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作文是广大教师最大的难题。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写作兴趣、丰富生活积累、加强作文指导和评价等手段,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写作能力;提高;途径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把学生死背范文、一味多写视作良方,限制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学生只能奉命作文,怕写厌写,不能做到我手写我心,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有些学生由于生活积累少,平时练笔少,出现了独立作文能力低下,往往出现无从下笔或无话可说的现象。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方法的尝试,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采取多种策略,激发写作兴趣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低年级说写训练走过场,起不了步,中、高年级作文训练忽视能力培养,达不了标的情况。不仅没能让学生学到作文的真本领,反而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畏惧、厌烦情绪。我们的对策是:绘画作文起步,随课文练作文基本功,活动中学会应用。“绘画作文”就是用一幅画加一句话的形式,把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绘画作文”帮助学生实现了从图画到文字的心理转换,受到低年级学生的普遍欢迎。强调随课文练作文基本功和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应用,也较好地解决了作文教学时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或要求雷同的状况,实现了作文教学从内容人手,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要求。由于每次作文训练均有梯度,或有写句前的“绘画”.或有练基本功前的“例文”,或有应用写作前的“活动”,这就基本消除了学生畏惧、厌烦的情绪,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乐于写作。
二、依托多彩活动,积累生活素材
丰富学生生活,使作文教学寓于富有情趣的生活之中,为学生写作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就能喜欢作文。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在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为此,我们把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开展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①竞赛性活动:如朗读比赛、赛诗会、故事会、命题演讲会,即兴演讲会、话剧创作表演会等。通过比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②表演性活动。分故事讲演、哑剧表演、游戏表演三种。③观察活动。让学生参观家乡的人文景观:观看田园的丰收景象;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观察农民的辛劳和生活的幸福……通过观察性活动,不但教给孩子们观察、立意、选材的方法,而且能提供多渠道大容量的信息源,丰富写作素材。④走近大自然活动。我还着重指点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猎取对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如初升的太阳,火红的晚霞,灿烂的星空,皎洁的明月,美丽的山河,还有那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的瓜果蔬菜,奇异的动物世界等等,在观察大自然的情趣活动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感受深了,写起作文来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⑤读书交流会活动。让学生博览群书,也是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邀游书海,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想象世界,科幻世界,丰富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学生写起作文来便能有话可说,达到“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看”、“我手写我想”,将学生带进乐写”的境界。
三、相互交流学习,培养鉴赏能力
恰当的指点可以使作文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在审题时加以指点关键处,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然后自行立意、选材,再组织学生交流、评议。结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在讨论中挖掘主题、自己选材,以自己的能力完成草稿,再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评互改,并结合单元课文、优秀片断进一步修改,最后成为自己满意的作文,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作文时能保留自己的本色,不断培养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写,而且能写好。总之,作文的过程应是宽进严出,先让每个人都有训练或入门的机会,然后在训练中得到提高,最后在评改中进一步提高,而非一步到位。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画龙,教师点睛,最终达到学生画龙,教师指导学生点睛。
四、注意多元模拟,实现写作创新
模拟作文就是模仿学过课文的取材、结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等进行作文。模拟作文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使学生无意识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在写作文时,模拟作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生去模拟原文进行写作,学生就会很自觉地去想:怎么写,写哪几个方面?这时候我们可以再跟他们回顾“原文”是怎么写的,然后就直接跟学生说:“原文”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写;它从几个方面写,我们也从几个方面写;它怎么安排材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我们也这样安排。在这种引导下学生就很有兴致、很有信心写好文章。如果以“模拟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作文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作文也便顺“理”成“章”了。
五、拓宽思维领域,丰富文体形式
小学阶段的写作一般要求写记叙文,内容大部分是写实的,也比较单一。西方教育的小学写作教学提倡想象作文,提倡内容丰富多样。因为想象力是小学生认识更多新鲜事物、丰富语言文字的最佳工具。专家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写实是最难的,而写想象作文能够使学生充分体现个性特点,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語文知识与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写作内容的广泛,就要有多样的表达形式来反映自身不同的感受变化。单一的记叙文有它的作用,而诗歌、童话、寓言、故事等形式却比较符合他们的兴趣。因为这种语言文字、语体的表达形式和他们的思维能同步进行,能训练他们多种能力。进行这方面文体的写作训练,能提高表达真实情感的水平、具有童趣式遣词造句的水平。这对简单记叙文的教学大有裨益。所以在学生少儿时期学习诗歌、童话等体裁时不妨让他们随意模仿,自由创作,作为记叙文的补充。一旦没有太多的写作框框,学生就敢说、敢放手写。同时课内外的读写结合才更有意义,学生写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训练和增强。
