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促使温室蔬菜的商品生产规模日渐庞大,并很快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因而国内外蔬菜杂交种子的研发、生产、经销机构纷纷抢滩登陆各地农贸市场,使尽浑身解数,全力推介和销售各自的产品,虽然为保证各地蔬菜生产和种子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因为设施蔬菜生产对种子、肥料、及劳动者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更高,特别是蔬菜杂交种子,要比对大田和裸地生产所使用种子的要求高得多,而各经营机构由于高额利润的诱惑,使得各地蔬菜杂交种子市场的商品良莠不齐,出现了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由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没有明确的标准,有关成苗率的纠纷时有发生,种子监察机构的处理无据可依或依据的条例(或规定或办法)与实际需要脱节,供需双方各执己见争执不休,给健康发展的农贸市场投下了许多阴影,所以明确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有其无可置疑的必要性。
首先,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使用者正确认识该种子商品性的客观要求。
我们知道,种子发芽势是了解种子用价,决定种子的播种量,确定良种分级和商品价格及衡量种子贮藏效果的重要指标:是指在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发芽并长成幼苗的能力,这一指标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来表示,发芽势是用来衡量种子发芽速度和整齐度的指标,表示种子生活力强弱的程度:是指在发芽势试验初期的一定日期内(一般为播种后3-4天)正常发芽势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而发芽率是指种子发芽试验终期的规定日期内(一般为7-9天)所有发芽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在以上两个定义中,因为品种的差异,“一定日期”和“规定日期”有所不同。但单是发芽率这一指标并不能完整说明种子的发芽力,必须配合发芽势的指标,才能较准确的判断种子的出芽速度和整齐度,进而判断种子的成苗率。也才能清晰判断该种子的商品性,做一个明白的消费者。
第二、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保证种子经营者细致分级的重要手段。
眼下,各地市场上出售的蔬菜杂交种子(包括国外的),包装袋上都没有明确标明发芽势的情况,只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千粒重、生产时间、产地等。农户或育苗单位在购买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发芽率较高但成苗率很低的现象,细究育苗过程又没有明显的技术失误或环境控制失误。反过来再仔细观察该种子,有的瘪子率非常高:有的新种子和旧种子混在一起,也有的同一袋种子中,籽粒的饱满程度差异悬殊……情况非常复杂。这就说明生产经营单位或经销商没有按一定标准仔细分级,只是在勉强保持发芽率的条件下仓促分装,且不论其他标注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仅此一项,发生成苗率低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三、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明确供需双方责任,准确确定双方是非的客观依据。
凌源有一家育苗工厂,购进种子后,经测试发芽率符合要求。投入生产后,出苗率竟然达不到要求。重新测试发现,一部分种子在第三天就已经长成标准幼芽,一部分种子在第六天才能长成标准幼芽,另一部分种子在第十天才刚刚发芽,还有部分种子到第十三天才刚刚发芽。在第十四天统计时,试验发芽率高达89%,与包装袋上标定的85%以上的发芽率相吻合!
再次测试,经仔细观察发现,第六天以后长成芽,有的细弱、扭曲;有的芽茎上有黄褐色斑点;有的整条芽茎变黄。这样的种子播种后,成苗率低是确定无疑的。找到种子管理部门测试后,情况属实,却对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处理依据。
若强制规定包装袋上标明种子发芽势情况,详述试验期内的发芽势记录。生产或销售单位为了避免风险也就不敢出售这样的种子了。
第四、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对生产资料的质量标准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投入使用的蔬菜杂交种子更是重中之重。因为每株成苗都涉及到十几、几十、甚至上百元的收益。而发芽力的高低决定了成苗率的高低。并且每个品种较好的种子每粒都价值0.4-0.8元;高的甚至达到一元多。正是这样,菜农对种子的发芽势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再说育苗工厂。工厂化育苗对幼苗的整齐度都十分重视,在一定日期内长成的幼苗数量大体上决定了出苗率,太晚出的幼苗大多都视为病、弱苗而剔除了。如果只是种子的发芽率符合要求而发芽势不够理想,弱苗率将大幅度提高,而没有成苗的每一粒种子又都占用同样的资金、穴位,耗费同样的基质、肥料、劳动力等,无疑会大大降低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
以上两方面说明,不论是分散的农户还是集中育苗的公司,在设施蔬菜生产和专业育苗中都需要明确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做为判断种子用价的依据。
