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创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自主”与“创新”。“自主”是创新的前提,但没有创新也无法展示“自主。那么,怎样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以下本人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探究。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笔算进位加法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在大屏幕上呈现了三种商品及它们的价格:步步高学习机798元,收音机68元,玩具汽车36元。然后问学生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两种商品,你想选择哪两种商品?你选择的两种商品要用多少钱?请你列出算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1)步步高学习机和玩具汽车,列式为798+36;(2)步步高学习机和收音机,列式为798+68;(3)收音机和玩具汽车列式为68+36。我认为这样安排,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学习内容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上,其次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数学内容的现实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给予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如:在教学化有限小数时,我出示了一组题目5/8、5/9、1/16、1/15、7/30、7/15化成小数。(学生先自己独立解决,在计算到5/9时,有的学生抓头挠腮,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叫起来:“无法除尽”),我接着问:“在这些最简分数中,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计算时有什么规律可循,请同学分组研究。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运算中探索,不一会儿有几个学生要求发言。有的学生说看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肯定跟分母有关,有的学生补充说分母中有因数2的最简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但7/30又不能成有限小数,又为什么?我再一次组织学生讨论、探索,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通过5/8、5/9、1/16和1/15……等运算,又有了新的结论。有一位学生认为只要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就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个小组讨论后认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除了含有2和5以外,还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这时有一位同学举着手站起来回答说:“我在分解质因数时,还发现分母中含有质因数2和5的,只要看质因数个数的多少,有几个质因数则这个分数就能化成几位小数。如1/8,8=2×2×2分母中有3个质因数2,所以1/8就能化成三位小数。这位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学生再一次兴奋,有的学生在小声议论,有的学生在埋头运算,想从中再得到验证。通过学生再一次的小组合作探索得出:当分母中既含有质因数2,又含有质因数5时,只要看所含质因数个数多的那个数,有几个,就能化成几位小数。如1/20因为20=2×2×5,质因数2有两个,比质因数5的个数多,就取质因数2的个数,所以能化成两位小数。再如11/500因为500=2×2×5×5×5所以11/500能化成三位小数。学生的讨论兴致盎然,整个课堂高潮迭起,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关态。学生的发现是教学要求以外的,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
三、设计有层次练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认为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必要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老师从花店里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问:“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8支花,看有几种不同的买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出了很多种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有数十种,这样的练习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功体验。
责任编辑杨博
一、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笔算进位加法时”我是这样教学的,在大屏幕上呈现了三种商品及它们的价格:步步高学习机798元,收音机68元,玩具汽车36元。然后问学生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的两种商品,你想选择哪两种商品?你选择的两种商品要用多少钱?请你列出算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1)步步高学习机和玩具汽车,列式为798+36;(2)步步高学习机和收音机,列式为798+68;(3)收音机和玩具汽车列式为68+36。我认为这样安排,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学习内容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上,其次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数学内容的现实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给予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如:在教学化有限小数时,我出示了一组题目5/8、5/9、1/16、1/15、7/30、7/15化成小数。(学生先自己独立解决,在计算到5/9时,有的学生抓头挠腮,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叫起来:“无法除尽”),我接着问:“在这些最简分数中,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计算时有什么规律可循,请同学分组研究。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运算中探索,不一会儿有几个学生要求发言。有的学生说看一个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肯定跟分母有关,有的学生补充说分母中有因数2的最简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但7/30又不能成有限小数,又为什么?我再一次组织学生讨论、探索,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通过5/8、5/9、1/16和1/15……等运算,又有了新的结论。有一位学生认为只要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就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个小组讨论后认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除了含有2和5以外,还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这时有一位同学举着手站起来回答说:“我在分解质因数时,还发现分母中含有质因数2和5的,只要看质因数个数的多少,有几个质因数则这个分数就能化成几位小数。如1/8,8=2×2×2分母中有3个质因数2,所以1/8就能化成三位小数。这位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学生再一次兴奋,有的学生在小声议论,有的学生在埋头运算,想从中再得到验证。通过学生再一次的小组合作探索得出:当分母中既含有质因数2,又含有质因数5时,只要看所含质因数个数多的那个数,有几个,就能化成几位小数。如1/20因为20=2×2×5,质因数2有两个,比质因数5的个数多,就取质因数2的个数,所以能化成两位小数。再如11/500因为500=2×2×5×5×5所以11/500能化成三位小数。学生的讨论兴致盎然,整个课堂高潮迭起,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关态。学生的发现是教学要求以外的,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
三、设计有层次练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认为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必要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用零用钱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老师从花店里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问:“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8支花,看有几种不同的买法?”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想出了很多种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有数十种,这样的练习既巩固所学知识又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功体验。
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