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zi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以来,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面对籽粒玉米价格下行趋势压力和玉米种植面积应调减的实际,积极落实省、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部署工作,多次召开由各乡镇街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参加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研究部署落实以调减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项目及农业示范村建设工作,将打造农业示范村作为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建设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农业示范村,全面推进双阳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布局,实现“建设一个村、带动一个镇,形成一片产业、创建一个特色”的发展目标。
  一、落实特色经济作物面积
  从统计情况看,2016年全区落实调减玉米面积3968公顷,占全区旱田面积的5.3%;落实特色经济作物面积2484公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色种植调减计划内容有:太平镇的藜麦计划400公顷,已完成种植,并与企业签订回收协议;双营子的葵花种植每个村5公顷,重点村10公顷;平湖街道黑鱼葡萄5公顷;鹿乡王西制种130公顷;奢岭双榆马铃薯30公顷,新兴同仁堂中草药材30公顷;山河街道东升、佟家食用菌1.5公顷,20万棒;齐家镇郭家村的60公顷水果种植(红秋果、九台晚李、大榛子等)。
  二、打造产业优势
  充分利用双阳区自然优势、产业优势、基础优势、特色优势,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示范村。每个乡镇街每年打造农业示范村1—2个。示范区内发展棚膜经济群、休闲观光采摘园、私家菜园,以绿色水稻、经济作物(普通籽粒玉米和普通水稻以外的农作物)、林果、食用菌栽培为主。每个示范区新建棚膜经济群70亩以上,扩建棚膜经济群50亩以上,水稻获得绿色有机认证规模750亩以上,经济作物面积150亩以上,新发展林果面积150亩以上,食用菌50万袋以上。
  2016年,双阳区打造农业示范村10个。10个农业建设示范村(齐家、太平、奢岭各2个,平湖、鹿乡、山河、双营各1个)共有旱田5205公顷,共计落实玉米调减面积1126公顷,占旱田面积21.6%;实施旱改水面积74公顷;种植特色经济作物1052公顷,其中花卉苗木302公顷,蔬菜309公顷(其中保护地蔬菜95公顷),水果218公顷,食用菌20万袋,杂粮杂豆39公顷,其他147公顷。
  10個示范村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多种经营型,如山河东升村的香瓜、青食玉米和食用菌栽培;观光农业型,如太平白杨村的观光农业园,奢岭爱国村的观光采摘园;棚膜经济型,如双营尹家村的棚膜香瓜、菜和花卉,齐家广生村棚膜瓜菜、葡萄;林果经济型,如齐家郭家村大榛子和龙丰果,平湖黑鱼村葡萄;特色规模种植型,如太平小石村的藜麦种植、鹿乡石灰村的大榛子、间种大豆及奢岭新兴村的中草药种植。
  10个示范村在落实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和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美化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工程建设。
  三、发挥农业项目优势
  在落实农业示范村的同时,认真谋划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引入社会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投资农业领域,发展以休闲、观光、采摘、餐饮、娱乐为重点的三产服务业,实现农业从一产向二、三产业横向跨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以奢岭国信现代农业、奢爱良蔬、鹿乡缘山湖、山河绿宝石山庄等为代表的集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休闲采摘、温泉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以服务城市居民为目标的农业综合性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产业拉动效应、辐射带动效应凸显。通过农业示范村与农业项目建设的结合,合力推进双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构建双阳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财政局、双阳区农业局)
  责任编辑:欣文
其他文献
摘要:2014年起,上海市开展了财政支农政策整合工作,建立了“6+1”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同时为创新资金和项目管理体制,明晰市与区管理责任,对部分专项实行了审批权下放。政策体系运行2年来,通过实地调研和日常工作反馈了解,发现现行政策在体系框架、政策内容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课题基于上海市财政支农政策运行现状,从调研中发现的短板问题入手,根据党中央和国家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对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已形成较完善的分析体系,极大地丰富了精准扶贫的内涵。但多为针对单一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研究,缺乏多地区的比较分析,难以在实践上为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提供具体参考。同时,由于每个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存在不一致,如何提高精准帮扶的精准化程度,为贫困地区选取一种合适高效的帮扶方式,是精准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精准帮扶,以比较分析为研究视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各地纷纷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其中山地旅游区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由于一些景区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以及游客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山地旅游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建设和社区居民带来不好的影响,有必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本文探讨了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相关理论,就山地旅游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治理;山地旅游区;生态补
期刊
摘要:成都市温江区是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重点。通過对温江区农村集体资产现状及管理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管理制度、人员安排、利润分配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资产现状;管理制度;利润分配;“三资”管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随着产权改革进程的推进,农民的合法权益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问题更加引起百姓、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农村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森林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浙江省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得到提升,生态环意大为改善。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践,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研究。  关键词:公益林;生态补偿;财
期刊
摘要: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为了对形势作出科学准确研判,及时谋划应对之策,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日前召开了农业农村经济热点问题小型座谈会。座谈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重点从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提出了一系列
期刊
近年来,湖北省枣阳市农发办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综合、联动”优势,创新思路,探索了“1+X+Y+Z”精准扶贫模式,即争取1个农发项目,扶持1个企业或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 X 个合作社或新型经营主体,帮扶Y 个贫困户,户均增收Z元,成为农发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亮点。  该市农发办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优势,通过“農业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贫困农户”等方式,
期刊
摘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近年来谷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较高的种植效益带动了丘陵旱地和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过程中大有可为。但谷子产业发展在品种、机械化、产业化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仍面临不少突出困难和问题,制约了谷子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其中不乏特色农产品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促进谷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既要加大对关键环节的政策扶持,也要下大力气做好品种权保护、品牌监管等基
期刊
近年来,贵州省天柱县大力推进农业大发展,加快建设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农文旅”一体化建设。重点打造天柱县油茶产业示范园、天柱县凤园农业示范园和天柱高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园等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4.2 亿元。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释放发展活力。投入1500万元发展农业“三小”工程主体447戶,培育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2个
期刊
为有效解决扶贫资金滞留、闲置等问题,江苏省沭阳县近日出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限期收回制度,确保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该项制度规定了限期回收扶贫资金的5种情形:项目半年内未啟动,资金滞留在账;在立项、建设、验收、竣工审计、资金报账等环节明显拖延时间;擅自变更或未按规定实施;扶贫资金足额拨付后有结余;无法验收或验收不过关,造成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滞留半年以上。截至目前,全县已回收扶贫项目资金4200万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