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q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市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创业不仅可以缓解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已经成为更高层次的就业方式,并被社会所认可。本文通过阐述我市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率较低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关对策,为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创业;现状;对策;扶持力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0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仅为338万人,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727万,而2015年则达到749万人;从2005年至2015年十年的时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一倍,且一直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人才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1]。衡水市高校毕业生同样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我市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招聘岗位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就业率逐渐降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13年4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创业将成为就业的一种解压途径,成为一种主要的就业方式。
  一、我市大学生创业现状
  1.创业意识薄弱。创业意愿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人员需要具备敢于承担风险、不畏挫折的创新精神[2]。在我市高校毕业生中,学习期间就具有主动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不到15%,由于面临毕业被迫选择创业的比例为6%,而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比例为69%,而一些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成功率达到20%,远远高于我国现状。这种比例符合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大部分毕业生希望能够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稳定工作,而仅有很少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2.创业环境与政策不够完善。在发达国家由于政府对于创业支持力度较大,近年来产生了世界一流的企业,比如Google、微软、Facebook等,而我国对于创业的扶持只是出于创业的起步阶段。虽然我市经济欠发达,在大学生创业扶持方面也制定了一些地方优惠政策,但是扶持政策只是停留在贷款优惠、补贴、补助等层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创业帮扶不仅要注重软环境的完善而且要注重硬环境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创业政策的完善还要注重经济环境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考大学是将来最好的出路,考上大学毕业之后就可以找到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或者从事公务员工作或者进入国家事業单位,成为将来生活的“铁饭碗”。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也是导致创业环境不完善的因素之一。
  3.创业经验和创业知识不足。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首先他们对创业知识了解较少;其次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富有理想却往往过于理想化。他们往往只看到了创业成功的典例,却忽略了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遇到的挫折失败,心理准备不充分,一旦遇到挫折将会无力承受[3]。由于经验的不足,他们对财务制度、行政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等较陌生,对具体的市场认知欠缺、对市场效益、市场开拓、市场定位、市场分析、市场风险等不能准确判断,使得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便束手无策[4]。
  4.创业启动资金问题。大学毕业生要选择创业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创业资金,启动资金的缺乏是创业最大的障碍。而资金的来源主要源于家庭资金、风险投资、政府资助、银行贷款。对于家庭条件较好的毕业生来说,从家庭中可以获得一部分投入资金,而对于普通家庭条件来说,家庭无力支配启动资金,且万一创业失败,将无力承担债务压力。 至于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由于资信、盈利预期和投资难度等问题,难以在金融机构或投资公司获得创业资助,由于政府资助较少,很难构成创业启动资金。
  二、大学生创业的对策研究
  1.树立良好的态度。大学生创业是经历挫折与失败的过程,因此对待创业要具备正确的认识观。大学生选择创业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的支持。
  在选择创业之前与家人沟通好,在思想上与认识上达成一致,并且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创业与其他就业方式同等对待,不能以歧视的眼光看待创业。只有这样在遇到失败与挫折时,家人才能以宽容的态度支持创业,在精神上给予安抚。除此之外,大学生要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创业,不要认为创业是找不到稳定工作之外的无奈之举,正视创业的作用与意义。在创业过程中与到挫折与失败时,要直接面对,不要选择逃避的方式,积极考虑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吸取经验避免再犯。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进行创业。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自主创业能力。首先,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时要提前安排好课程理论的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及时了解经济社会热点,专业前沿;并积极参与各种创新计划、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以积累实践经验;其次,创业时需要经历挫折与失败,因此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5]。大学生创业者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创业过程中要考虑其中的艰辛与挫折,要逐步提高抗挫折能力,以顽强的意志去迎接创业中的挑战。
  3.健全政策服务,加大我市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虽然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但是政策并不完善,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训、设立奖励资金、实施优惠政策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1)金融扶持政策;由于创业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前期的敲门砖,所以可以构建更加宽松的金融环境,便于启动资金的实施。(2)奖励扶持政策;设立创业专项基金,用以表彰创业成功优秀者以及创业政策的完善工作。(3)创业教育政策;大学生缺乏创业相关知识与实践能力,因此加强我市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学习势在必行,通过创业教育方式可以拓宽创业的知识面与创业技能。
  大学生创业问题是我市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研究和分析的话题,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承载者,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我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型与评估-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34):64.
  [2]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02)
  [3]谷力群.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3
  [4]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2008-2010)[J].改革与战略,2014,(11):183-186.
  [5]徐静.创业心理要素模型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02)
  项目:衡水市2015年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5030
  课题组成员:李薇 李清 冯晶 张兵 李兴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近年来各地通过各种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助力脱贫攻坚,扶贫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攻坚力量越来越强大.rn然而由于扶贫一线条件苦、环境差、干事平台
期刊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图书馆人就应以“服务”做为其人生的价值取向。图书馆就是要以“为他人作好嫁衣”作为提升其自身地位和价值的立足点。  关键词:图书馆人 ;价值取向  一、影响图书馆人的价值取向所形成的诸要素  图书馆职业的价值取向是图书馆职业对社会进行全方位开展优质服务的原则、标准和信念。服从职业价值取向是图书馆这一职业对个体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建立一个检索点来连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不断深入与推广,当前创业教育与地方文化的融合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创业教育中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立足于现状,首先分析地方文化与创
摘 要:对高校行政权力的供给主体、供给目标、供给客体和供给内容的公共性进行分析,揭示高校行政权力的供给主体应以公共性作为其理念指导,供给目标应以公共性作为其价值标准,供给客体应以公共性作为其实现基础,供给内容应以公共性作为其约束条件。  关键词:高校行政权力 公共性 高校权力主体及客体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和学术机构,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依据是通过发展学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然而,随着高校
一天,有个盲人坐在一栋大搂的台阶上,脚下的牌子上写着:“我是个瞎子,请帮帮我。” 一位有创意的广告员从盲人身旁经过时停了下来,看到盲人的帽子里只有一些硬币。他在帽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力图打造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和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它不仅强化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实现了我国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对当今大学生而言,“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指引了方向,如何适应“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打造与“一带一路”战略相适应的大学生人才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人们经常会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利用科研去拯救濒危物种?对很多人而言,“拯救”就是将动物安置在保护区,或者用铁丝网将其圈养起来,认为这样就能防止灭绝情况的发生。但我们怎样知道
期刊
以往都说理财要跑赢CPI,而2011年则不同,需要转变目标。无论是商品投资市场还是证券、外汇类投资市场,老百姓所关心的,无非是能不能赚钱,或者能不能跑赢CPI。单就通货膨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