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行动研究与实践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awqu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从小就需要培养作文的写作能力,通过老师源源不断的教导,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方式。一般作文都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感悟,然而现在小学生的虚假作文太多,作文内容都偏离生活,缺乏学生日常的真实情感,造成学生作文能力得不到提升,也说明了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时间太短,不能充分认识生活,缺少生活的乐趣,以致于写下的作文没有感染力。对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对小学生生活化作文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体验生活之美,写出炫彩文章
  沃维纳格曾说过:“生命苦短,但这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辛而庆幸其短暂。”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生活乐趣,体验生活,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同样在写作文的时候,能为文章加分。
  (一)感悟生活,培养情感
  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也是培养我们感情的一种手段。只有学生心中流露出真实情感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例如有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挺身而出,热心帮助同学。不会的题目,告诉同学我一定会把这道题目研究出来,自己先找到解题的思路,并且研究出来再去告诉他,做出来了之后也不要骄傲,多用几种方式解答。如果同学对这个方法不是很理解,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告知,这样既可以帮助同学,又可以使得自己又多了解题的方法,双方都会有一定的收获。通过身边的点滴小事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才能有写作文的素材,不会为写作文而胡乱编造,导致作文的不真实。
  (二)走进生活
  没有生活的体验哪来感悟生活,没有感悟生活就不会有生活化的作文,所以我们可以走进生活,观察周围事情,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写入作文中。例如坐公交车的时候留心观察车上发生的事,“看到孕妇、老人以及残疾人等要主动让座”,每辆公交车上都会播报这句话,但是作为祖国的未来,这些事情要从我做起,虽然现在还是学生,我们还是要以身作则,看到这种情况,要热心帮助。通过观察公交车上的礼貌让座行为,我们会知道生活中会发生很多事情,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就会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为写作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所以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它写到我们的作文中,为作文增添色彩,同时也能丰富自我情感,使其情感升华。
  二、改变方式,提升自我
  通过改变老师说学生写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写出一篇文章,只要经历过生活中的事物,通过相关事情得出感慨,写出的文章不会由于老师的要求而限制,提升自我能力,更好地去感悟生活。
  (一)改变传统模式,自由发挥
  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布置相应的作文题目,学生课下去写作文,对学生来说,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固然可以有助于多写作文,但是却不能深入学生的写作想法,老师布置完作文题目后只需要看学生的作文内容,但是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不能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不能写出生活化的作文,所以必须改变这种老师出题目、学生写内容的方式。例如和小朋友一起比赛吹气球,谁吹的气球最多谁就胜利。每个人都可以吹一定数量的气球,吹气球的时候脸特别鼓,但是气球还没有吹大,最后就是使劲吹气球,吹到最后就破了,大家都吓了一跳,最后一起大笑。和朋友一起吹气球是很开心的事情,我们可以向其他人分享,所以可以写下你心中的情感,不用要老師布置的时候才写,那个时候再写就没有这种愉悦之情。所以改变传统模式,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优美文章。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体验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生活热爱才能写出有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体验写作之美。例如同学们,我们今天来一起做游戏吧,将所有人员平均分成4—5个小组,所有小组围成一个大圆圈,一个组的队员必须在一起,不能错开。然后将一个小球交给第一队第一名队员,要求小球必须传过每一个人,不能落地,并规定在30秒的时间内必须传完5圈。当规定时间到了,若没有完成5圈,则小球在哪组队员手中,该组全体就受罚,做完游戏之后写出你们的感受。通过培养学生的一定兴趣,通过这种兴趣写出生活化的文章。
  三、听老师所见,写出自己的文章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不能去发现更多有趣的新鲜事,而老师的见闻是比较多的,老师可以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讲给学生听,通过老师所见所闻写出自己的感情也是一种生活化作文。例如同学们,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沉浸在一些电子产品像手机、电脑等,学习成绩也在不断下降,你们是不是其中一员啊,可见电子产品对我们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你们可以根据我说的有关电子产品写出一篇文章。其实电子产品对我们是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也有帮助的一面,电子产品对于加快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学生要接触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得到启发,写出生活化的作文。同时老师也要进行一定的辅导,告诉学生要贴近生活才能写出有故事的作文,而不是造假的故事。让读者能亲近生活,感悟人生。
  参考文献
  [1]顾玉娟.关于小学生活化习作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2010(1).
