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虽有涯传道无涯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引领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陈玉萍
  钱理群先生曾说:“不要看轻一名中学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更不要低估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的生命力量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潜度。”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忽视钱先生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但身为嘉峪关市第一中学教师的陈玉萍对这句话却情有独钟,个中滋味也只有她最明了。
  自1994年开始在嘉峪关市一中任教,23年间,陈玉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钱理群先生的这句话。也正是这么多年的教育实践给了陈玉萍更为直接的方式独立思考——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究,陈玉萍深信:教育的真正深远之处在于对被教育者性格的塑造、世界观的影响,而教育者本身,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灵魂的升华。因为技能的完善并不代表一个技术精湛的人能够独当一面,学识渊博更不能拯救一个时代摇摇欲坠的诚信体系,医术高明也并不能保证自己心灵任何时候的纯净无染。在激情和理想围起的城墙两侧种植理性的花朵,使人类文明这一浩大的工程庄严肃穆、神圣不侵,同时使自我在追求中感念生命的美好,使那种赞叹和敬畏历久弥新,这才是作为教育者一生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标。
  陈玉萍有一大堆声名赫赫的头衔和荣誉称号,如甘肃省第三届“陇原名师”、甘肃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甘肃省学科教学专家,嘉峪关市领军人才,嘉峪关市“131”教育教学专家等等;同时她还出版有专著《萍影》,建立“陈玉萍名师工作室”。她作为嘉峪关市语文教学教改的领头人,这些年可谓是“战功卓著”。她所带班级高考成绩优秀,均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高考指标。特别是在2016年高考中,陈玉萍所带高三(8)班共49人,多名学生被名牌大学录取,王芳芳同学和任家谊同学分别摘得嘉峪关市文科状元和榜眼桂冠。不得不说,2016级高三(8)班取得的骄人战绩就像是一个“传奇”,而这个“传奇”的缔造与班主任陈玉萍的倾心付出密不可分。
  守望教育,关注心灵,班主任工作业绩突出
  迄今,陈玉萍已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并且继续奋斗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多年来,陈玉萍的带班业绩都非常突出,多名学生考入名牌重点大学、二本院校。2016年,鉴于陈玉萍班主任工作的扎实给力,她被评选为甘肃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嘉峪关市优秀共产党员,又被市一中推选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她所带的高三(8)班也被市一中推选为市级优秀班集体。正如陈玉萍自己所说:“我是一名班主任,我爱我的学生,看到学生能够取得出色的成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日常工作中,陈玉萍意气风发、精神昂扬。每天下午,她都会在课余时间赶到操场,打球跑步锻炼身体。她说:“每天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表面是在为自己考虑,其实她想的是为学生树立一个积极进取的榜样,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渐立于自立自强之域。每天晚上,她总是坚持到教室熄灯,看着学生返回宿舍。她说:“既然身为班主任,就应该遵守学校教育处的要求,值好班,多值班。”表面上似乎只是在按学校规定做事,其实她想的是为学生树立一个遵规守则的榜样,使学生们在言传身教中,渐趋于敬事敬业之境。陈玉萍认为,教育学生乃是大事,不可有一丝马虎,因此她总是以给学生良好影响为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仅使自己,而且也使学生们,能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她积极的心态和勤奋的精神感染着她的学生,使他们信心百倍地向着高考进发。
  作为班主任,陈玉萍用智慧塑造学生的强大内心,用博爱筑梦点亮人生。“真正的青春,从来都不是对美好年华的禮赞,也不是对未来虚无缥缈的空想,而是以脚踏实地的坚定足印,以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去面对困难与挫折。”陈玉萍总是用中国人民大学陈雨露校长的这句名言来激励学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不是成功的光鲜,而是专注自我之外的对于他人的关怀和对于理想的坚持。”
  在人生这场战役中,陈玉萍首先教会学生面对挑战不要退缩。她总说:“方法总比困难多。”陈玉萍说话时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学生们正是在她的教导下学会独自面对困难,面对内心的各种“小恶魔”。是她教会学生,没有哪个王冠,是不需要用汗水去加冕的。“拳头缩回来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每当信心被打击得无处可逃,学生就会想起她的这句话,在成长的仪式上,陈玉萍教导学生要像真正的勇士一样,用坚强做利器,才会走得更铿锵。也许正是受到这样一种信仰和信念的鼓舞,学生们耳濡目染,个个都充满了正能量。“在我们的花季,陈老师更像是一种奇特的营养剂。她帮助我们在散发芳香的同时,迎风怒放”,文科班女生对此说道。
