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二战中日本的岛屿兵要地志图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3006467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洋上空的关东军航测队
  
  笔者手中有一册抗日战争中缴获的侵华日军《航空写真测量》,1941年由“满洲航空株式会社”出版,它使笔者联想起当年驻屯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第一航空写真班。
  1944年美军攻占塞班岛之后,新闻记者出身的美国情报专家拉·法拉戈发现被歼日军的两个师团隶属于关东军,于是他查阅日军的战斗序列,发现太平洋战场包括瓜达尔卡纳尔岛在内的许多岛屿上都有关东军的部队。他断定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所谓的“日本军队的精华”大部分兵力已在逐岛攻击战中被美军消灭了。翻阅日本有关“外邦图”(外国地图)史料,不仅关东军的战斗部队调到太平洋战场,其航测部队也参加了太平洋的岛屿作战。
  1943年4月,日本侵略军为应对太平洋战场,加之在新几内亚作战没有精确地图,第8方面军要求驻中国沈阳的关东军第一航空队写真班紧急调到拉包尔。这支240人的航空摄影队由写真摄影队、航空输送队、写真作业队等五个单位组成,其成员大部分为“满洲航空株式会社”的社员。这支太平洋战场日本最大的航空摄影测图部队装备了改造的6架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和MC运输机,机上装备了6台德国先进的蔡司200毫米镜头的航空相机,《航空写真测量》一书中恰有这种航测相机的图片。
  1943年3月下旬,关东军第一航空摄影队由中国沈阳出发,4月到达拉包尔,5月开始执行航测任务,对新几内亚北岸的要冲马当、汉莎湾、韦瓦克、霍兰迪亚等地进行航空摄影。由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拥有制空权优势,日军对沙拉毛、拉龙、芬什港等一线地域的航摄无法进行。这支航测队到达太平洋的新几内亚遂行任务时,番号改变。这一时期许多日军航测的新几内亚的兵要地志图署名为“冈1601部队”和“冈1371部队”,“冈”即日军南方军的代号。
  1941年7月,美国和荷兰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瞬间失去了95%的油源,在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后,日本南方军又攻取英属马来西亚、美属菲律宾,以及荷属东印度。原日本防卫大学教授田中宏已在《西南太平洋方面的地图资料》一文中说,太平洋战争伊始,日军势如破竹,日本南方军威字1588、1160和1373部队(“威”为日军南方军代号),以及第11测量队在掳获的英、美测绘的地形图基础上,将英文翻译成日文,并换算度量衡后印发其各部队。日军还完好无缺地掳获了荷兰制作的爪哇1:5万的地形图,驻雅加达的“治1602部队”和1601部队(“治”为日军第16军代号)等测绘单位印制这些地形图供日军使用。2010年5月,笔者应邀访问日本仙台的东北大学地理室,在馆藏的数以万计的“外邦图”中就见到上述这种地图。日军只是将这些地图的地形、地物符号在“凡例”中用日文加以说明,而地名的读音并未对译。而笔者见过侵华日军在复制翻印中国陕西1:10万地形图上,对一些地名用绿色片假名注上汉语读音。顺便一提,二战中参与此事的第11测量队即来自日本仙台。
  
