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思政”的特点及有效实施策略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t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剖析实践思政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思政育人的有效实施策略,即营造“五位一体”的实践思政育人环境,努力提升教师实践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多途径丰富实践思政教育教学资源.
其他文献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新商科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新商科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凝练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和要求,特色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和全球治理大局.
江丰同志是一位为党的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事业忘我奉献的革命者.他重视艺术和政治、教育和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艺术创作、艺术教育的影响和需求,将“创作训练”视作构建新型美术教育的关键.江丰同志的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
行业特色型大学要把落实《“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作为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科学指南,在紧扣国家需求中保持特色发展定力,在推进“双一流”建设中彰显特色发展活力,在服务时代重大命题中释放特色发展潜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民办高校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自身办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在要求,在高质量发展的策略设计中,民办高校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有效提升管理效益,树立以人为本的质量发展观,实施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入探索改革和创新之路,强化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办学精神.
培养杰出人才是新时代我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践行“四个服务”和支撑民族复兴的应然要求,也是补齐人才培养短板的紧迫任务之一.在实践探索中,高校应当从立德为本、高位牵引、改革攻坚、课程创优、方式求变、行业发力等六个方面构建有利于杰出人才成长与涌现的培养体系.
“世界一流”是“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根本旨归.“世界一流”体现于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更体现于开启及推进人类文明新征程,以“世界一流”为旨归确立“魂、本、根”一体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逻辑路径,进而形成凸显高校主体动态发展的评价实践体系.
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继续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对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作出了长远谋划,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扎根祖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对当前开展工作具有极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性重构,是对国家战略急需的回应,更是对育人本真的回归.“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不仅关乎现有“双一流”建设主体的建设成绩,更与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评选直接相关,目的 是促成一流人才终生成长之要.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需要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 ,遵循实用性、创新性、鼓励性和多元性的原则.在目标层面要真正将学生视为英语教学的主体,进一步加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在实践层面要打破自然分班,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体现了对《文史哲》杂志的殷殷嘱托和对高品质学术期刊建设的未来期许,为新时代弘扬中华文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了重要遵循,为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