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123456ga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为什么十几年后,一部分就成了“差生”,为每一个人所轻视。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又是如何造就这样一批“差生”?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差生”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每一个孩子就其本性来说,都是天资聪颖、活泼可人的。可是,同样带着清脆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才子”们,有的却被炼成了所谓的“差生”。真可谓烈火煅烧、千锤百炼。其实每一位“差生”都有自己成长为“差生”的轨迹。自幼起的每一次经历都会在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而就在这一笔一划勾勒的节点与色彩中,可能正有一批逐渐成形的“差生”。这并非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出发点,但家庭、学校、社会却难辞其咎。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调查、家访、座谈后积累了一些素材和想法,与大家共享以期找到症结所在,早日破解难题。
  一、家庭教育之过
  家庭赐予了我们生命,家庭是我们人生经历的第一座大炼炉。当前正就读高中的“95后”独生子女们多是怎样长大的呢?在家庭的大炼炉里经历了怎样的煅烧呢?
  有一幅很经典的漫画题为“一主六仆”,在家庭中,孩子自然是小皇帝,爸爸妈妈得捧着,爷爷奶奶得惯着,姥姥姥爷得宠着,要吃甜的就给他买蜜,要摘月亮就给他找天梯,要骂父母爹娘就冲他笑,要打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老脸就伸过来。孩子嘛,抱在怀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心伺候还怕不周全,谁跟他较真呢?不是有一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格言“再苦不能苦孩子”吗?孩子毕竟是孩子,犯点过错不算什么,长大了就知错了。这是中国很多家庭一贯的教育方法,在眾多独生子女家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娇惯纵容培养的多是自私自利、毫无责任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学习时根本没有动力和目标。他们人生的第一步可谓已深陷泥潭而不自知。
  “95后”们谁没上过兴趣班、辅导班,谁过过无忧无虑的双休日、寒暑假,振振有词的父母会无休止地告诉你,我国古代的甘罗12岁就当上宰相,曹植7岁就能写诗,王勃6岁已善文辞,9岁读《汉书》,不到20岁就写出著名的《滕王阁序》。你再瞧瞧当代的,湖南省陈轶佳1岁零10个月就能熟记800个汉字,山西省申克功11岁心算十几位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可以跟电子计算器比速度……咱孩子又不比人家差,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咱让孩子牙牙学语就背唐诗,上幼儿园就算加减乘除,上小学每天一份试卷,双休日、寒暑假上辅导班,钢琴、绘画、英语、奥数等孩子样样都行,定能成大器。如此拔苗助长究竟有几个真正培养了兴趣,提高了素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根本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每天只是如同小机器人一样不假思索地履行着程序的安排。
  二、学校教育之责
  素质教育改革虽然已有时日,但已形成的教育模式很难实现一蹴而就的改变。长期以来,文科教学强调让学生按既定思维模式思考、回答问题,理科学习自有一整套刻板的模式。不管你理解与否、接受与否,按套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每天做多少题、背多少书是毋庸置疑的任务。学生如果要越雷池几步,要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回答教材和试卷上的问题,按自己的理解、兴趣、喜好选择性做题,那么就可以断定他的高中学习必将以失败告终,也就成了所谓的“差生”。学校教育的磨砺使一部分乖巧、伶俐、明了利害关系的学生日渐成熟,在“学业”上飞黄腾达,追逐人生新的希望。同时让一部分淳朴、较真、兴趣广泛的学生变得苦闷乃至无所适从,每天他们都在论证着自己学习的无能。
  考试排名是学校的“潜规则”,谁也动摇不了,是优生,是“差生”,无需多言,分数就是唯一的尺子,就是试金石。分数高的,一优可遮百丑;分数低的,一差全盘否定。考不了高分就只得乖乖地承认自己是“差生”。就得把高贵的头慢慢低下,就得把憧憬与梦想撕扯成碎片。这其中有学生的苦痛,更有老师的无奈,头悬一把“高考剑”,高考考什么学校就开设什么课程,老师就教什么内容。你是喜欢游水的鸭子,偏叫你去攀爬山崖,因为那是高考的科目;你是善跑的兔子,偏叫你去攀枝跳树,因为那是高考的科目;你是缓慢爬行的乌龟,偏叫你去翱翔天空,因为那是高考的科目……总之,个人的爱好绝对服从高考的需要。至于学生的喜好,学生的特长,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优势,学生的梦想,只能被高考的战车碾得粉碎。学校教育正在煅烧着一批学业上的“差生”。
  三、社会教育之痛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身体心理日趋成熟化,一切想以自己为中心,想尽快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另一方面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容易为社会不良风气所侵染而误入歧途。家庭学校的“严格管教”让他们心生叛逆;社会中的纸醉金迷让他们难以抵御。在这样的双重夹击之下,一部分学生顺理成章地步入“差生”行列。
  如果说家庭教育的过激,学校教育的刻板催生着“差生”的话,那么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消极腐朽思想,就是严重污染学生心灵的魔鬼,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传递的某些不健康信息,就是严重侵扰学校圣土的腐蚀剂。某些学生在社会环境的催化作用之下,以早恋为荣,以逃学为美,以打架为乐,每日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走上犯罪道路而不自知,这些人不自觉地被熏染成了“差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心痛之余我们不禁叩问,怎样通过和家长的有效沟通,给孩子创造学校家庭双重温馨的学习环境?怎样通过自己多彩的课堂,给学生营造一片天空留住学生的心?怎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求真、向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勇敢直视。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根据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特点和要求,介绍了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逆向教学法,即从动画作品入手,通过动画作品强烈到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目的。  关键词: 《FLASH动画及脚本》 逆向教学法 学习兴趣  一、传统教学法在FLASH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FLASH动画及脚本》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中网站建设与维护的必修课程,对计算机专业学
摘 要: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中“重教轻学”现象在《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局限性,作者提出新的以引导自学为主的课程教学方法。通过上好第一课和强调“前车之鉴”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安排自学内容由浅到难,保证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教授学生正确的分析问题方法教会学生自学,并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这种新型教学方法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流体力学
摘 要: 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与交互式的教学路径,是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的基本形式。Seminar教学法的精神内核与操作过程决定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独特优势,而此种优势正好满足了应用伦理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内在需求。本文对Seminar教学法在应用伦理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应用伦理学 研究生课程  在实用理性与工具理性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在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它通过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鉴赏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还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学校美育是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困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摘 要: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文章提出通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特色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养成教育 农村小学 开展方法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1]。“行起于正,达于雅”。近年来,我校以“礼仪”为基础,把学生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培养不断推向深入,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