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一年,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新变化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张晖(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一年来,全社会共同助力办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学校高度重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携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广大思政课教师深受鼓舞,不仅进一步明晰了肩上的责任,更是增强了职业自信,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显著提升。再加上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高素质新生力量不断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更加充满活力和干劲,政治坚定、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思政课教师新形象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思政课教学在改进加强中守正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新载体、新模式、新形态;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不断转化为思政课教学优势,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进一步增强;思政“小课堂”紧密联接社会“大课堂”,思政课不仅活起来、接地气,更具针对性、亲和力,学生更有获得感,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显著提高。
  @ 王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教授):
  一年前,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次会议对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在努力践行着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把优良传统发扬好,继续传承学校的红色基因,重视思政课的光荣传统,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二是把鲜明特色发展好,充分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扎实、研究前沿的优势,进一步打造“一体两翼”教学模式,集全校之力打造成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三是把辐射作用发挥好,在教育部社科司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凝聚起服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质量水平的合力。
  @ 徐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
  回望过去的这一年,是用“心”的一年,也是上“新”的一年。第一,思政课铸魂育人,格局上“新”。全国各个学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锚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坐标,大中小学有效衔接,回答和破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第二,思政课聚焦实效,形式上“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单向传输”到“多维互动”,既有传统教学教艺的传承发扬,又有直播、弹幕等互联网新技术的教学赋能,思政课堂呈现更加直观立体、生动活泼,既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也缩短了知识需求与供应的距离,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在学生的融入和互动中得到诠释。第三,思政课同频共振,合力上“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初步建立。人才培养渠道多元,有“青椒论坛”,有“集体备课”,有“领航扬帆”,也有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 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一年来,思政课搭上了“开往春天的高鐵”!一年来,思政课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蓬勃生机,特别是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战“疫”中,思政课程更是传递出和煦的育人温度和磅礴的思想力量。笔者用三个关键词表述:一是“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将思政课定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一年,“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成为思想和行动自觉,思政课培根固本、铸魂育人“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的底色、本色、特色更加鲜亮。二是“加速度”。这一年,思政课程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速,体制和机制创新进入快车道,评价和激励制度日臻完善,思政课的合力、动力、张力更加鲜明。三是“暖色调”。“八个统一”的方法论和“六个要”的总要求,为思政课改革创新赋能,这一年,思政课创优行动全面展开,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不断激活,思政课的时代性和亲和力不断提升,“育人大课”“网红思政教师”不断涌现,思政课的品性、品质、品貌更加鲜活。
  @ 袁本文(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自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以来,有两个变化是根本性的: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有了快速增长。办好思政课,教师是关键。一年来,高校普遍重视队伍的满额配置,队伍数量有了较大比例增长。这为办好思政课、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大思政课格局正在形成。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被理所当然地看作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情,似乎与其他教师、其他学院无关。这一年,高校普遍制定了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形成了“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课格局,使每个教师都清楚自己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每门课堂都必须发挥引导学生“学做真人”的作用。这个格局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且将更加完善。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一是“高”。思政课的地位不断提高,无论是国家和社会层面,还是高校和部门层面,都将思政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大力促进了思政课建设。二是“实”。思政课的建设落到了实处,各项措施有力、有效。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三是“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大大增强,不仅增加了教师数量,而且质量有明显提升。四是“大”。课程思政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基础课、专业课增加了“思政”的比重,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五是“好”。思政课建设的舆论氛围好。思政课建设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支持,学校重视,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媒体传播不仅力度大,而且积极、正向。
