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道经词语例释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i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些词语语义隐晦,不易理解,有待诠释。本文选取了敦煌道教文献中的一些词语,从语言学和宗教文化的角度对这些词语的语义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敦煌;道经;词语
  中图分类号:G256.1;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3)05-0087-05
  Explanation of Words in Dunhuang Taoist Scriptures
  TIAN Qitao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edia,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The meanings of some words in Dunhuang Taoist scriptures are obscure and hard to understand. This paper selects a few words from Taoist documents and discusses their mean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inguistics and religious culture.
  Keywords: Dunhuang; Taoist scriptures; Words
  收稿日期:2012-12-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南北朝天师道文献词汇新质研究”(13YJC740088);宁波大学2013年学科项目“南北朝天师道文献新词新义描写研究”(XKW1311)
  作者简介:田启涛(1981- ),男,河南省商丘市人,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道教文献词汇研究。
  道经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存系统的道教文献材料主要保存在明《正统道藏》之中。《道藏》是历代道经撰写、传承的结集,是研究道教历史和文化的宝库。《道藏》编撰,从东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所收“郑隐藏书”至明《道藏》千余年间始终未曾间断,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现只有缺乏整理的明《道藏》传流于世。敦煌道经的发现对于道教文献的搜集整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材料。正如李德范先生所说:“敦煌道教文献的发现,它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弥补《道藏》……敦煌出土道经出土年代早,有半数以上卷子全部或部分未见于《道藏》,用其补佚、勘误、纠伪和解决道经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更显得弥足珍贵。”[1]而敦煌道教文献中有些词语语义隐晦,不易理解,有待诠释。
  本文选取敦煌道教文献中的一些词语,从语言学和宗教文化的角度对这些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探讨。
  别室
  P.2728《金真玉光八景飞经》:“凡有得《金真玉光八景飞经》之身,皆玄挺应会,宿命当仙,每以别室烧香,朝夕礼拜,心学神真,玉光紫气满于斋室之中,躬礼崇奉。”(4/1984)①