  日军1:2.5万岛屿兵要地志图
  
  日军地形图一般定为“秘”,对缴获翻印的敌军地形图则注“部外秘”(即对外保密),而在地形图加注地理人文等作战所需的各种情报资料的兵要地志图则定为“极密”。日军参谋本部及南方军测绘队在侵略战争中曾对太平洋战区一些岛屿进行多种手段的侦察,编绘了所谓的兵要地志图。例如:冈部队,即第8方面军制作的1:25万兵要地志图,其“资料出所”注明来自“空中侦察、现地侦察、宣教师(传教士)、土民、谍报”等。这些图对日军侵略作战所需的地形、气象、水文、人文等情报用红蓝两色文字做简要注记。
  一些二战中日军大比例尺岛屿兵要地志图,兵要注记较详细,关注点首先是环岛海岸各段地形对登陆作战的影响,信风、潮汐、港湾、锚地记载较细。如阿留申群岛中对海上具有方位物意义的小岛还附有写景图,注明“岛形明了,航空航海好目标”,以便海空辨识。这类大比例尺兵要地志图对岛上的地形描述较具体,如通视展望良好之处,对学校、官厅的俱乐部则注明部队的宿营能力。一如侵华日军对中国战场的兵要调查,对步兵难以通行之地用红色网线标出范围。如密克罗西亚联邦的雅浦岛,是将各种情报资料,用较为详细文字加注在日军缴获并翻印的1:72571比例的海图上。用红色文字注记的内容有“概说”(基本情况),以及风向、雨量、路上基地、水道、良港、人口、种族、耕地、物产、气候、疾病等项:用蓝色文字注记环岛沿岸各点的潮汐、水深、舟艇通行状况等。
  日军岛屿兵要地志图重视登陆点的潮汐状况,特别是一些供战术使用的1:2.5万和1:5万比例尺的兵要地志图,标注的两地距离详细到150米,此段运动速度日军用对当地人测试的“土人轻装一分四秒”描述。更有形象地描述岸滩水深“满潮至腹,干潮时至头及腋下”,笔者怀疑此语将涨潮及退潮情形颠倒了。
  日军海岛兵要地志图注重海岛各点通行、通视、展望情况的记述。或许是日军认为登陆作战是海军陆战队和陆军轻装步兵的任务,对岛屿植物的疏密和山地的攀登等通行力以“徒步兵”、“独兵”(单兵)为标准,似无与炮兵等其他兵种的“合同作战”意识。而笔者见到日军参谋本部1939年绘制的1:2.5万《香港防御设施图》,除准确标绘驻港英军80处兵营、弹药库、探照灯、火力点、散兵壕,以及青衣岛炮台正在构筑的加农炮阵地外,还将名梨背贮水池东侧山间小道用红字标注“驮马山炮得以通行”等语。因而日军第38师团参谋长阿部在其回忆录中对此图颇多赞扬。日军兵要地志图内容的详略也是编写者,乃至部队素质的体现。
  日军兵要地志图专门规定有兵要符号,以减少文字说明。笔者曾做过统计:侵华日军调制中国的1:10万和1:50万兵要地志图的图式约有40种兵要符号,而日军岛屿兵要地志图,特别是1:2.5万大比例尺图专有“凡例”,根据海岛地理特点,说明新增的兵要符号。
  
  日军1:50万岛屿兵要地志图
  
  日军测绘范围较大的是1:50万的兵要地志图,其注记较宏观概略,内容供高级司令部参谋人员计划战役用。在中国战场上,日军通常将这种图作为兵要地志的参考图。笔者从参谋业务角度看日军1:50万兵要地志图,作为地图而言,地形过于简略;作为兵要地志,文字又过于简略。无怪乎战后日军的兵要地志成为日本军人和战史研究者诟病的对象,甚至被归为日军战败的原因之一。
  笔者见到二战中日军1:50万的岛屿兵要地志图多为1943至1944年调制的。无论是菲律宾、新几内亚,还是所罗门群岛的1:50万兵要地志图,其共同特点是关注岛屿沿岸的水文和信风,舰艇锚泊、隐蔽情况,以及大部队登陆的难易,环岛逐段用线标出分述,对岛内地形记述寥寥。
  日军冈部队(即第8方面军)写真测 量队于1943年编绘了新几内亚1:25万兵要地志图。1944年日军参谋本部又编印了1:50万新几内亚兵要地志图。该图用日军缴获荷兰绘制的1:50万行政图做底图,将用兵要素记录在图上。因原图未显示地形,该套地图对岛内只记录各点河流、道路的通行状况。
  所罗门群岛因无底图,1:50万兵要地志图地形为日军草绘,较为概略。该图对环岛逐段加兵要注记。瓜达尔卡纳尔岛是所罗门群岛的第一大岛,二战中此岛因美日反复争夺苦战出名。笔者较详细地研究过这幅兵要地志图,地形显示概略,等高距为200米。一如日军其它海岛兵要地志图,瓜岛也是将调查重点放在海岸各地段。岛西北地带4个机场相连。岛上最高点2400米的山脉,仅“云连山郁葱密林”一句话。依图判断,瓜岛南岸以断崖临海,似无陆军登陆可能,海军舰艇亦无法锚泊隐蔽,因而注记空白。
  1945年5月,日军大本营陆军部颁发以美军为主要作战对象的《兵要地理调查参考诸元表(其一)》,其中登陆作战对港湾等地的调查要求有十分详细的列表。如登陆作战的气象观察表中对晴好天气和恶劣天气对敌我双方的利弊如何判断,并提示以往的参考战例。如恶劣天气的日军阿留申岛登陆作战,又如晴好天气的日军提尼安岛登陆作战。然而,要求归要求,何况是日军形将败亡前提出的。笔者见到的二战中日军70余幅海岛兵要地志图,对港口资料记述的极简略,甚至没有。笔者在1944年12月日军大本营陆军制作的中国《海南岛近旁兵要地志图》上看到,海口港记载相对略多,而对三亚的榆林港寥寥数语。
  
  饥饿的“瓜岛”
  