  [2]邓细英.“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小学教学参考,2009(30).
  [3]刘云生.儿童个体作文的源与流[J].语文教学通讯,2007(3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以同课异构的方式,探究在同一教学意图下不同的环节设计,将学生的思维掘出几尺不同“深度”。  【关键词】深度教学;初中语文;环节设计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近来,深度教学进入教育前沿。深,与浅相对。何谓浅?即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放在语文教学中,通俗地讲,无非就是课的“上与下”,学生的认知水平“距离(变化)”小。这就解释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第二单元虽然有相关的培训,心里也有充分的准备,但打开教材后的第一反应仍是大海里捞针——教学无从下手。一个单元有《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六篇文章,约13000字,体裁有通讯三篇,新闻评论1篇,古代诗歌2篇。如此篇目、字数、体裁,如何下手?用几课时讲完?学生应从中学
从阅读到写话: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进阶实践  ——以部编版教材的写话教学为例  涂惠玲  (福建省厦门市杏东小学,福建 厦门 361022)  【摘要】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是写作教学的起步,然而从实施教学的效果来看,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在写话方面还是存在不少困难,这与学生的认知表达能力和平时的阅读积累有关。本文从低年段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入手,探究学生阅读兴趣与写话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低年段;阅读;
【摘要】初中作文在描写某一人物时,强调要突显人物个性。只有写出了人物的个性,才能区别于其他人物,才能表现这一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独特价值,才能让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立体。那么中学生如何在平时的写作中突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呢?笔者试着从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孔乙己》一文的解读中,获取描写人物的技巧,并用以指导学生写作,以求作文中能突显人物个性,让人物更丰满形象。  【关键词】人物个性;选材
【摘要】正确认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朗读与理解的辩证关系,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理解,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将作者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克服朗读的盲目性、机械性、缺失性、唯上性,回归朗读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朗读程式化;自主阅读;情感体验;文本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摘要】以《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为例,通过课前精心酝酿“前奏曲”、课中深情演绎“进行曲”和课后的个性辅导“推进曲”,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们的求知积极性,掌握新型学习技能,推进语文素养教育和混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线上学习;精致备课;以点带面;个性化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74-02  
【摘要】小学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要想写作水平有个扎实稳步的提升,还得需要教师有目的、方向的指引,在确定主题,勤于练笔,重视评价角度踏实地实践,使学生在一次次锻炼中点燃思维火花,在方法习得中切实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主题;练笔;评价;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上半年临近期末,本区五年级语文突击调研,周一下达通知,
【摘要】板书,别名“微型教案”,课堂教学中一种古老而简单的重要辅助手段,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资源补充,一门充分体现教者智慧却又不容忽视的艺术。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常会因忙活于课堂各环节的安排、授课内容的繁多而忽略了画龙点睛之笔的板书设计,学生则厌烦于黑板上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板书记录而无动于衷。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汗流浃背却又频频皱眉、摇头,学生学得苦不堪言而又满脸茫然、头脑空空。适时改变
【摘要】《墙上的斑点》教学课例显示,该课教学落点不一,教学现状纷繁复杂。作为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它颠覆了学生对小说固有的理解,挑战传统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比较分析,求同存异,学会欣赏意识流小说作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此文真正的教学价值也正在于此。  【关键词】意识流;反逻辑;阅读习惯;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意识流小说《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变形记》的教学实践研究——主要包括阅读感知并围绕小说的三大核心要素绘制导图;围绕“变形”梯度设置问题导图并分“读前—读中—读后”引导学生突破小小說阅读鉴赏的瓶颈;借力思维导图以点带面促成小小说的阅读迁移与创造——将思考点集中在通过上述实践,研判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独立思考,并在合作探究中发展提升自己的独立阅读能力的效益价值。  【关键词】思维 ;思维导图 ;小小说 ;独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