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探索的缩影

来源 :物联网与云计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a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无关系。面对即将轰然倒塌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4万亿救市计划出台后,物联网时宜而匆忙地走进了大家的视线,又自然而然地匆忙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宠儿。也正是这匆忙的开始,使得它这四年的前进步伐不是那么稳健,然而,它依然在前行。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坤”),同样因金融危机的冲击,公司由从事进出口贸易投身到一个完全没有涉足过的领域,在信与不信中左冲右突四年,依然坚定地前行。显然,朗坤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金融危机引起的警醒
  朗坤的董事长徐珍玉还有另外一家企业:安徽朗坤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被誉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业务,且专注于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添加剂的出口,并在此领域成绩斐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依然保持着一个多亿美元的贸易额,2009年曾被阿里巴巴评为全球十大网商。
  按理说,如此成绩,徐珍玉应该相当知足。但是他坦言,2008年朗坤虽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也是行走在悬崖边上,他己清楚地认识到主要进口国经济持续下滑这一趋势短期内不可逆转。所以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方向是战胜金融危机大浪的不二之选。再加上徐珍玉骨子里那份“不安分”的个性,一场新的探索之旅在2009年被彻底引爆。
  物联网进入视野
  2009年8月,前总理温家宝视察无锡,提出“感知中国”概念。一时间,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使得物联网一词迅速家喻户晓。
  对新事物具有相当高敏感度的徐珍玉毫无疑问也接受到了这一新概念的洗礼。机会就像风中的落叶,从人们的发际、肩旁、甚至手边飘过,有人抓起一片认真的研究,观赏,甚至还做成了标本;有人抓起一片在手中拨弄一下,随即扔掉;而有人却任其落在脚边,甚至还踩上一脚。在物联网这阵风中,有无数落叶在纷飞,对待这些落叶不同的态度显然会有不同的举动和结局。徐珍玉显然是那种抓起一片落叶研究、观赏,甚至还要将其做成标本的人:“无锡视察”的重要触点、物联网相关企业在股市上的良好表现,再加上中科院合肥分院专家对物联网的肯定成为了其布道并践行物联网产业的助推力。
  决策:三天三夜的亢奋
  徐珍玉说,作出投身物联网产业的决定,他仅用了三天三夜。
  这用三天三夜的思考与调研,不仅回答了“我与物联网的关系”、“我能在其中做什么”和“我将如何做”三个问题,而且作出了投身物联网,以及定位于农业物联网的决定,更是作出了未来要成为农业物联网运营商的决定。
  为此,徐珍玉细数了进军农业物联网时的“天时、地利、人和”。
  徐珍玉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天时”:
  第一,朗坤有做农产品深加工及进出口的底子,对农业具有相对较深的了解。第二,徐珍玉深刻的认识到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领域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农业上却相对薄弱。他举例说,在中国有设施蔬菜发展较好的山东省和北京地区,西红柿亩产在9吨,但是在缺土缺水的以色列,每亩能达到50吨。也就是说,在产能上中国与以色列有着近6倍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手段上。第三,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日益凸现,这就要求中国的农业要更加合理规范的发展,而物联网无疑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佳手段。
  所谓地利,是因为安徽不仅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业改革的先行者,有创新意识。所以在这样一片土壤中能够相对容易的成长。
  而人和,则是因为合肥是中国著名的科教名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以及安徽农业大学等众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无疑是朗坤强大的人才仓库。
  形容自己在这三天三夜中的状态时,徐珍玉用了亢奋、着迷、激动、疯狂等激烈的词汇。而这疯狂的三天三夜几乎决定了他40岁以后的事业方向。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经过三天三夜的亢奋后,徐珍玉决定马上付诸行动,而他所做的是从原有贸易公司抽调了两名助手,迅速开始了策划与实施,以及跟贸易公司的上下游客户连招呼都没打就彻底抽身,“直到今天,原来很多客户都奇怪徐珍玉这个人怎么就突然消失了呢?”