六、巧写作文评语,提高写作素质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还要重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评价时注重与学生态度、情感的沟通。当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失去信心时,要多用热情洋溢激人上进的评语,鼓励他增强信心,走出低谷,并教给他必要的写作方法,使其不断提高作文能力。当学生作文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师生平等讨论的形式解决困难,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人格和劳动的尊重,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在评语中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如果能幽默委婉,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欢愉的心情,由此支配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老师的修正和批语,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以上方法进行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较浓,理解较透彻,且容易与生活联系起来,语文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在加深扩大,因为言之有物,学生创造性作文逐渐增多,千篇一律的故事内容逐步减少,语言变得丰富生动,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写作能力;提高;途径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把学生死背范文、一味多写视作良方,限制了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学生只能奉命作文,怕写厌写,不能做到我手写我心,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有些学生由于生活积累少,平时练笔少,出现了独立作文能力低下,往往出现无从下笔或无话可说的现象。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方法的尝试,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采取多种策略,激发写作兴趣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低年级说写训练走过场,起不了步,中、高年级作文训练忽视能力培养,达不了标的情况。不仅没能让学生学到作文的真本领,反而使许多学生产生了畏惧、厌烦情绪。我们的对策是:绘画作文起步,随课文练作文基本功,活动中学会应用。“绘画作文”就是用一幅画加一句话的形式,把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绘画作文”帮助学生实现了从图画到文字的心理转换,受到低年级学生的普遍欢迎。强调随课文练作文基本功和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应用,也较好地解决了作文教学时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或要求雷同的状况,实现了作文教学从内容人手,从动机走向目的的要求。由于每次作文训练均有梯度,或有写句前的“绘画”.或有练基本功前的“例文”,或有应用写作前的“活动”,这就基本消除了学生畏惧、厌烦的情绪,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乐于写作。
二、依托多彩活动,积累生活素材
丰富学生生活,使作文教学寓于富有情趣的生活之中,为学生写作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就能喜欢作文。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在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为此,我们把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落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开展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①竞赛性活动:如朗读比赛、赛诗会、故事会、命题演讲会,即兴演讲会、话剧创作表演会等。通过比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②表演性活动。分故事讲演、哑剧表演、游戏表演三种。③观察活动。让学生参观家乡的人文景观:观看田园的丰收景象;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观察农民的辛劳和生活的幸福……通过观察性活动,不但教给孩子们观察、立意、选材的方法,而且能提供多渠道大容量的信息源,丰富写作素材。④走近大自然活动。我还着重指点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猎取对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如初升的太阳,火红的晚霞,灿烂的星空,皎洁的明月,美丽的山河,还有那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的瓜果蔬菜,奇异的动物世界等等,在观察大自然的情趣活动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感受深了,写起作文来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⑤读书交流会活动。让学生博览群书,也是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邀游书海,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想象世界,科幻世界,丰富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学生写起作文来便能有话可说,达到“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看”、“我手写我想”,将学生带进乐写”的境界。
三、相互交流学习,培养鉴赏能力
恰当的指点可以使作文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在审题时加以指点关键处,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然后自行立意、选材,再组织学生交流、评议。结合学生的实际,让他们在讨论中挖掘主题、自己选材,以自己的能力完成草稿,再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评互改,并结合单元课文、优秀片断进一步修改,最后成为自己满意的作文,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作文时能保留自己的本色,不断培养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写,而且能写好。总之,作文的过程应是宽进严出,先让每个人都有训练或入门的机会,然后在训练中得到提高,最后在评改中进一步提高,而非一步到位。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画龙,教师点睛,最终达到学生画龙,教师指导学生点睛。
四、注意多元模拟,实现写作创新
模拟作文就是模仿学过课文的取材、结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等进行作文。模拟作文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使学生无意识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在写作文时,模拟作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学生去模拟原文进行写作,学生就会很自觉地去想:怎么写,写哪几个方面?这时候我们可以再跟他们回顾“原文”是怎么写的,然后就直接跟学生说:“原文”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写;它从几个方面写,我们也从几个方面写;它怎么安排材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我们也这样安排。在这种引导下学生就很有兴致、很有信心写好文章。如果以“模拟作文”作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作文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作文也便顺“理”成“章”了。
五、拓宽思维领域,丰富文体形式
小学阶段的写作一般要求写记叙文,内容大部分是写实的,也比较单一。西方教育的小学写作教学提倡想象作文,提倡内容丰富多样。因为想象力是小学生认识更多新鲜事物、丰富语言文字的最佳工具。专家认为,对小学生而言,写实是最难的,而写想象作文能够使学生充分体现个性特点,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和語文知识与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写作内容的广泛,就要有多样的表达形式来反映自身不同的感受变化。单一的记叙文有它的作用,而诗歌、童话、寓言、故事等形式却比较符合他们的兴趣。因为这种语言文字、语体的表达形式和他们的思维能同步进行,能训练他们多种能力。进行这方面文体的写作训练,能提高表达真实情感的水平、具有童趣式遣词造句的水平。这对简单记叙文的教学大有裨益。所以在学生少儿时期学习诗歌、童话等体裁时不妨让他们随意模仿,自由创作,作为记叙文的补充。一旦没有太多的写作框框,学生就敢说、敢放手写。同时课内外的读写结合才更有意义,学生写作能力才能得到充分训练和增强。
六、巧写作文评语,提高写作素质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还要重视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评价时注重与学生态度、情感的沟通。当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失去信心时,要多用热情洋溢激人上进的评语,鼓励他增强信心,走出低谷,并教给他必要的写作方法,使其不断提高作文能力。当学生作文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师生平等讨论的形式解决困难,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人格和劳动的尊重,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在评语中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如果能幽默委婉,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欢愉的心情,由此支配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老师的修正和批语,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以上方法进行实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较浓,理解较透彻,且容易与生活联系起来,语文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在加深扩大,因为言之有物,学生创造性作文逐渐增多,千篇一律的故事内容逐步减少,语言变得丰富生动,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