  按:《汉语大词典》收“别室”一词,其下有两个义项:1.正室以外的房间;2.妾;侧室[2]。但以此二义来理解道经中的“别室”皆不稳妥。“别室”一词,道经中用例颇多,如《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年甫六岁,便长斋奉戒,别室诵经,不交人事。”②(6/107b)《太上三天正法经》:“写经,将一通盛以别室,朝夕烧香礼拜神文,太上当遣玉童玉女各十人,侍卫己身。”(28/408a)《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每以别室烧香,朝夕礼拜,心存神真,玉光紫气,满于斋堂之中,躬礼崇奉,如眼对神。”(34/55b)以上例中,或言“别室诵经”,或言“写经,将一通盛以别室”,或言“别室烧香”,可知“别室”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是用来放置、礼拜、诵读经文以及存念神灵的处所。《陆先生道门科略》:“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诚之所。其外别绝,不连他屋。”(24/780c)其中的“靖室”即是“别室”。“别”本有分开、离析之义,道教用“别室”来指代与日常世俗生活房室分离开来的宗教生活场所。
  承唐
  P.2728《金真玉光八景飞经》:“至大劫之周,三道亏盈,二炁离合,理物有期,承唐之世,阳九放灾。”(4/1981)
  按:“承唐之世”指承接唐尧(尧帝)之后的劫难时代。关于承唐之年的劫难屡见于道经。《太上三天正法经》:“三真超无际,俯仰太帝堂,禀承三天制,驱洗六天凶,正立无尘秽,洞究太真章,以救承唐世,启悟末学子。”(28/407c)《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凡修上真之道,未能腾景霄庭,宴驾紫虚,始欲涉学,虽讬志幽阜,长斋穷林,犹不免于阳九之灾、承唐之年也。”(33/428b)《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萧条无崖之馆,匡制万物之运,拯化承唐之难,理二仪于玄图,总上皇之遗干。”(33/544c)《上清金真玉光八景飞经》:“至大劫之周,三道亏盈,二气离合,理物有期。承唐之世,阳九放灾,翦除凶勃,搜采上圣。”(34/54c)但“承唐”为何与天灾相关联呢?《云笈七签》卷2引《上清三天正法经》云:“九天丈人于开皇时,筭定元元,校推劫运,白简青录,得道人名记皇民谱录,数极唐尧,是为小劫一交,其中损益,有二十四万人应为得者。自承唐之后,数四十六丁亥,前后中间甲申之年,乃小劫之会,人名应定……自承唐之后四十六丁亥,是三劫之周。又从数五十五丁亥至壬辰、癸巳是也,则是大劫之周。天翻地覆,金玉化消,人沦山没,六合冥一。”[3]此说九天丈人在开皇时就已算定,唐尧(尧帝)时将会遇到一次小劫难,从唐尧之后,经过四十六丁亥(二千七百六十年)之后的甲申之岁,将会再遇到一次小劫难。从唐尧之后,经过五十五丁亥(三千三百年)之后的壬辰、癸巳年将会遇到一次大劫难。故,道经中常用“承唐”指代劫难之世。
  故炁
  P.2444《洞渊神咒经》:“若有宅中故炁,四向殃 ,一切恶鬼,山林池泽之鬼者,一一收之,付三天地狱,鬼律女青诏书治之,不得令来,急病良善也。”(2/840)   按:“炁(气)”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化生世间万物的物质。在道教观念中,不仅看得见的事物是气所化生,就是那些虚幻的抽象事物也是气所幻化,“鬼神也是一种阴阳之气”,“太平经即以神和祥瑞属阳气,鬼和灾异属阴气”[4]。早期道教文献,宣扬以“道气”取代“故气”,辟斥收捕“故气”,也就成了道教文献宣扬的一种重要思想。“故”谓“灾祸不祥”。《周礼·天官·宫正》:“国有故。”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故谓祸灾。”[5]“故炁”即是指“祸灾精怪”。此词常与“邪精”、“众邪”等表示鬼怪的词语并列使用。《赤松子章历》:“某守宅大神,晏子、大戴,盖屋三重,绕舍三匝,东西南北,邪精故气,及诸祸害,一时消荡。”(11/200c)《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箓》:“太上正一九州岛岛岛社令箓,遣察行九州岛岛岛名山川泽五岳四渎,五湖四海,三十六国,万二千乡亭里域,周遍上下无极,东西南北,限召众邪故炁万鬼立到。”(28/440b)“故炁”表“祸灾精怪”之义,甚明。
  P.2365《洞渊神咒经》:“道言:己卯、丙寅、丁亥之年,有八千人横死。坐不遵道法,天租不输,诡[ ]愿不还,许而不与,妄祠鬼神,盗取人物,不作福德,不经斋戒。”(2/268—269)