  经过一个司令两个兵些许日子的策划运筹,2010年5月10日,安徽省科技厅批准了安徽朗坤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共同组建成立专业定位于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安徽省新农村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一举成为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农业物联网的机构。在此,徐珍玉对安徽省科技厅领导的开明无限感慨,他说正常需要1-2年才能批下来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当时只用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是因为安徽省政府和类似于科技厅这样的职能部门在支持和引进新生事物时,不只是空喊口号,而是能够真正的身体力行。
  同年的7月28日,“工程中心”举办了成立发布会暨安徽省农村物联网高峰论坛。在会上,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无锡国家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分院等单位结成创新联盟,依照从“关键技术——标准——示范——产业应用”的发展思路,通过新农村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示范基地建设,将农业生产要素动态信息与政府、农业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职能部门广泛连接起来,为政府决策、农业技术支持、农资生产与流通实现农业信息共享,提升农业生产、管理、交易、物流等各环节智能化程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在“工程中心”的名义下又成立农业物联网院士工作站。希望基于院士们对农业的深层次理解以及相应的经验,对朗坤的发展进行相应指导。同时,他们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团队,也能为公司提供很好的研发支撑。   至此,徐珍玉彻底踏上了探索农业物联网之路。
  开门两件事:标准与技术
  徐珍玉说,朗坤进入物联网领域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参与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工作。
  互联网时代,中国错失了在标准方面发声的机会,所以在物联网时代大有“不找补回来不罢休”的架势。因而,物联网在中国风靡初期,各种各样的物联网标准工作组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对于朗坤这样一家“生下来就是从事农业物联网”的企业来说,加入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并组织成立农业物联网标准工作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业界对“一穷二白”阶段做标准充满质疑,但是徐珍玉有不同的理解“这种参与不仅仅是标准本身,一则是掌握话语权,站在行业的最高端,二则能最快洞悉行业发展方向,再则可以同行业中佼佼者互助互学,增长技能。”
  朗坤做的第二件事,是投身于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
  虽然朗坤一开始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农业物联网的运营商,但是面对信息化相对空白的中国农业,朗坤不得不从头做到脚。说到这些,徐珍玉表现出了些许无奈:“我们希望直接做运营的事,但是无人提供数据,所以我们必须自己采集数据;在采集数据时,又发现没有采集数据的工具,无奈我们还要自己生产或定制采集数据的工具。这就是目前中国农业的现实。”为了攻克这些问题,徐珍玉带领朗坤不仅与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加强合作,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并考察了以色列、欧美和日本等农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与地区,通过共同研发、聘请技术团队等方式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朗坤取得了很多领域的技术突破,并申请了一系列专利,以此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的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可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与消费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控系统和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精细化生产管控系统。
  自我定位:布道者、践行者、引领者
  在多个场合,徐珍玉都表达过朗坤在农业物联网领域的自我定位,就是首先成为布道者,然后成为践行者,最后成为引领者。
  人们常说,一个老板的性格就是企业的性格,所以这种定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徐珍玉骨子里那种不甘人后,敢为天下先的刚强秉性。因而,朗坤为实现这个定位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和财力。
  首先要成为农业物联网的布道者。朗坤人要不断去宣传农业物联网,让更多的人接触它,了解它,因此,在过去的三年中,朗坤频繁的通过论坛、展会、邀请参观、组织报告等方式向各个层面的人进行宣讲。
  其次,为了让更多的人对物联网给农业带来的科技力量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切身体验,在宣讲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实例;所以此时朗坤又变身成为农业物联网的践行者。
  三年多来,朗坤实施了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农业物联网工程,业务遍及十二个省、市。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在朗坤物联网的积极支持下,安徽省在省内全面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
  第一个项目是安徽省的“大田四情监测系统”(小麦、玉米、水稻、油菜等),包括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目前,朗坤已经把这个项目覆盖了安徽省20个小麦主产县,项目已实施完毕并通过验收,接下来会在36个水稻主产县进行部署实施。
  第二个,在安徽省13个县全面实施农业物联网整县推进工程,并且预备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增加示范县物联网工程示范建设,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面。
  这对朗坤来讲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以整省整县整区的方式来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落地,说明政府从顶层设计、到建设实施、再到运营管理,对朗坤已经认可和接受。而且一旦成功,便可以较为容易的复制到其他省市。
  徐珍玉无限憧憬的表示,朗坤最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农业物联网行业的领航者:
  “希望朗坤从理念到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再到企业规模等,都能成为行业的翘楚。”“朗坤的每一步都是带着这个目标踏下去的。”
  问题VS信心
  当谈及在三年多的发展中,朗坤遇到的最大问题时,徐珍玉坦言是观念问题。