  学生们说,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就是陈老师的认真和负责。曙光未消,陈玉萍已经走进教室;夜色浓重,陈玉萍还在教室门口守候,甚至课间休息,陈玉萍也会到教室看看。到了高二,随着学生课业的加重,陈玉萍的身影便更多地出现在学生们的视野中。月考、周考前,陈玉萍会给学生以鼓励;考试后,陈玉萍会帮助学生找到考不好的症结,树立信心并给予肯定。在平常,陈玉萍善于发现学生优点,不时给予鼓励。徐文昊同学善于协调处理同学间的关系,陈玉萍便将班长的重担压在他身上;武金戈同学操作电脑技术强,陈玉萍便让他负责维护班级电脑的正常运转;王芳芳同学学习刻苦,陈玉萍便让她负责组织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说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陈玉萍都如数家珍。在陈玉萍的班里,每个学生都不会受冷落,而是将自己的特长充分展示出来,形成了一种人人争先表现的好风气,班级凝聚力由此增强。
  说到“筑梦师”这个称呼,陈玉萍更是当之无愧。她所带的班级中只要有家庭困难的学生,陈玉萍都会向学校申请减免他们的学费,还为他们积极申请助学金。陈玉萍帮助那些品学兼优却因家庭贫穷而自卑的学生重拾了信心,点亮了他们的人生,让他们在追梦的道路上轻装上阵。陈玉萍的细致用心远远超过了一个班主任原本的工作要求,而她的爱与大格局更是启迪了学生。   由于陈玉萍所带的班是文科奥赛班,文科班女孩们经常会为一些小事闹得不可开交。陈玉萍在文科奥赛班建班之初,就给学生立下一条规矩:不许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找班主任调解。理由是:如果为了同桌没有还你五毛钱而耿耿于怀,那么你的人生格局就值五毛钱!她经常教导学生:“放大格局,你的人生将会与众不同,你未来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开阔!拿于丹教授的一句话说就是‘成长问题关键在于自己给自己建立生命格局’。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不会随随便便走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陈玉萍教导学生要学会认识并规划自己的人生,教导他们不要虚度高中时代,以充实的学习生活和对未来的清晰认识为自己的人生奠基。
  陈玉萍就像一个小太阳,充满了能量,她持续不断的光热温暖了整个班级。陈玉萍为学生所做的还远不止这些,她对工作的付出也远远超过了他人的想象。
  厚重大气,富有底蕴,教学成绩突飞猛进
  陈玉萍多年承担奥赛班语文教学工作,她所带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多年名列全市前列。2016年高考中,所带奥赛班高考语文平均成绩为107分,高出省平均分18分,其中何思璇同学语文成绩120分,是全市最高分;所教前5名学生语文平均分比其他学校高出4分,前10名学生语文平均分高出其他学校6.5分;2013年所带奥赛班高考语文平均成绩112分,其中金逸堃同学语文成绩123分,是全市最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所教前5名学生语文平均分比其他学校高出7.8分,前10名学生语文平均分高出其他学校2.8分;2010年,所带高中两个毕业班语文平均分分别为113分和112分,稳居嘉峪关市一中高三文科和理科第一; 2007年所带奥赛班语文平均分121.6分,创市一中奥赛班语文平均分记录,李珊同学语文135分,是全市第二。
  此外,陈玉萍所带学生在各级作文大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2015年汪欲晓同学在第十届创新杯作文大赛中获得甘肃省特等奖以及全国一等奖,而陈玉萍也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陈玉萍堪称勇敢而孤独的守望者。陈玉萍常有感于语文教学的语文味缺失,有感于语文教师的匠气十足,有感于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于是她不断注重提升自身语文素养,追求厚重大气、富有文化底蕴的语文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语文教学呈现出新气象。她有这样一个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听说读写是基本能力;思想水平和思维的逻辑性是第二层次;第三个层次是语文教学应该为生命打上一个靓丽的底色。在她看来,三个层次之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关系。
  在这样一种理念的引领下,陈玉萍对每一篇课文的解读都力求独到,而要想独到,她认为要在两方面做足功夫。一是找到最佳突破口,突破口一旦找到,整篇课文的思路就很清晰,其他问题迎刃而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二是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要有恰当的拓展延伸话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这两方面只要做好,既能凸显教师的研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既让教师在课堂中适度表现而不是表演,又让学生深度思考而不流于表层浮华。整节课就会散而不乱,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陈玉萍一直认为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特别适用于语文学科,为此,她在课堂中大力推广这种学习方式。一种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一篇措辞辛辣的时评、一部内涵深刻的电影,都会成为语文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陈玉萍以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吸引着学生,而学生也以活泼机智的对答回应着她,学生的文学修养就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
