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语言现象的考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om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语中出现了很多种语言现象,比如说“ラ抜き言葉”、“サ入れ言葉”、“レ足す言葉”。随着语言变化,使用者越来越多,此类词语对于日语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这三种语言现象进行介绍分析,进而引起对日语中语言现象的重新思考,以便观察日语今后的变化以及发展新方向。
  关键词:语言现象;ラ抜き言葉;サ入れ言葉;レ足す言葉
  作者简介:张子东(1991.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出现了多种语言现象,比如“ラ抜き言葉”、“サ入れ言葉”、“レ足す言葉”,还有各种流行语与新语。而这些也许今后会对日常生活、教育、语法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三种语言现象的介绍来考察日语中的语言现象和日语动向。
  1、ラ抜き言葉
  广辞苑中解释“ラ抜き言葉”的意思为:日语中一段动词和カ变动词的可能态“られる”脱落“ら”之后的形式。比如:“食べられる”“着られる”等动词脱落“ら”之后变成“食べれる”“着れる”。变化之后的动词“食べれる”“着れる”就被称为“ラ抜き言葉”。
  关于“ラ抜き言葉”的研究中,有些研究者认为“ラ抜き言葉”的形成是在日语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有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ラ抜き言葉”的形成原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从词干的音节数、动词活用的种类、肯定和否定形式等几个方面。一般有三个音节以上的单词不会形成“ラ抜き言葉”,比如说“考える”。而三个音节以内的就会比较容易形成“ラ抜き言葉”,比如说“見る、寝る”。“ラ抜き言葉”按照现在日语语法规则的话,可以说是动词可能态的变化。外因的话,从使用率、性别、年龄、使用地区、接受态度都有关系。据调查本词在年轻人中使用最频繁。使用地区的话北海道、中部地区、中国四国地区、东北地区都是经常使用的。
  2、サ入れ言葉
  “サ入れ言葉”就是日语的五段动词在接使役助动词时 ,不接“せる”而接“させる”的形式 ,这种现象也被叫作“サ入り言葉”。比如:お手紙を読ま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拜读了您的来信)。其实,五段动词的使役态为动词的未然形加上“せる”,而在这个例子中就變成了“させる”,多了一个“さ”。
  一般说这和表示许可、恩惠的说法“~させていただく”扩大流行有关。这是使役助动词“させる”与授受关系的补助动词“いただく”组合成的形式,表示一个人想做或正在做的事通过另一个人的允许得以实现,从而具有恩惠之意。以前它虽然恭敬的程度很高,但必须在说话人的请求行为与对方有某种必然联系时方可使用。譬如说话人在表述自己读了某书的行为时, 如那本书是对方的著作,可用“ご本を拝読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但最近日本人大大地扩展了其用法,不仅表示对方的许可恩惠,渐渐地变为一种恭谦、客气的表达方式。尤其再加上个“さ”后,发音更加响亮,似乎能更好表达人们恭谦的心情。因而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说法扩大到了五段活用动词上。
  3、レ足す言葉
  所谓“レ足す言葉”是在日语里本来就表示可能意义的可能动词后面又加上了可能助动词“れる”的说法。从语言学上讲是:语音、词形、文法形式等,通过某些心理上的相关因素被其他占据优势的音、语形、文法形式所同化的现象。 也有可能受到“ラ抜き言葉”的影响,当脑子里有表达可能的意向时,便无意识地用了“れる”, “飲める”也就变成了“飲めれる”。这也就是“レ足す言葉”形成的原因。
  这三种语言现象的出现也说明语言是动态变化的,但是这样变化是否被社会所肯定,那就要看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变化。对于这些语言现象也是说法不一,有说是日语的混乱现象,不合日语语法规则的一种现象。这只是年轻人们的一种爱好习惯而已。所以有批判说尽量避免这种混乱语法,应该追求更规范的语法。也有说这样会使单词和语法更简单方便。动词的变化可能会变得一体化,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进步性的变化。而且在年轻人中频繁使用,变化的方向更合理性以及全国共通化。
  这些语言现象不仅出现在漫画、娱乐杂志、综艺节目、文学作品等等,还在生活日常对话中经常听到。可以说现在使用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总之,现在自然使用这类词语的人很多,既有在会话和年轻人用语中有意识的使用的人,也有在会话中无意识使用的人。
  总结:
  本文通过对三种语言现象的介绍,进而引起对于日语中语言现象的重新思考。以此来观察日语今后的变化情况,以及对语法规则、语法教育的影响。在语言不断地变化中如何接受和把握这些语言现象,以及重新思考这些语言现象对现在日语语法、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还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蔡全胜.《新日本语概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2]吴俏华.初考?ら抜き言葉?.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2 期.
  [3]王锐、刘余馥.从‘鼻浊音’和‘ら抜き言葉’看日语的变化.《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1月.
  [4]辛昭静.?ら抜き言葉?の研究概観.言語文化と日本語教育.2002年3月24日.
  [5]俞晓明.浅谈‘ら抜き言葉’及其他.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年4月.
  [6]于鹏.?入れ言葉和?足す言葉.日语知识.2005年5月.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家族的历史对于每个学习历史的学者都非常有意义,一方面,家史不仅与历史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作为家族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完成这一使命。  关键词:家史;刘家山;刘氏家族;族谱  作者简介:刘盼(1995-),女,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中国史专业在读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运河谣》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剧作品。本文从《运河谣》的剧情介绍出发,通过对剧中的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剧中人物的特点以及代表唱段《运河谣》的演唱特点,分析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思路,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运河谣》;人物形象;演唱特点  作者简介:周怡(1993-),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  [中图分类号]:J8 [文獻标识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公司战略发展路径之一。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一些公司多元化发展取得成功,一些公司多元化战略遭到失败,公司多元化战略成为争议最多的议题之一。面对国内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