  战后日本史学者藤原彰在《饥饿的英灵》一书中悲叹:“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兵要地志调查不足,致使部队在补给断绝的条件下现地自活(即野战生存)失败。”
  1943年日军统率部认识到太平洋战场危局显现。于是陆军省编印了《现地自活(衣粮)的胜利》,即部队野外生存教材,专门发给南方军。但笔者所见到的日军岛屿兵要地志图的调制者似无此项意识。日军详细的1:2.5万的提尼安岛兵要地志图对地形,对步兵的通行、射击、展望的影响都有记录,但对军队生存条件的调查叙述只字未提。此外,日军岛屿兵要地志图无论何种比例尺的图幅都明显忽略饮用水的调查。相反,侵华日军的兵要地志图中对此重视,特别是水井的水深水量。关东军则在东北地区专有给水兵要地志。
  说到海岛生存条件的调查,不能不提美日两军殊死争夺的瓜达尔卡纳尔岛。该岛长150千米,宽50千米,一条蜿蜒起伏高达2400多米的死火山贯穿全岛,只有北部沿海起伏的丘陵与平原之间的狭长地带便于军事行动。即使是这里,也是河流交错,山岭连绵,片片锋利如刀的杂草,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降雨时的阴冷,随之便是酷热。河流密布,河中和湿地到处是鳄鱼,还有大蜥蜴、毒蘑菇和蝎子,以及咬人的白蚁,吸血的水蛭等等。占据瓜岛的日军调查绘制兵要地志图时,除了河溪中的鳄鱼,其它似乎视而不见,图中文字并无反映。日军兵要地志图对瓜岛的生存条件仅记叙了“椰子树栽培地”,“沿岸有数个部落,椰子栽培地有木造栈桥,政厅地方长官驻地”,对于饮用水源、水质、可食的代用植物一概全无。
  由于日军的补给线被美军切断,瓜岛的日军只得吃草根、苔藓和槟榔子。迁政信大佐在其《瓜达尔卡纳尔岛》一书中记述了许多生还者的战地日记:“大米早吃光了,连椰子也没有了”:“最近,山上明显少了四脚蛇,在这块地上,它是惟一的上等佳肴”;“今天,再去挖野菜,这是我们一整天的粮食。”日军步兵第二师第四联队军医吉田秀大尉回忆说:“瓜岛的敌人有两个,第一个是饥饿,第二个才是美军”,因而瓜岛被称之为“饥饿岛、死亡岛”。
  
  美军进攻瓜岛的情报是七张风景照片
  
  根据战后出版的日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回忆录《田中作战部长的证言》一书,日本对所谓“南方作战”的计划和准备是1942年8月,下达作战命令是1942年12月。笔者所见到的是当年日军计划打击的香港和关岛附近的瓦无岛(亦译为瓦胡岛)兵要地志图,分别是1939年和1941年成图的。太平洋战场其它岛屿兵要地志图则是1943年和1944年间调制的,为时已晚。其实二战前,美军对瓜岛的军事测绘也未重视。
  瓜岛在地图上看像是显微镜下的杆状菌,因此美军的通信密语中称瓜岛为“鼠疫”。美国海军情报部门搜集的瓜岛地理资料只有两本有关所罗门群岛的书籍,一本是1893年的英文本,一本是1903年的德文本。地图也只找到一张成图于1792年,由爱德华·曼宁船长绘制的所罗门群岛海图,都无大用。美军得知日军绘制有瓜岛详细的海图,决定派弗兰克·高芝上校盗取日军地图,其结果不详。其后是照片帮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忙。美国情报专家拉·法拉戈在《斗智》一书中指出:“在情报工作里,普通照片和风景照片等都是情报搜集者的对象……1942年8月第一批海军陆战队开进瓜达尔卡纳尔时所用的进军情报便是七张这类照片拼凑戒的。这几张照片是一个在战前到所罗门群岛去旅行的人所拍摄的。”
  二战中,日军调制的各个侵略战场的兵要地志图,特别是海岛的兵要地志图,绝大多数在日本军队投降时被销毁。侥幸留存下来的这些军用地图多数保存在日本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和地理教研室中。这些尘封的地图向世人昭示,上世纪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过这些土地,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编辑/何懿]
其他文献
会展业的发展,汇聚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对于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
改革开放30年来,年轻的中国海军以跨越式发展的风貌从浅蓝走进了深蓝从1985年人民海军132号导弹驱逐舰和615远洋补给船组成的特混编队首次出访南亚三国,到2002年“青岛号”导
文化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独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资源,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时代,正彰显着无穷的产业价值。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或者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战略将成为2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你我掌纹契合,在烟花的季节邀约。烟花不会寂寞地绽放,烟花是瞬间即灭的激情,是时间无法估量的白昼。总是在夜里出现的烟花,是一茬卑微的火,在一个看不见的角落,只是忽然间全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马克思1踏遍千山万水,我的笔一再流连于人世间最朴素的风景里。游历名村古镇,我的心一再跳动在村镇里最传统的故事中。而2016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简述了族裔散居文化理论的发展谱系,并论述吉洛伊族裔散居理论的独特方面。在拓展霍尔族裔理论的同时发展基于英国文化研究和后殖民理论的结合体,为进一步了解英国黑人族裔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