  他说,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的经验一直来自于口口相传,或者是靠天吃饭。从事农业的也只是社会最底层的、知识文化水平最低的农民。我国的农业的信息化水平很低。大家普遍认为农业是个低层次的事。殊不知在发达国家,农业往往是最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也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从事的行业。加之各级分管农业的领导在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认知上也有差别。从而导致农业物联网抑或是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变得举步维艰。因此,农业现代化的最大挑战是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培训。也是朗坤致力于“布道”的意义所在。
  在采访的最后,徐珍玉很肯定的表示,他对农业物联网的未来是极其有信心的,尤其是今年以来,越来越坚定。因为在这三年多的从业过程中,他坚信物联网的存在并有着美好未来,同时,在产业环境方面,“十八大”时四化同步的提出,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等利好消息的不断出台,再加上,市场对物联网的认知也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高度,所以,“这两年将是朗坤论成败的关键时刻”。
其他文献
从2009年到2013年,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这5个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热点新名词,在4年的时间里“走马灯”似轮回切换。  那么,这几者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区区四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新概念的更迭频率不亚于日本换首相;一时间,对这五者关系的探讨也成为大热点。  物联网是一个时代  首先,按照物联网在中国的概念,已不再是单纯的M2M,而是互联网与M2M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物
期刊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光学问题虽然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不大,但几乎年年都有涉及,不可忽视。其中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棱镜的色散以及全反射出现的几率较高。光的本性部分与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涉及较多物理学的重要实验,比如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电效应等。近年来,光的本性部分在高考命题中有分量加重的趋势。
期刊
针对互联网行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在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针对互联网行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信息设施,加快推动互联网技术业务的创新知应用。第二条,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政府部门要适应新的形势:及时创新监管理念,丰富监管手段。第三,全力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美好的网络生活。  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呈现众多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
期刊
2013年7月12日-13日,研华科技在北京举办“2013年研华自动化合作伙伴会议”,并在会上发布“研华中国2018年愿景”。研华科技新接任的中国总经理罗焕城先生对“愿景”的阐述凸显了一个中心思想、两个亮点:一个中心思想是研华中国将更加“本土化”;两个亮点分别是:一,不仅将把中国打造成研华全球的第二总部,而且计划开发“龙芯”的产品,提出研华智能在2020年之前在上海A股上市;二,公司中文口号由原来
期刊
1 缘起    近来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四个不同质点由同一点沿同一直线同时从静止开始向同一方向运动,如图甲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图乙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这四个不同质点的运动情况。关于图象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线1表示质点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x-t图象中t1时刻质点1和2 的速率大小为v1>v2  C.v-t图象中0~
期刊
存储是云创的根本,云创存储主要做两种存储: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前者是云存储系统,后者是云数据库系统。但是,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是一家活在明天的企业,只有把握好未来的需求,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我们会按照未来世界的需求发展自己。  对南京云创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的好奇始于其和Intel共同举办的数据立方云计算一体机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时云创成立仅一年多,便受到商界大鳄Intel的青睐,着实
期刊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使得公众在出行时,除了能获得静态的交通信息外,还能随时查询了解实时的道路通行状况、实时的空闲停车位以及其他的实时交通信息,智慧出行将很快真正实现。  欧美日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  面向公众的实时出行信息服务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2000年开始规划建设的美国511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多年来一直在通过511网站(www.511.org)、511电话服务台
期刊
编者按: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令国人心碎,世界震惊。我们与灾区中小学师生们血肉相连,情意深厚,对遇难的师生深感无限地悲痛。哀悼逝者之余,我们不禁思考,为减轻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和怎样防患于未然,我们该做点什么?考虑到地震发生的原理、现象、过程及防震抗震的知识与物理科学密切相关,中学物理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防灾、抗灾的教育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此,我们特转载一位四川老师的作品——“Ear
期刊
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项目投入动辄上亿,并且是一个长周期的建设过程,如此大规模的资金仅仅依靠政府如何支持?  吃什么安全?用手机扫描食品袋上二维码便可知食品前世今生;天气太热?回家前让空调预先启动;躲堵车?车联网实时路况信息、驾车路线帮你搞定;忘带钱包?刷手机就可以付款;老人独自在家?医院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老人的健康……这就是智慧城市的“威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享受到。  “智
期刊
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驾驭大数据浪潮,并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为什么重要,以及如何应用大数据。本书还从具体实用的角度,介绍了用于分析和操作大数据的工具、技术和方法;以及人才和企业文化的角度,介绍了如何使分析专家、分析团队以及所需的分析原则更加高效,如何通过分析创新中心使得分析更加有创造力,以及如何改变分析文化。《驾驭大数据》适于所有对数据、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感兴趣的技术人员和决策者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