  按:“ 愿”指事神求福许下的酬谢。理解该词,“ ”字是关键。清代黄生说:“ ,古胃切,与 同…… 请,当是以财物事神求福之义,详其义亦当即贿字尔。”[6]《玉篇·贝部》:“ ,居伪切,赌也。亦古货字。 同上。”[7]《集韵·马韵》:“ , ,财也,或从危。”[8]“ ”与“ ”是一对异体字,表“财物”之义。杨联陞在《老君音诵诫经校释》一文中说:“所谓公(功) 誓物,是道民还愿献纳的东西,简称为‘ ’,也叫‘ 信’。”[9]《真诰》卷19《翼真检》云:“复又王灵期者,才思绮拔,志规敷道……并增重诡信,崇贵其道。”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引此文说:“按诡当作 。 信即是传授经所用的信物。”[10]综上所论,“ ”即“敬献僧道或神灵的财物”。此词道经中用例甚多,如《玄都律文》:“男官女官主者箓生,条 愿品格,十人以下, 绢二十尺,二十人已上, 绢四十尺,蒙恩则输送。”(3/459c)《正一威仪经》:“正一醮请威仪,所 信物,不得假借阙少不充,欺诳明灵。”(18/257b)《上清丹景道精隐地八术经》:“有宿挺金阙玉名之人,依四极明科, 而传之。盟用紫金八两、丹纹八十尺,跪受诀言,真讳隐术,非浮学之夫所可参闻。”(33/788a)此词只出现在道教文献之中,其他文献未见用例。
  黄赤
  P.2366前《洞渊神咒经》:“道士悉奉三洞之人,不得与黄赤道士俱游也。”(2/904)又:“有受经道士,心务山林,不取生官。如此之人及黄赤之男女,尔乃不杀耳。”(2/905)
  按:叶贵良先生《敦煌道经词语考释》收有“黄赤”一词,释为“主张合气修炼的道教教派”[11]。此释义有两个问题尚可商榷:一、“合气修炼”释义不明,对于不甚了解道教文化的人依然不清楚是何义。此处的“合气”是指“阴阳合气”,即“男女交合,气息相通”。二、“黄赤”并非一个单独教派,而是早期天师道修炼方术之一。所以我们认为“黄赤”释为“男女房中术”更为准确。“黄”为“月”之色,“赤”为“日”之色,“黄赤”为“日月”代称,“日月”又暗指“男女”。又因记载房中术的道经为“黄书赤界”(黄字书写在红色的纸帛之上),故关于房中术的道经又被称为“黄赤经”。“黄赤”之道是早期道教修炼的重要方术。《真诰》卷2《运象篇》:“清虚真人授书曰:‘黄赤之道,混气之法,是张陵受教施化,为种子之一术耳,非真人之事也。吾数见行此而绝种,未见种此而得生矣。’”《老君音诵诫经》:“妄传陵身所授黄赤房中之术,授人夫妻,淫风大行,损辱道教。”(18/211a)又:“吾观世人,夫妻修行黄赤,无有一条按天官本要所行,专作浊秽,手犯靖庐治官禁忌,而天官、仙人、玉女,尚不犯治室之法。吾今以黄赤贪浊,道教来久无有,真正愚暗相传,尽各不得其中正。”(18/216b)《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太玄都四极明科,司黄书赤界真一之道,此交接之小术,亦道手之秘事。”(3/418b)因此术修炼不易克制,且易以此为借口而行淫乱之事,所以此术也多为后世所诟病。《广弘明集》卷9载甄鸾《笑道论》曰:“昔年二十之时,心好道术,就诸道士,先行《黄书》合气,三五七九男女交接之道。四目、四鼻孔、两口、两舌、两手、令心正对阴阳,法二十四气之数行道。真诀在于丹田,唯以禁秘为急,不泄道路,不得更相嫉姤。行者灾厄皆除,号为真人度世年。交夫易妇,唯色为先。父兄立前不知羞耻,自称中气真术。今民间道士常行此法,以之求道有所未许。”[12]
  建
  S.3547《道典论》卷1:“秋三月,头建三华宝冠,衣神精七色之袍,带流金紫章,佩右精金光之剑,常立碧霞之上。”(4/1724)又:“中央黄老君,形长三千万丈。夏三月,头建宝琅晨冠……秋三月,则变形为玉童,头戴七精之华,衣飞天羽衣。”(4/1729)
  按:“建”,指头上负戴冠帻的动作状态。“建”本有“树立”之义。《诗·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朱熹集传:“言出车在郊,建设旗帜。”[13]“建”由“树立”义引申出“戴”义,因冠帽戴在头上如同“竖立”在头上。此义项在道经中常见。《上清大洞真经》:“两手如丹,两脚如雪,身着九色羽衣,披龙文之帔,头建玉晨之冠,手执九色之节。”(1/515c)《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黄素元君,厥讳圆华黄刃,字太张上,头建太真晨婴之冠,三角髻,余发散之随腰,上着黄锦袷襡,下着五色飞青锦裙。”(6/225a)《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内真经》:“东方青帝君,姓常,讳精萌,头建九元通天冠,衣青锦帔碧饰飞裙,佩太一九气命灵之章,带翠羽交灵之绶。”(33/519c)“建”表负戴的用法只见于道教文献。
  三五
