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痛对大鼠脊髓水平GABAB受体亚型蛋白表达的影响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_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病理性痛等慢性疼痛状态可导致脊髓背角一系列神经递质和神经递质受体系统发生改变.GABAB受体的改变能影响机体GABA能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痛觉信息在脊髓背角的整合、传递和调控.GABAB受体以其两个亚型(GABAB1、GABAB2)的异二聚体形式存在并发挥功能[1,2],但最新研究显示GABAB2单独也可以构成功能性的受体[3].GABAB1a和GABAB1b是GABAB1主要的两个剪切异构体.对GABAB受体各亚型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变化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阐明GABAB受体和GABA转运体在神经病理性痛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以期发现更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治疗的靶点。

其他文献
白瘫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白斑,边界清晰,边缘色素较深,易诊而难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身破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特征,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胎膜早破孕妇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采取护理干预前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将采取护理干预后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母婴结局及孕妇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心理状况与新生儿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产妇心理压力,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降低
国际疼痛研究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原发或原发病灶引发的或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疼痛"[1].神经系统内的损伤或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中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Dvorkin[2]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即是通常所指的慢性疼痛,即持续超过3个月或在疾病治愈后持续时间超出正常范围的疼痛.感染、创伤、机体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化疗、外科手术、射线、神经毒性药物、神经受压、炎症和肿瘤的侵袭
急性疼痛是组织损伤的生理性预警信号,而慢性疼痛则是一种病理状态[1].慢性疼痛常与痛觉感知、传递和调制有关的神经系统的改变-中枢或外周敏化有关.中枢敏化时神经元的反应性增加,疼痛甚至可以由非痛觉感觉神经纤维的激活产生;而神经末梢伤害感受器长期暴露在组织损伤或炎性产物(如细胞因子、缓激肽、花生四烯酸等)中将产生外周敏化,导致感受器活化阈值降低[2].由于慢性疼痛本身涉及到很复杂的中枢调控机制及神经元
代谢综合征(MS)主要组分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胰岛素抵抗(IR)和体重均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正相关,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相关.MS可影响甲状腺功能,如高血糖增加AITD的发病危险.而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影响并促进MS病情发展:IR加强TSH对血脂的影响,TSH促进脂肪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6,脂肪酸可能引起细胞和垂体的甲状腺激素抵抗,甲状腺激素抑制血管重塑.但甲状腺
阿片类物质是传统的镇痛药,用药过程中会出现耐受现象,吗啡耐受现象已经较早被认识并研究.药理学上的吗啡耐受是指吗啡反复使用后其镇痛作用减退或消失,需加大药量才能恢复到耐受前的效果.近30年来研究发现吗啡耐受同时伴有痛觉敏感性的增加,出现痛觉过敏、触诱发痛等现象.由于吗啡耐受及痛觉敏感性的增加都以患者疼痛感觉加剧、吗啡镇痛效果下降为表现,因此医疗工作者只是一味加大吗啡用量,忽视了耐受背后隐藏的痛觉敏感
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前哨阵地,在这个无声的战场上,急诊患者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在影响健康与疾病的条件中,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急诊患者由于发病较急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出现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心理异常.患者的不稳定情绪可使应激能力降低,意志减弱,对疾病的耐受性和抗病能力降低,不利疾病的康复,严重
目的 评估全裸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共实施人工裸关节置换术18例,男2例,女16例;年龄52至66岁,平均61岁;病程9个月至18年.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未取得疗效,踝关节疼痛,影响活动.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并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取得患者随访,时间为2~9年,平均5.4年;18例患者中16例对疗效满意.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