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法宝”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会学习的核心就是要学会“思维”。常言道:“多想出智慧。”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法是“思维”。数学教学
  教的是如何“思维”,如何运用最一般最抽象的数字来表达万般事物,来分析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思考”是学习数学的法宝,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展开联想和想像,才能增长才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创造条件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大部分学生列出算式:(5×5+5×10+5×10)×2=250(平方厘米)。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想想这个长方体是一个怎样的长方体,还可以怎样求它的表面积?于是又有学生列出算式:5×5×2+5×10×4=250(平方厘米)。教师让学生再动手画一画并进一步思考出几个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1.每个侧面可以看作2个底面,那么四个侧面就有8个底面,再加上上、下2个底面,一共是10个底面,求表面积,列出算式就是:5×5×10=250(平方厘米)。2.上、下两个底面合并起来是1个侧面,再加上四个侧面一共是5个侧面,求表面积,列出算式就是:5×10×5=250(平方厘米)。这样层层深入思考,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二、学会自主探索,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索是学习数学的法宝,数学探索的方式,更注重思考与动手,只有学生掌握了探索的方法,养成了探索的习惯,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例如:“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要将其做成一个高为5厘米的长方体铁盒(无盖),它的容积最大是多少?”一题,如果让学生直接解答确实有困难,如果改让学生用纸板模拟制作,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学生会知道长方形纸板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同时思考:要使做成的长方体铁盒(无盖)的容积最大,首先要考虑底面是正方形,并且使材料全部用上,因此可以把长方形铁皮先剪成2个正方形,再把其中一个正方形平均剪成4个长方形,这样把1个正方形当作底面、4个长方形分别当作4个侧面,就能围成一个容积最大的长方体铁盒(无盖),它的容积最大是:20×20×5=2000(立方厘米)。由此可见,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用实践、探索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化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学会自我反思,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反思能使人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有利于学生养成在思中学、在学中思,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智潜能,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会学、善学,实现学法的升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随时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完善自己的认知建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我监控水平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题:“一次数学考试,某班20位男生的平均分是90.5分,25位女生的平均分是86分。全班的平均分是多少?”教师针对一位学生列出的解答式:(90.5+86)÷2,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反思:如果男、女生人数相等,这样列式不仅正确,而且简便;如果男、女生人数不相等,就应该先分别求出男、女生的总成绩,然后用男、女生的总成绩之和除以总人数,才能求得全班的平均分。因此,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差错时,应尽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纠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曹文◇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课改实践证明,创设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1页“解决问题”例4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注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凸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趣味性、现实性
期刊
几年来,春城小学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切实体会到只有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才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鉴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的动态过程,我校数学学科组从去年起构建了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通过对具体课例的研究,围绕实践与反思展开活动。  首先是实践的活动。为张扬教师的个性,彰显教师的自主性,我们一般都是选择同一课题让5位教师同时作课,展示各自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 
期刊
《新世纪教师素养》中的判断和选择题,是要求教师对一些模糊的提法做出正误判断。为何要做这样的测试,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要提法的作用不可小视    我们用“提法”这个词,指那些关键的、重要的用语、表述。用一些概括性很强的提法、口号,把一些重要的思想广泛传播,是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这些重要的提法,有的是由领导机关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例如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期刊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英语(PEP)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本单元六个主要词和词组:library,art room,music room, TV room,computer room,washroom; 熟练掌握本课对话的内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用本课所学句型询问校园的场所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
期刊
□执教:谢静(特级教师)  评析:宋楚琨(特级教师)    片段一:回顾全文,畅抒情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世纪宝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这件珍贵的艺术品,你一定非常激动,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吧!  生:世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是一件稀世工艺品。  生:世纪宝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为它感到骄傲!  生: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
期刊
一、辅导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已经一定程度地表现出了逆反,他们有较强的个性,似乎逆反于家长之“命”是一种“出众”,自然也就成了一部分学生的“追求”。下面案例中所提及的学生学习处于中等水平,在五年级时表现出贪玩、喜欢掩饰、说谎等特点。在我与家长多次交流学生情况后,家长有所重视,但家庭教育措施不当,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导致该生贪玩、说谎的不良习惯。    二、问题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有
期刊
一个逃难的、饥肠辘辘的年轻人,来到南加州沃尔逊小镇,镇长杰克逊大叔给他送去食物,年轻人虽然非常想吃,但却拒绝享用,他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这是为什么?就为心中的尊严。请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展示的。    一、曲调未成先有“情”    我们先来看课文吧,开头就出现三组人物:逃难的人群“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逃难的人群饥寒交迫
期刊
“一课多式”是研究课堂教学的好方法。本期刊出的“能被3整除的数”教学片段和教学环节两篇文章,展示了不同地区的两位教师从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有针对性地突破了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由于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干扰产生的难点,凸显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学定
期刊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一名学生报数,其余学生用计算器判断该数能否被3整除;教师口算,师生比赛谁算得快。  2.根据比赛结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组建本节课学习小组及成员分工。  4人为一学习小组,推举1人为小组长。1人任意报数,1人用小棒在数位表上摆数,1人计算,判断摆的数能否被3整除,1人记录每次实验的情况。(附数位表、实验记录单。)  2.操作
期刊
这节课是省教科院管尤跃老师一行到陆良调研时,盘江小学围绕“把握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适度指导之间的平衡研究”课题所作的一节课。下面是这节课的四个片段。  片段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生:角、边、顶点。  师:你们见过哪些物体表面有三角形?  生1:单车的三角架。  生2:红领巾。  生3:公路边设有“慢”字的三角形路牌。  生4: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