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1(STA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肾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中的基因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肾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患者16例(实验组)和普通人尿路上皮肿瘤患者35例(对照组).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移行细胞癌.选取2组各2对肿瘤标本,用人全基因组寡核昔酸微阵列芯片筛查其基因表达谱差异;再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尿路上皮肿瘤STAT1和
【机 构】
: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1(STA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肾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中的基因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肾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患者16例(实验组)和普通人尿路上皮肿瘤患者35例(对照组).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移行细胞癌.选取2组各2对肿瘤标本,用人全基因组寡核昔酸微阵列芯片筛查其基因表达谱差异;再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组尿路上皮肿瘤STAT1和MMP3表达,并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2对尿路上皮肿瘤标本中,实验组表达共同上调基因35个,其中功能已知或部分功能已知者23个,功能未知者12个;共同下调基因76个,功能已知或部分功能已知者46个,功能未知者30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功能分析,23组通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涉及免疫抑制和肿瘤发生发展方面.2组间STAT1和MMP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与普通人群尿路上皮肿瘤基因表达谱差异明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涉及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肿瘤血管发生、肿瘤转移潜能等方面;STAT1和MMP3可能成为预防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靶点。
其他文献
急性尿路梗阻所致自发性尿外渗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易误诊,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71岁.因头晕3 d,右腰痛6 h于2007年8月25日入院.查体:Bp176/98 mm Hg(1 mm Hg=0.133kPa),腹软无压痛,下肢无水肿,右侧肋脊角轻度压痛,右肾区叩痛.予降血压治疗,次日出现无尿.查血BUN 15.1mmol/L,SCr 351.0μmol/L,尿酸501.5μmo
前列腺体积可能会影响最终病理高级别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作者评估了前列腺体积和高级别(Gleason评分〉7)肿瘤的关系。对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2880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体积测量值和临床变量(年龄、体质指数、PSA、活检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及手术年份)以及病理结果(最终Gleason评分、前列腺外浸润、手术切缘阳性、精囊侵犯、淋巴结受累)进行比较。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前列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囊性肾肿物诊断价值. 方法 按照影像诊断标准,对29例囊性肾肿物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结果进行分级,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男15例,女14例,年龄18~63岁.肿瘤位于左肾13例,右肾16例.29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后1~3 d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 结果 29例中20例有病理结果,其中恶性18例、良性2例.其余9例中失访1
目的 分析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尿细菌谱及其药敏结果,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术后发热和感染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14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术前中段尿、术中感染性结石、术后肾造瘘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选择敏感药物行抗感染治疗,并对细菌谱、术后发热及感染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38例(25.7%),其中大肠埃希菌17例(44.7%
作者对前列腺穿刺诊断为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诊断为pT0患者的术前数据、病理结果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作者对6个中心7693例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患者标本进行研究,其中30例术前穿刺结果为前列腺癌,但术后病理结果为pT0。患者未经TURP术后病理诊断,也未接受过新辅助激素治疗。所有穿刺标本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标本都经另1名病理学家进行再分析。
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腹股沟疝发生率为15%~20%。作者验证RP术中进行一种简单的预防性操作是否可降低术后腹股沟疝发生率。共纳入294例RP患者,合并腹股沟疝或既往行腹股沟疝手术者不纳入分析。患者随机分组至预防性干预侧(左侧或右侧)。
目的 探讨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憩室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 合并临床症状的肾盏憩室结石患者21例.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22~57)岁.憩室平均直径3.7(2.5~7.0)cm,结石平均直径为2.3(0.8~3.5)cm.患者临床表现为血尿、腰痛、泌尿系感染.均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分别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4例、PCNL 7例、腹腔镜下手术取石9例、腹腔镜联合PCNL取石1例.结果
目的 评估中文版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评分表(OABSS)对中国OAB患者症状评估的重复信度及与其他评分工具间的相关性。方法50例OAB患者分别于第0天和第(14±2)天填写2次OABSS、患者感知膀胱症状情况分级量表(PPBC)、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及3d排尿日志卡。采用内部相关系数(ICC)评价基线(0d)和2周后OABSS问卷表总评分间的相关程度,采用加权Kappa系数评估
为提高杂志印刷质量,请各位作者注意:您向本刊投稿时,若文中有图片内容,需要同时提供JPG或TIF格式的图片文件,图片像素要求在每平方英寸350点以上。图片如为较大的TIF格式文件,请使用压缩软件进行压缩处理(如RAR或ZIP压缩软件)。
目的 评价经肾上盏入路行PCN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印10月行经肾上盏入路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42例。其中鹿角形结石10例,肾盂结石22例,肾上盏结石7例,下盏多发结石3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2例;结石长径2.0~6.5cm,平均3.4cm。B超引导下选取肾上盏穿刺,穿刺点选在第10或11肋间,建立经皮肾通道(16--2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