  她曾对学生说:“如果我们上了高中学语文,就是为着高考去,未免太过狭隘。语文学习,更多是一种引领性的潜移默化、逐渐熏陶的过程,是一门培养情趣、相伴终身的学问。”
  单单这一席话,就体现出陈玉萍的高瞻远瞩、与众不同。在各地疯狂地进行残酷的应试教学时,陈玉萍却跳出生搬硬套的传统教学方式,把语文学科的美变成一种深刻的、切实的、影响久远的精神食粮,把自己对语文那份独到的热爱和依恋倾注到教学中。
  “我还记得陈老师说过,‘技巧可以培养,感觉无法复制’。在提高成绩的同时,陈老师更注重我们的文学修养。”学生张佳如是说。陈玉萍不管何时都不孤立于“应试语文教学”,将语文的博大精深与细致入微汇聚于生活,把握语文独特的美。
  也许在学生眼中,一门学科的魅力大多就体现在授课老师身上。有个学生回忆起那日下雪,漫天雪花飞舞轻扬。被白色灯光打亮的教室一片温暖,显得窗外天色暗沉,隔着玻璃,白雪拢雾,混沌而慵懒。陈老师面露喜色,像个小孩子似地望向窗外,面对寂静冬景感叹:这雪,多美啊!
  受到她的感染,同学们便也默不作声了,齐唰唰地转过头放下笔,完全沉浸在这如痴如醉的肆虐纷扬里。有的同学竟匆匆几笔而过,一首小诗出炉。稚嫩语句掩不住少年意气蓬勃,虽是初试牛刀,却也像受到鼓励似的骄傲自豪。
  除此之外,陈玉萍还喜欢旅行,总是希望多出去走走看看感受新鮮事物。一般在出发去一地之前,她总会做一些攻略,而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东西和任教的学科是紧密相关的。她常把自己旅途中的一些所见所闻及时地传达给学生,把这些带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陈玉萍还特别鼓励学生行走,思想上的行走和身体上的行走缺一不可。大量阅读,感受来自圣哲先贤思想的浸润;假期尽可能去远方走走看看,开阔视野,看问题的格局会逐渐增大,对人生的规划越来越清晰,奋斗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之所以会选择这么做,陈玉萍说:“老师不应该只充当教书匠的角色,而应该是思想的引领者,引领学生找寻人生的发展方向,给予他们宽容,并施以理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生的美好。”
  “如果你不到处走走看看,你会以为脚下站的这块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陈玉萍经常结合文学作品给学生们讲拥有世界眼光的重要性,针对同一件事情,会给学生分析中西方人看待问题的不同视野,讲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生活素质和学养素质。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学生:你们是最优秀的,你们将来一定会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一定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所以永远不要小瞧自己,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在高远的期望中,学生们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重视,了解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自然会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长此以往,优秀就会成为他们的习惯。   陈玉萍喜欢看思辨性强的文章,这让她的思考更显深邃,课堂表现更加挥洒自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勤写文多用笔,多年来笔耕不辍,用文字表现着真性情。不到十年光景,陈玉萍就写了将近三十万字的散文随笔,结集出版为散文集《萍影》。
  受陈玉萍的影响,学生们也都喜欢用笔触表达有关岁月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许多学生即使上大学后,仍保持着这一习惯。可以说,陈玉萍教会了学生以文学的眼光审视和关照这个世界,让学生有了诗意生活的情趣。
  提升学养,执着创新,教研成果姹紫嫣红
  陈玉萍以教学为乐。她认为:“一个教师要活得滋润,最重要的是把日常教学变成自己生活的乐趣,也就是以教学为乐。这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因为只要我们没有离开教育战线,我们就离不开教学。而如果不能以教学为乐,这一辈子就太难受了。”
  陈玉萍多年坚持教研,收获颇丰。她在课赛中的表现非常突出, 2005年在甘肃省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005年在嘉峪关市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6年被评选为嘉峪关市“教学能手”;2011年在国家级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2013年11月,荣获“甘肃省第一届中小学(学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语文组优秀奖。
