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补肺膏穴位贴敷不同时间对COPD缓解期疗效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f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 观察补肺膏穴位贴敷不同时间对COPD缓解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缓解期患者350例,患者随机分为,苗药补肺膏穴位贴敷(4小时组,6h组,12h组,24h小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取穴:肺俞、脾俞、肾俞、丰隆、定喘,均隔一日换药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共 3 次。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以及血气分析,FEV1,FEV1/FVC的值,及贴敷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敷贴脱落、药物渗漏、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贴敷4h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穴位贴敷6h、12h和24h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意义,而穴位贴敷6h、12h、24h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贴敷治疗中异常情况发生率随着从6h后逐渐增加。结论: 苗药补肺膏穴位贴敷疗法是辅助治疗COPD缓解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贴敷控制时间为6h为佳。
  关键词;苗药补肺膏;穴位贴敷;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不断增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疾病之一[1]。中重度稳定期COPD 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在COPD稳定期的治疗期望应该是以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中药敷贴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药物通过穴位、经络到达脏腑,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从而达到调节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穴位贴敷单次贴敷时间不统一,一般为4-24h贴敷时间短,药效不能充分发挥,贴敷时间长,治疗中异常情况发生率增高,患者舒适度减低 治疗依从性降低。选择有效贴敷时间治疗,能保证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现将苗药补肺膏穴位贴敷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350例患者为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防治指南))2007修订版)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7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5±3.6)。苗药补肺膏4h组7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7.4±4.1)。苗药补肺膏6h组7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6.0±3.7)。苗药补肺膏12h组7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5.4±4.8)。苗药补肺膏4h组7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4.9±4.5)。五组资料 (P>0.05)。
  1.2方法:苗药补肺膏穴位贴敷(4小时组,6h组,12h组,24h小时组),药膏的主要成分:苗药补肾草、千里光、铁扫帚、白附子、白芥子、熟地、肉桂、细辛、黄芪等。取穴:肺俞、脾俞、肾俞、丰隆、定喘,均隔一日换药一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共 3 次。观察一疗程,所有的病例均以氧疗1L/min,(1.0h/d)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用氧疗基本方案治疗外,同时以斯奇康 1mg im qod进行治疗,以一个月为一疗程。
  课题基金: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 QZYY2013-54
  1.3观察指标:(1)疗效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观察咳嗽、痰量、喘息的改善情况。(2)血气分析:在未吸氧状态下抽取动脉血观察治疗前后变化(3)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4)穴位贴敷中出现异常情况 包括 药物渗漏、敷贴脱落、皮肤过敏反应(敷贴皮肤或周围皮肤出现红疹、水泡、瘙痒、脱皮)为皮肤过敏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五组临床症候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咳嗽 咯痰 气喘
  对照组 70 治疗前 1.67±0.54 1 .90±0.70 1.65±0.70
  治疗后 0.72±0.49※ 1.12±0.61※ 0.70±0.49※
  苗药组 4h 70 治疗前 1.68±0.56 1.88±0.71 1.67±0.57
  治疗后 0.69±0.53※ 1.03±0.64※ 0.68±0.53※
  6h 70 治疗前 1.65±0.48 1.84±0.67 1.69±0.59
  治疗后 0.52±0.53※△▲ 0.83±0.64※△▲ 0.52±0.53※△▲
  12h 70 治疗前 1.61±0.49 1.89±0.69 1.66±0.52
  治疗后 0.48±0.53※△▲ 0.75±0.62※△▲ 0.51±0.47※△▲
  24h 70 治疗前 1.64±0.467 1.87±0.74 1.64±0.55
  治疗后 0.50±0.52※△▲ 0.79±0.56※△▲ 0.50±0.45※△▲
  注:t 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相比△P<0.05,▲与4h苗药组的治疗后相比P<0.05
  表 2 五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x±s),mmHg)
  组别 例数 PaCO2 PaO2
  对照组 70 治疗前 50.2±7.0 62.1±8.5
  治疗后 46.1±6.5◇ 71.4±6.9◇
  苗药组 4h 70 治疗前 49.1±8.1 66.9±9.2   治疗后 45.1±4.4◇ 72.8±4.7◇
  6h 70 治疗前 48.3±7.6 63.5±9.1
  治疗后 40.1±4.2◇△▲ 77.8±4.5◇△▲
  12h 70 治疗前 48.5±7.4 66.9±8.3
  治疗后 39.7±5.1◇△▲ 78.3±4.8◇△▲
  24h 70 治疗前 48.1±6.7 67.8±7.9
  治疗后 40.6±3.9◇△▲ 78.1±3.7◇△▲
  注:血气结果为非吸氧状态下,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相比△P<0.05,▲与4h苗药组的治疗后相比P<0.05
  表3 五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肺功能比较(`x±s)
  组别 例数 FEV1/FVC(%) FEV1/预计值(%)
  对照组 70 治疗前 48.6±4.5 55.6±3.1
  治疗后 53.5±6.7* 60.1±4.2*
  苗药组 4h 70 治疗前 48.9±3.3 57.0±2.8
  治疗后 53.7±5.0* 61.7±5.3*
  6h 70 治疗前 47.9±5.7 58.5±3.9
  治疗后 56.8±5.4*△▲ 66.8±7.2*△▲
  12h 70 治疗前 50.6±3.1 54.5±4.9
  治疗后 57.0±3.8* △▲ 67.4±5.7*△▲
  24h 70 治疗前 53.6±3.3 56.5±4.6
  治疗后 56.9±5.2*△▲ 66.7±7.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的治疗后相比△P<0.05,▲与4h苗药组的治疗后相比P<0.05
  表4 观察组四组患者穴位贴敷中异常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药物渗漏 敷贴脱落 皮肤过敏
  苗药4h组 70 7 0 5
  苗药6h组 70 10 2 8
  苗药12h组 70 15* 20* 19*
  苗药24h组 70 21* 32* 35*
  注 *与其它组比较P<0.05
  3 讨论