  P.2366前《洞渊神咒经》:“道士三洞之师,但入静开启,得同志道士,行九一之炁,亦行三五之炁,无不降也。此天女之术,天人灵妃,一切天人来,助子之心,官事疾病,无不差。”(2/904)   按:在道教文献中,“三五”一词用例甚夥,其所表意义不尽相同。范崇高先生《中古小说校释集稿》一书收有“三五”一词。该书把“以正一、三五之法,令授于子。又勤行助化,宜勉之焉”中的“三五”径释为“道教禁咒之术”[14]。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不太稳妥。《正一修真略仪》中对“三五”的阐释作为该句的注脚更为妥帖:“故曰三五正一盟威宝箓。三者,三才(按:天、地、人)各备,五者,黄中总数。统御生死,以摄万灵,安镇人身,元精固守也。又以为三五为日月之数,戊巳配于坎离也,人禀阴阳正气,三元五运,万象必全,由心而正,心正则神精不亏,与我为一。”(32/176a)而上面我们所举P.2366《洞渊神咒经》中的“三五”是关于道教房中术的暗语,道经中有诸多关于此项内容的记载。《女青鬼律》:“天师曰:大道垂律,女青所传。三五七九,长生之本。”(18/249a)《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法》:“三五七九之化,阴阳之施,男女更相过度,蒙恩如愿,精神专固,两相含生,各得无他。”(32/742b)道教认为阴阳合气是修炼长生的重要法门,人需要用“采阴补阳”、“采阳补阴”的方式来调和阴阳。但此术的传授非常隐秘,往往以隐语的形式出现,如“三五七九”。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卷84“多男三炼法”对此术有详细的记载:“三五七九皆阳数,言与女交时,但至四数皆深入其中,上以鼻吸,下以胁提,而夺取之,使女之气过我也。周而复始者,三五七九既毕,而又再从三起也。周天之数,三百六十,三五七九,共二十四数,以合二十四气。交时先仰行六遍,每遍二十四,得数百四十有四。后合行九遍,每遍亦二十四,得二百一十有六,共成三百六十,以合周天之数。此妙理也,非仙莫悟。仰合即天地否泰,男女上下,互相迭施之道,非梦漫真人,不足以语此云。”[15]
  心拜
  P.2355《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诫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炁之中。”(1/17)
  按:心拜,道教内思之法,在心中礼拜,肢体不需做出动作的礼忏行为。《上清洞真解过诀》曰:“夫人搏颊者,坚胞结,束魄筯,太壹悲,五神迁,乃大忌也。若所行所念,但心存叩头搏颊,亦内解于心中矣。仙人存心拜而已,形不屈也。”(33/540c)“心拜”虽是在心中礼敬神灵,而其功效毫不逊于肢体的礼拜。《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云:“夫屈折礼拜,叩头自搏,以施逊谢之辞,而心丹意尽,精诚苦到,自然感彻,身体疲弊,不任牵曳,自可心拜于天真,无烦于屈折。苟外饰而心怠,亦劳形于礼拜尔。信向之士,心口相应,捻香感愿,已彻诸天,生死罪对,靡不散释。”(34/387a)道经中“心拜”之例甚夥。《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当以夜半时,于密室之中,北向瞑目,叩齿三通,存思太素三元君服色讳字,乘丹、绿、青三素飙轮,从玉皇天中来下,入降室内,便心拜于元君。”(6/224b)《真诰》卷10:“凡五卯之日,常当清斋入室,东向心拜,存神念炁,期感神明,亦适意所陈。”(20/551c)
  兆
  P.2728《金真玉光八景飞经》:“若有勤尚高志,弃于世荣,登陟灵山,精修苦念,名掌清宫,当得此文,帝君当遣真人玄授兆身,兆得此文,五帝卫房,招灵摄鬼,制精御神。”(4/1983)
  P.2406《太上洞玄灵宝长夜九幽府玉匮明真科》:“三洞大法师小兆真人臣王甲上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道君、高上玉皇。”(4/2037)
  按:“兆”,亦称“小兆”,用以指称道教信徒、修行者。“兆”字本可表“民众,百姓”之义。《文选·班固〈幽通赋〉》:“洞参差其纷错兮,斯众兆之所惑。”李善注引曹大家曰:“众,庶也,兆,人也。”[16]该词又与其他同义语素构成并列复合词“兆人”、“兆民”、“兆庶”等表与统治者相对的普通民众。在表“普通民众”义上,“兆”与“民”是同义关系。道教独特的宗教文化决定了其在用词方面有别于传统文献,道教文献中称普通修行者为“兆”,如同世俗文献中称普通民众为“民”,“小兆”如同世俗文献中的“小民”。道教为表明修行者与世俗民众的区别,故对信徒以“兆”呼之。从文献用例看,“兆”是对相对于仙君神灵的普通修行者的一种称呼。P.2728《金真玉光八景飞经》:“帝君当遣真人玄授兆身,兆得此文,五帝卫房。”“小兆”亦常用于修行者祝告神灵之时,如《上清握中诀》:“凡二日平旦入静烧香,北向朝太微帝君,微祝曰:粪土小兆男生姓名,谨稽首再拜。”(2/909b)《太上老君中经》:“先斋戒沐浴,至其日入静室中,安心自定,先祝之曰:曾孙小兆某甲好道,愿得长生。”(27/155b)