  陈玉萍撰写的教学论文,有3篇發表在国家级刊物,9篇发表在省级刊物,多篇发表在市级刊物。近年来,她共主持并参与了四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的省级立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在嘉峪关市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并通过了省级鉴定,2010年获得教育部三等奖;负责的省级立项课题《高中语文模块和学段教学策略研究》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嘉峪关市第十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一等奖,2013年获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二等奖;负责的省级立项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学术型教研组建设行动研究》于2015年8月通过省级鉴定。作为第二负责人的省级立项课题《经典影片赏析》正在鉴定通过当中。
  陈玉萍说,如果要和教育谈一场轰轰烈烈、长达几十年的恋爱,那么这场恋爱需要靠修炼最优质的自己来维系。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如果教师本身灵魂不够优质,何谈唤醒另一个优质的灵魂?提升自身学养,将自身的学养水平长久维持在一个高度上,这场恋爱的主动权便会牢牢掌握在教师手里,而如何将自身的学养水平维持在一个高度上,陈玉萍认为首推教研。
  陈玉萍注重从教研中获得创新点。她愿意聆听专家教授的前沿教育理论并付之于实践,愿意接受新事物特别是新思想的熏陶,喜欢捣鼓一些新鲜玩意儿(比如试验各种教法),愿意有自己的想法并将之用文字表现。喜欢从理论层面思考教学,愿意通过撰写论文、做课题提升专业修养,并将经验转化为成果,从中感受到教研的乐趣。
  同时,她还善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撰写成文。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或者一节失败的常态课,一次课堂教学中突然而至的灵感,一个教材中独特的解释,都会让陈玉萍思绪难平,不写不快。陈玉萍也很注重进行课题研究,在她看来,课题研究最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回想起第一次主持做课题时,陈玉萍说道:“由于缺少经验,导致课题规模过于宏大,整整三年的研究虽然辛苦,但让我对当时的语文教材烂熟于胸,这也让我知道了做课题对一个老师的重要性。”
  引领带动,深度思维,指导青年教师富有成效
  近年来,陈玉萍先后担任过多名青年教师导师。她随时深入到弟子的课堂听课,纠正他们不良的教学行为,指导他们撰写课后反思或论文;让弟子们跟着自己学习做课题;对于初次带高三课的弟子,她经常给予备考策略方面的指导等等。在陈玉萍不遗余力的指导培养下,弟子们成长很快,基本在带过一轮高考后,便被学校调整为重点班代课教师。而在课赛、论文方面,陈玉萍的弟子们也表现得非常出色。有2人获得省级课赛一等奖,2人获得省级课赛二等奖,多篇论文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在省级刊物。
  陈玉萍以优秀的教研能力带动着其他语文教师的学养提升。作为嘉峪关市一中语文学科组长,陈玉萍非常注重对语文学科教师的专业引领,在她的带领指导下,市一中的语文组发展为一个优秀的学科组,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每次学习回来,她都会将收获和老师们分享;她倡导语文老师多读书多写作;她经常组织语文组内部的课堂作品展示比赛、说课比赛、集体备课、教学讲座等活动,积极带动督促青年教师,让语文组教师个个拥有良好的教学素质。语文组教师在国家级课赛中有4人分获一、二等奖,省级课赛中有7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三项课题获省级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评审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刊物或者在各类评比中获奖,这些荣誉的获得陈玉萍功不可没。
  作为省级工作室“陈玉萍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陈玉萍同样起到了引领作用。以较前沿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着工作室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她曾受嘉峪关市教育局、工作室和嘉峪关市少儿图书馆委托, 为“春芽讲堂”系列教育教学讲座做题目为《阅读丰盈心灵》的第一期讲座;还担任了由嘉峪关市教育局主办、工作室承办的“嘉峪关市首届语文教学设计大赛”评委。她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和认真扎实的工作态度为工作室成员做着最真实的榜样。
  不仅如此,陈玉萍的引领带动作用还体现在教学工作之余。她于2012年、2014年、2015年参加了由甘肃省会考办组织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命题工作;担任了省级刊物《甘肃基础教育》副主编,并主编了该刊2015年第1~2期和第3~4期;曾被“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聘为复评评委;多次承担嘉峪关市教育局组织的讲座、培训;多次承担嘉峪关市高中语文课赛评委工作;多次为嘉峪关市一中教师做教育教学讲座;曾受聘为嘉峪关市一中在《雄关周末》开设的宣传专版编辑,审定过十万字左右的稿件。这些看似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活动,实际上锻造了陈玉萍很好的文字能力和教育观察能力,使陈玉萍的教研视野更宽广。
  陌陌时光里,陈玉萍如磐石稳行谦逊,坚毅无声。她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变成养分孕育在教育的田野上。知其浩荡,触其无涯,然生有涯,传道无涯。陈玉萍深知:唯有敢于俯视的胸襟和谦卑悲悯的心灵,方显教育厚土的山岛竦峙、风光旖旎,方显教育福泽万世的源远流长。
  编辑:郭裕嘉
其他文献