  @ 罗涤(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当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精、细、新”三个方面。第一,思政课建设要求更加精准。央办、国办及教育部等制定了系列加强思政课建设的政策文件,体现出要求高、措施实等特点。第二,思政课建设更加仔细。教育部制定了思政课教学基本要求、思政课创优行动方案等文件,对学分、课时数、教学人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提出了详细要求,高校对照文件予以建设,从而将思政课建设做细、做实。第三,高校思政课建设更有创新。讲好思政课是第一要务的意识已深入人心,高校主要负责人带头上思政课,参与课程集体备课等,极大鼓励带动了思政课教师。教师们将科研与教学结合,实现课堂内外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 吴凡明(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一年来,思政课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课程建设更有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把思政课程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在发展规划、经费投入、科研立项、岗位聘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优先保障,为思政课程建设充足底气。第二,课程建设更聚焦协同育人。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还需要其他课程的协同支持。“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等为充分实现“三全育人”提供了可靠保证。第三,课程建设更突出实践特色。思政课程与地方文化和实践的融合,为思政课建设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统一。第四,课程建设更注重信息化。翻转课程、慕课(MOOCs)等教学模式以及雨课堂等多种智慧教学平台和工具,为思政课建设注入新动力、提供新载体。
  @ 周晔(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
  纵观一年改革,欣看五大变化。第一,从“秀说法”到“比做法”。各高校以更高标准建设队伍。看谁扩容达标1∶350;比谁课堂更鲜活;纵观基本功大赛,现场抽题就地展示,考功夫不再考演讲与颜值。第二,从“观字面”到“查地面”。汇报材料不再是唯一,各级各类督导组深入课堂,审查督办落实毫不含糊。第三,从“讲措辞”到“布措施”。从更高站位谋划课程;从重面子到讲里子;压低调子、抬高实效;拓宽路子、压实责任;加大专题培训、扩大高精尖课影响力等措施越布越实。第四,从“重品味”到“树品牌”。打造思政“金课”,如北京邮电大学5G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高校校长,尽管没有从事具体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但是对宣传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还是有些认识的。下面我将从首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首医大”)的宣传工作扩展开来,谈谈对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理解。  首医大的宣传工作为什么有生命力  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领导、本级领导和团队中坚的重视与助力。但对于首医大而言,宣传工作都在发展中推进。其中非常核心的是学校宣传工作的清晰定位,即我们的宣
加拿大和中国在治理方面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的全球治理方式都为国内文化所塑造。由于很多共同的或不同的原因,这两个在“块头”上令人瞩目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偏好秩序与稳定。  加拿大最初的宪法是在和平、秩序与良政的基础之上制定的。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反映了加拿大对领土完整的关注,也体现了其国内普遍存在的无序状态/过度个人主义/西部蛮荒,这也是整个美洲大陆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也已经通过和谐社会的理念,开
北京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高校最密集的地方。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市共有普通高校91所,教职工总数达13.73万人,普通在校生总数达81.87万人。首都高校直接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服务于“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其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加突出。首都高校地位重要、事务繁杂,作为学校的综合性管理机构 — 办公室(本文指学校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沟通上下、协调左
摘 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大多集中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第一线,是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重要源头。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大、对象不断增多、任务明显加重、情况更加复杂,以往主要依靠学校层面推动工作的传统定位与做法已经难以适应高校统战工作的新要求。北京大学根据新的形势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特点,全面开展统战工作重心下移,提升广大统战工作者的大统战格局意识,开创了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良好
摘 要: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出版传媒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高等教育对新闻出版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路径创新,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培养既有爱国、爱党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新闻出版人才。  关键词:新闻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新闻出版是党的文化事业和
摘 要:数据驱动教学范式的转型已然成为当前教育形态发展的新趋势,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基于数据进行教育决策、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数据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本研究筛选了2015年—2020年593篇有关教师数据素养研究的国际期刊论文,通过利用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国际期刊中教师数据素养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结果显示:当前教师数据素养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教师数据素
摘 要:提高全民特别是大学生的阅读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更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北京工商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商)为例,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调查问卷等形式就图书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研判,就存在的问题以及困境进行学理思考,并以此为基础探索适合大学生的阅读推广策略,以期帮助高校大学生主动阅读、享受阅读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困境;质量提升  基于北工商馆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需求为導向,以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构建“一统领、两特色、十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全员践行思政、全程以生为本、全面培养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 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承担着引导舆论、引领思潮、传承文化、营造氛围、提供保障的重要责任。为了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用创新来丰富、深化、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活力,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回应社会对高校的期望。  关键词: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创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因诺贝尔奖一直在激励  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腹地的瑞典,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在瑞典,主要语言是瑞典语,但瑞典国民的英语水平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啧啧称赞,高等教育硕士和博士课程全部为英文授课,很多瑞典企业甚至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  瑞典的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一直享有盛誉。在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瑞典的隆德大学、乌布萨拉大学等多所大学名列世界100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