒店气派的
期刊
我把两米半长的海蓝色冲浪板从越野车后面滑下来的时候,  很明显,本周我的任务就是要玩得尽兴。“你带来的宝贝真是选对了。”凯院亨廷顿海滩度假村(Hyatt Regency Huntington Beach Resort)的接待员说。没等我提出请求,友好的侍应生便主动向我介绍了这里的冲浪环境。  我从小在美国东南部的沿海城市长大,对海洋这一超凡脱俗的生态系统充满热爱。长大后,当夏天来临,我常和我的小侄
期刊
坐出租车驶离德黑兰机场,满街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老款车,还未来得及感叹,就被司机横冲直撞的飞车技术吓了一跳,四周看看,大家都这样。“我们这里司机技术都很棒。”导游阿里转过头笑道。伊朗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向我扑面而来。年轻的女孩通常戴由丝巾打结的“露撒莉(Roosari)”,年龄稍大点的或者职业女性偏爱直接套在脖子上的单色“赫加布(Hijab)”,年长的妇女会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那是“乔杜尔(Chado
期刊
精酿啤酒之于工业啤酒,相当于摇滚乐之于流行乐,高级定制之于快消街牌,不主流却又引人着迷。时至今日,英美精酿风头正劲,啤酒旧世界两大枭雄也正经历着一场精酿变革,德国啤酒顶着500年历史美名试验皮尔斯淡啤,比利时的啤酒花香也从修道院的石墙里飘出。在柏林与布鲁塞尔——两座啤酒文化盛行的活力之城,一场精酿德比战悄然打响。  我与精酿啤酒的第一次邂逅,既不是在其发源地英国、美国,也不是在传统啤酒大国德国、比
期刊
在芬兰北部的奥兰卡国家公园内,高高隆起的丘陵,低洼的河谷、泥潭、沼泽,悬挂的瀑布和广袤的冲积草原在这里奇妙地相遇,使得公园成为徒步、漂流、独木舟等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在奥兰卡国家公园(Oulanka National Park)的“小熊环线”(PieniKarhunkierros,LittleBear's Ring)走了一小时后,我终于深刻地体会到向导拉夫一直试图解释的库萨摩地区(Kuusamo
期刊
忘了伦敦、巴黎、米兰还有纽约吧,如今的潮流新阵地已经转移到第比利斯(T'bilisi)、基辅(Kiev),甚至莫斯科。或许你从来没有把它们跟“时尚”联系在一起,因此它们带给我们的惊喜也并非一个时装周那么简单——这个现象真是让人越想越着迷。  作为一名时装记者的福利之一就是不停地旅行。为了跟上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节奏,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得去参加各种时装周,围观各种时装秀,并且也、基本上形成了套路:“穿P
期刊
仰光的野心/回到成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