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径视角下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持行为研究

来源 :情报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意义]探究双路径视角下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持行为影响因素,加强对大学生群体信息保持行为的了解,为大学生改进个人信息管理行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双路径模型,认为大学生对信息保持行为的态度(认知反应、情感反应)受中枢路径(信息相关性、信息有用性)与边缘路径(信息易得性、网络环境)的影响。首先结合相关文献构建模型;其次利用移动经验取样法收集25名在校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保持行为数据;最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结果揭示影响因素。[结果/结论]信息有用性、信息相关性影响认知反应,信息易得性与网络环境影响情感反应,因此个人要提高信息认知能力,准确判断信息价值;社会要创造良好环境,减少消极情绪影响;政府应重视信息化建设,规范信息获取平台。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然而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个别题目的解答容易出错,而且带有普遍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探究活动进行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
基于已有的为构造不确定系统的连续反馈控制律而提出的自稳定域的理论,给出了推广的系统的自稳定域的概念及其构造方式的理论证明,使得零点成为系统自稳定域的内点,从而系统
校园欺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据《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校园欺凌现象普遍,中部地区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占46.23%,且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形态。因此,探究校园欺凌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源头分析欺凌产生的动因,将校园欺凌扼杀在萌芽状态,是有效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在高等教育中覆盖面广,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与精神世界有着密切联系,对贯彻落实课程思政非常重要。然而这一课程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非历史化、非价
关于环境创设,我们一直面临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即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让幼儿园更饱满、漂亮,还是反映我们的园所有别于其他幼儿园,彰显自己的办园文化、教育
心率是一项能有效反映心脏状态的重要指标。传统检测心率的方法要求紧密接触体表皮肤,这会给受试者带来不适。研究发现,成像型光学体积描记技术(Imaging plethysmography,IPP
二氧化碳甲烷化技术被认为是二氧化碳循环再利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也是目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反应过程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载体或助剂种类、催化剂类型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