第五、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硬性规定在包装袋上详细标明种子的发芽势情况及其他要求标明的内容,能使经营蔬菜杂交种子的企业杜绝以次充好,新旧掺杂的现象。如果企业仍然仅凭发芽率草率分级,仓促包装、销售其产品,将面临承担使用单位或个人经济损失的重大风险,是经营者的大忌。这样,既能保证使用者的经济利益,也能促进企业严格管理,细化分级,按优质优价的原则进入销售领域。以保证自身平稳发展。
以上几点,简单分析了蔬菜杂交种子详细标明发芽势情况的必要性。非杂交种子是否也应该如此要求,由于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使用较少,笔者未加详细思考,期望种子管理机构和有兴趣的同行共同考量。
首先,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使用者正确认识该种子商品性的客观要求。
我们知道,种子发芽势是了解种子用价,决定种子的播种量,确定良种分级和商品价格及衡量种子贮藏效果的重要指标:是指在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发芽并长成幼苗的能力,这一指标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来表示,发芽势是用来衡量种子发芽速度和整齐度的指标,表示种子生活力强弱的程度:是指在发芽势试验初期的一定日期内(一般为播种后3-4天)正常发芽势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而发芽率是指种子发芽试验终期的规定日期内(一般为7-9天)所有发芽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在以上两个定义中,因为品种的差异,“一定日期”和“规定日期”有所不同。但单是发芽率这一指标并不能完整说明种子的发芽力,必须配合发芽势的指标,才能较准确的判断种子的出芽速度和整齐度,进而判断种子的成苗率。也才能清晰判断该种子的商品性,做一个明白的消费者。
第二、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保证种子经营者细致分级的重要手段。
眼下,各地市场上出售的蔬菜杂交种子(包括国外的),包装袋上都没有明确标明发芽势的情况,只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千粒重、生产时间、产地等。农户或育苗单位在购买使用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发芽率较高但成苗率很低的现象,细究育苗过程又没有明显的技术失误或环境控制失误。反过来再仔细观察该种子,有的瘪子率非常高:有的新种子和旧种子混在一起,也有的同一袋种子中,籽粒的饱满程度差异悬殊……情况非常复杂。这就说明生产经营单位或经销商没有按一定标准仔细分级,只是在勉强保持发芽率的条件下仓促分装,且不论其他标注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仅此一项,发生成苗率低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第三、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明确供需双方责任,准确确定双方是非的客观依据。
凌源有一家育苗工厂,购进种子后,经测试发芽率符合要求。投入生产后,出苗率竟然达不到要求。重新测试发现,一部分种子在第三天就已经长成标准幼芽,一部分种子在第六天才能长成标准幼芽,另一部分种子在第十天才刚刚发芽,还有部分种子到第十三天才刚刚发芽。在第十四天统计时,试验发芽率高达89%,与包装袋上标定的85%以上的发芽率相吻合!
再次测试,经仔细观察发现,第六天以后长成芽,有的细弱、扭曲;有的芽茎上有黄褐色斑点;有的整条芽茎变黄。这样的种子播种后,成苗率低是确定无疑的。找到种子管理部门测试后,情况属实,却对生产经营单位没有处理依据。
若强制规定包装袋上标明种子发芽势情况,详述试验期内的发芽势记录。生产或销售单位为了避免风险也就不敢出售这样的种子了。
第四、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所以对生产资料的质量标准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投入使用的蔬菜杂交种子更是重中之重。因为每株成苗都涉及到十几、几十、甚至上百元的收益。而发芽力的高低决定了成苗率的高低。并且每个品种较好的种子每粒都价值0.4-0.8元;高的甚至达到一元多。正是这样,菜农对种子的发芽势的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再说育苗工厂。工厂化育苗对幼苗的整齐度都十分重视,在一定日期内长成的幼苗数量大体上决定了出苗率,太晚出的幼苗大多都视为病、弱苗而剔除了。如果只是种子的发芽率符合要求而发芽势不够理想,弱苗率将大幅度提高,而没有成苗的每一粒种子又都占用同样的资金、穴位,耗费同样的基质、肥料、劳动力等,无疑会大大降低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
以上两方面说明,不论是分散的农户还是集中育苗的公司,在设施蔬菜生产和专业育苗中都需要明确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做为判断种子用价的依据。
第五、标明蔬菜杂交种子的发芽势情况,是促进企业加强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硬性规定在包装袋上详细标明种子的发芽势情况及其他要求标明的内容,能使经营蔬菜杂交种子的企业杜绝以次充好,新旧掺杂的现象。如果企业仍然仅凭发芽率草率分级,仓促包装、销售其产品,将面临承担使用单位或个人经济损失的重大风险,是经营者的大忌。这样,既能保证使用者的经济利益,也能促进企业严格管理,细化分级,按优质优价的原则进入销售领域。以保证自身平稳发展。
以上几点,简单分析了蔬菜杂交种子详细标明发芽势情况的必要性。非杂交种子是否也应该如此要求,由于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使用较少,笔者未加详细思考,期望种子管理机构和有兴趣的同行共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