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获得初步学习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在这里,我想结合英语课程的目的谈谈自己初中教学中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培养的教学心得。
一、从听入手,多途径训练学生的听力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45%,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外语学习中听力教学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课堂上先从听力入手,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1. 听单词、词组、课文
通过反复听,准确地掌握语音和语调,这是最基本的听力训练方式。每节课都用5至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听来初步熟悉要学习的内容。
2. 通过学生英语课前演讲提高听力
从初一开始就开展英语演讲(课前三分钟)活动。每天安排两名同学,不限内容,不限形式,课前写稿,教师批改。演讲结束后,让其他学生复述、翻译。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培养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兴趣,又锻炼了能力。
3. 充分发挥语音室功能
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教师的教绝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学生的会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锻炼的结果。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单词、词组和语法来编写文章、短文(要求有单元总结性),学生可以自行听英文录音带,观看英文动画片,自制录音带,通过自己反复读、反复听、反复录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能力。课上放给大家听,一起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共同提高听力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增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英语语感,获得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不论是读教学配套的阅读材料还是阅读课外书籍,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笔者认为学好英语的前提就是培养语感。对这一点,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朗读比赛(分组或个人)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音及语速。这种方法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起到调动积极性和加强自信心的效果。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1. 表演课文对话是学生说好英语的基础
牛津英语(译林版)初中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的对话和故事,学生对其内容很有兴趣。这些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发挥空间。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表演则成了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表演把教材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当然,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思维改写对话,使之更加有趣味性,贴近生活,加深印象。
2. 通过编写演讲稿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演讲不仅提高学生的听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3. 开设英语俱乐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给学生起英文名字,做好胸卡,每周开设一节口语课。要求学生携带英汉、汉英对照词典。每节口语课都围绕若干个引导的固定话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对话,自己查找词典。口语课不仅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运用语言的最终目的。
四、通过写作来表现四项技能的融合
创造离不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写一次演讲稿就是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锻炼。此外,利用复习课的巩固,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作,要求利用单元所学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来写简短有趣的对话或短文。这样的反复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五、教学效果
1. 学生的发音在读单词、课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考试语音部分是学生的难点,但通过以上实践,有75%的学生能得心应手。
2. 轮流演讲使英语课堂有了活跃的气氛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前不敢上讲台的学生都能大胆地说英语。
3. 学生的协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单元写作开展不久,就有一半的学生能够在当堂完成写作任务。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写得相当不错,几乎没有语法错误。
4. 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语速适当。
5. 教师的教材与教法驾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一、从听入手,多途径训练学生的听力
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言语交际活动总量的45%,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外语学习中听力教学占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课堂上先从听力入手,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
1. 听单词、词组、课文
通过反复听,准确地掌握语音和语调,这是最基本的听力训练方式。每节课都用5至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听来初步熟悉要学习的内容。
2. 通过学生英语课前演讲提高听力
从初一开始就开展英语演讲(课前三分钟)活动。每天安排两名同学,不限内容,不限形式,课前写稿,教师批改。演讲结束后,让其他学生复述、翻译。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培养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兴趣,又锻炼了能力。
3. 充分发挥语音室功能
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教师的教绝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学生的会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锻炼的结果。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单词、词组和语法来编写文章、短文(要求有单元总结性),学生可以自行听英文录音带,观看英文动画片,自制录音带,通过自己反复读、反复听、反复录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听的能力。课上放给大家听,一起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共同提高听力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增加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的基本功能是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英语语感,获得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不论是读教学配套的阅读材料还是阅读课外书籍,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笔者认为学好英语的前提就是培养语感。对这一点,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朗读比赛(分组或个人)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音及语速。这种方法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起到调动积极性和加强自信心的效果。
三、在熟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1. 表演课文对话是学生说好英语的基础
牛津英语(译林版)初中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的对话和故事,学生对其内容很有兴趣。这些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发挥空间。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表演则成了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表演把教材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当然,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个性思维改写对话,使之更加有趣味性,贴近生活,加深印象。
2. 通过编写演讲稿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演讲不仅提高学生的听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
3. 开设英语俱乐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给学生起英文名字,做好胸卡,每周开设一节口语课。要求学生携带英汉、汉英对照词典。每节口语课都围绕若干个引导的固定话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对话,自己查找词典。口语课不仅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运用语言的最终目的。
四、通过写作来表现四项技能的融合
创造离不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写一次演讲稿就是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锻炼。此外,利用复习课的巩固,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作,要求利用单元所学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来写简短有趣的对话或短文。这样的反复练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五、教学效果
1. 学生的发音在读单词、课文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考试语音部分是学生的难点,但通过以上实践,有75%的学生能得心应手。
2. 轮流演讲使英语课堂有了活跃的气氛和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前不敢上讲台的学生都能大胆地说英语。
3. 学生的协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单元写作开展不久,就有一半的学生能够在当堂完成写作任务。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写得相当不错,几乎没有语法错误。
4. 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语速适当。
5. 教师的教材与教法驾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