  COPD作为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病,常于冬春季节加重,迁延难愈,易致呼吸衰竭、右心衰竭等危症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今对 COPD 的研究在积极治疗 COPD 急性加重的基础上,同时更加重视对该病缓解期的治疗。西医对 COPD 缓解期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长期家庭氧疗、康复治疗几个方面,且未见显著疗效。然而中医药在治疗 COPD 缓解期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
  穴位贴敷利用药物通过经皮吸收,让药物与经络系统连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效应,达到扶正固本,化痰平喘。该方法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临床应进一步受到重视[4]。苗药补肺膏是以苗药补肾草配合黄芪、熟地、肉桂等温补肺肾,疏松腠理,活血通络,让药性深达脏腑;同时辅以白附子、白芥子、苗药千里光、铁扫帚等化痰平喘、宣肺固表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作用。本研究对苗药补肺贴敷时间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筛选最佳贴敷时间,结果提示贴敷4h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穴位贴敷6h、12h和24h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意义,而穴位贴敷6h、12h、24h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贴敷治疗中异常情况发生率随着从6h后逐渐增加。说明贴敷 6h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COPD稳定期患者获益最大,为最佳贴敷时间。
  参考文献:
  [1] 黄俊芳,王广发.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慢性阻塞性肺病指南(2013 更新版)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3):58-6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防治指南(2007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1(30):8-17.
  [3]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依据分类[J].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1:2-4.
  [4] 谢洋,余学庆.试述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运用 [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320—33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通过静脉输液,可及时快速地补充体液、电解质,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还可以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人通过借鉴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技巧方法,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出在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几点技巧。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技巧  1 排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运动疗法是医学治疗的一个重要补充,与运动医学的主要内容, 目前已知哮喘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有关。本文主要以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中哮喘的环境因素作为运动疗法的理论指导,分析非竞争性有氧运动如:游泳及林间步行训练对稳定期哮喘患者身体康复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字:运动疗法 哮喘 综述运动疗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心理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我院产科分娩的5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及1小时内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产科心理护理模式助长了产妇的分娩信心,提高了自然分娩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 减轻骨科术后患者因胶布致皮肤损伤的痛苦,预防损伤的发生。方法 分析骨科临床上胶布致皮肤损伤的常见问题及原因。结果 制定了预防胶布损伤的护理对策。结论 皮肤损伤与粘胶的性质,粘贴的时间,粘贴与移除的技巧,皮肤性质的个体差异,患者的身体情况密不可分。  关键词: 伤口胶布 皮肤损伤 预防对策  骨科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72例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出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另36例应用锥颅穿刺血肿引流术进行治疗,设为实验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临床疗效等临床数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由于神经药理学、神经生理学、现代诊断及监测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神经外科领域的发展出现了两种趋势,分别是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及微创介入手术广泛开展和对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的日益关注。神经外科的麻醉肩负起围手术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任,因此,对其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本文就针对神经外科麻醉领域的现状进行讨论,并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 要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室2013年到2014年收住的老年患者,分常规穿刺和半握拳穿刺法进行手背静脉穿刺,观察穿刺效果。结果: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更易于接受。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静脉穿刺  随着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老化这一不可避免的客观现实的到来,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通过炎症、脂质代谢异常、血管细胞生长异常等影响冠状动脉形成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分析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下,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的作用机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为了保障人们基本的生存权利而提供一项公共服务。但是,目前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提供。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以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地朝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通过观察头孢曲松钠联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性。选择86例急性胃肠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在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联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疗程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1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