对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可如果将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视为造型的堆砌,彩喷、写真的张贴,文化展板的陈列,图片、影像的展示,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又有多少用处,有什么意义?校园文化建设不要做成校长的“面子工程”,仅仅起到粉饰的作用,这样难以有体系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应尊重学校历史,继承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应因地制宜,潜心建設,把精力投向持续作用力的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
期刊
“不听话就把你交给派出所,喊警察把你抓走!”“吓唬”教育是家长教育孩子最为普遍的方式。但是,这种做法虽然暂时达到了目的,却给孩子带来不容忽视的伤害,可更影响到孩子思维、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易使孩子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会泯灭孩子的好奇心,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理性、科学的教育,千万不要把“吓唬”当作教育孩子的法宝。  (刘 斌)
期刊
现实中,教师“手拄拐杖上课”“头缠纱布上课”“打着石膏上课”“歪着身子上课”的事例比比皆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很多教师默默奉献着。这种“带伤上课”的精神的确可嘉,但从教师自身利益看,从教育的长远发展看,是不宜提倡,不值得效仿的。我们在赞赏教师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想到,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更好地工作。我们希望教师们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不要过度劳累和焦虑,做到有效調节工作,有效调节身心,经
期刊
近日,死亡游戏“蓝鲸”(Blue Whale)悄然进入国内网络,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蓝鲸”游戏是兴起于俄罗斯一社交平台上的死亡游戏,整个游戏共历时50天,游戏参与者每天都需完成一项任务,50天后,参与者会为了证明“赢得游戏”而去自杀。游戏本是一种娱乐,但这样的游戏竟然教唆玩家自残、自杀,真是匪夷所思。更离谱的是,该游戏还由一个国家迅速传入另一个国家,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要想有效封杀“死亡”游
期刊
戒尺,曾是旧时私塾里最為流行的震慑之宝。近期,戒尺又在网上热销。很多人认为惩戒教育该理性回归了。事实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是倾泻的雨水,而是理性的阳光。孩子的健康成长不需要“过度保护”,必要的狂风暴雨反而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对待那些容易犯错以及正在犯错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将“戒尺”藏在心中,更要紧握在手里。为了孩子,千万别放下手中的“戒尺”。  (范 军)
期刊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点,造成教学重复、低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背景下,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不再需要教师的讲解了,有的学校甚至硬性规定“课堂上教师只讲5分钟”。其实,无论课堂教学怎样改,都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主演变为导演,由课堂的主宰变為平等中的首席,教
期刊
河南郑州某幼儿园把包菜、黄瓜、大葱等蔬菜当奖品,奖励在运动会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孩子。选择奖品有讲究,当思量。既要考虑孩子的喜好,也要考虑价值取向的引导。如果二者能够兼顾,奖品则物有所值,激励作用也可以最大化。否则,奖品则可能成为废品。  (羅义安)
期刊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纵观目前的公开课课堂,大多重形式创新,轻内涵提升;重现代技术,轻传统应用;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而真实的课堂,应是教师真教,学生真学。公开课更应摒棄一切杂念,回归教育的本真。宁要真实的缺憾,也不追求虚假的完美。(苑少岩)
期刊
信息时代,智能手机阅读,看似比讀书本更有效率和价值,因为从头条资讯到微信公众号,指尖一点,海量信息即刻呈上。这种指尖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似乎满足了我们在轻松娱乐的同时读书破万卷的愿望。其实不然,抱着一本书慢慢品味的“笨办法”往往才是最实在管用的方式,也是实现优质阅读的最佳途径。喧哗热闹的阅读场景掩盖不了文化滋养的苍白。在崇尚效率与速度的信息时代,还得保留正在被疏远的所谓陈旧的“笨办法”。(李
期刊
编者按: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全国各中小学要开展研学旅行,并划定了参加学生范围: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致力于构筑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意见》要求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