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恢复控尿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恢复控尿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5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3 d采用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年龄(63.20±6.14)岁。术式均为筋膜间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膀胱尿道无张力吻合后,行膀胱颈前壁与耻骨前列腺韧带缝合。术后第3天进行可视化电生理诊断与治疗。治疗后对5例患者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及24 h尿垫使用量。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92±1.35)h,出血(42.00±10.95)ml,盆腔引流管拔除时间(4.20±1.10)d,1例术后出现发热,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2周拔除尿管,5例患者均大力咳嗽时出现少许漏尿,1例患者拔尿管当天使用了1片尿垫,24 h尿垫使用量≤1片,4例未使用尿垫,评估为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治疗周期(7.40±1.52)d,治疗后ICI-Q-SF评分(2.80±1.64)分,I-QOL评分(94.00±3.08)分。

结论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电生理技术早期干预恢复控尿功能安全有效,有望在未来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早期恢复控尿功能治疗中成为标准的辅助疗法。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宫颈癌患者在2009和2018两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分布和预后差异,并分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2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2009和2018FIGO分期分别对病例进行分期,计算Kendallτb系数比较两种分期病例分布的一致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各期预后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2009FIGO分期中有1例ⅠB1期因镜下浸润
长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是两类重要的非编码RNA,可通过与DNA、R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lncRNA、circRNA不仅能够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放化疗预后情况,还可以通过竞争性内源RNA机制、调控PI3K/Akt/mTO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DNA及蛋白质修饰、调节细胞周期等多种途径影响ESCC放化疗敏感性。对lncRNA、circRNA调控ESCC放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指导筛选患者人群,提高ES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延长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还能对肿瘤实现持久应答。然而,ICI的疗效在不同类型NSCLC患者中存在显著异质性,目前仍缺乏普遍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ICI治疗的获益情况。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血清中多种炎性标志物也成为反映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如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指标。这些炎性标志物简单易得,与多种实体肿瘤的预后相关。
NUF2负责动粒-微管的附着,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间姐妹染色单体的正确分离中起关键作用。NUF2在肝细胞癌、胰腺癌、食管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有效标志物。进一步阐述NUF2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将为NUF2应用于临床肿瘤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人工智能是一种使用计算机算法来复制或模拟人类的行为,使机器拥有和人类相似的能力。随着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放疗的各个阶段均有巨大应用价值。图像分割是人工智能靶区勾画的前提,常用的应用于临床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深度学习和基于图谱库的自动分割方法。人工智能勾画危及器官技术较成熟,可显著缩短勾画时间,提高效率;勾画肿瘤靶区初有成就,在精确性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技术使放疗靶区勾画越来越高效,一致性、重复性均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且预后差。化疗、手术对其治疗效果有限。放疗作为标准治疗方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单纯放疗包括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以及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疗。随着放疗的不断发展以及基因测序的进步,放疗现已与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药物联合应用在NSCLC脑转移的治疗中,可改善NSCLC脑转移患者的生存。
铁死亡是一种由脂质活性氧驱动的铁依赖形式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临床药物如青蒿素衍生物、伊曲康唑、柳氮磺胺吡啶、葫芦素B、紫杉醇、双硫仑/铜等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头颈部肿瘤铁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对临床常用药物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诱导铁死亡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可为头颈部肿瘤铁死亡的靶点治疗提供参考。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一种罕见且致死率高的并发症。现报道1例急性混合表型白血病的青年女性患者,接受Allo-HSCT后并发浆细胞瘤样PTLD,应用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甲泼尼龙治疗后缓解,截至2021年9月7日,浆细胞瘤未复发。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其评估方法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确诊为ESRD患者共228例,分析ESRD患者合并CAC的病例特点,并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CAC评估方法CT重建技术中Agatston积分(AS积分)、质量积分(MS积分)和容积积分(VS积分)对ESRD患者发生MACE的评估和预测效能。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目的回顾性分析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细菌类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患者277例的中段尿进行常规培养,其中男126例、女151例,年龄(66.7±8.7)岁,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7.62%(215/27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2.24%(117/277)和肺炎克雷伯菌15.16%(42/277);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21.30%(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