  种民 种人
  P.3223《洞渊神咒经》:“自今以去,若中国人有枉死、急病、刑狱、囚徒,悉是魔王,魔王不摄下人,使贼害种民。”(2/764)又:“《玉篇》出于空洞自然之文,帝王宝之,社稷长存,紫云吐辉,流洒诸天,检录天度,选择种人,祀维丁卯,当由其贤。”(2/800)
  按:《汉语大词典》收“种民”一词,释为“道教语[2]109。指谨慎忠厚的信徒”。其释义过于宽泛,不甚确切。道教文献中的“种民”“种人”是指道教终末论中、劫灾到来之时,“能逃到天上或福地,活到劫灾后地上出现后圣帝君的太平之世,成为圣君人民的人”[17]。《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履大阳九、大百六,大劫之交,洪灾三会,佩之千毒不加身,过水火之难,得见太平,为圣君种民。”(1/789b)《赤松子章历》:“令臣某得蒙过度三灾九厄凶世恶年,万姓归仰,赌见太平,奉迎圣君,永为种民。”(11/210a)《上清黄书过度仪》:“愿令臣等长生久视,过度灾厄,削除死籍,更着生名玉历,为后世种民辈中。”(32/742b)《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洪流荡秽,凶灾弥天,三官鼓笔,料别种人,考筭功过,善恶当分。”(5/844c)
  参考文献:   [1]李德范,辑.敦煌道经[M].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2.
  [2]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2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628.
  [3]张君房,编.云笈七签: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3:22-23.
  [4]卿希泰.中国道教史:第1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64.
  [5]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216.
  [6]黄生,黄成吉.字诂义府合按[M].北京:中华书局,1984:254.
  [7]顾野生.宋本玉篇[M].北京:中国书店,1983:472.
  [8]丁度,编.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12.
  [9]杨联陞.中国语文札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2.
  [10]陈国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3:15.
  [11]叶贵良.敦煌道经词语考释[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249.
  [12]道宜,广弘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57.
  [13]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107.
  [14]范崇高.中古小说校释集稿[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327.
  [15]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49.
  [16]萧统,编.文选[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211.
  [17]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45.
  ① 本文所引敦煌道经经文,据李德范辑《敦煌道经》(全5册),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其格式“P.2728《金真玉光八景飞经》”指该例句在《敦煌道经》中的编号及道经篇目,“(4/1984)”指该例句的位置在《敦煌道经》第4册,第1984页。后皆类此。
  ② 本文所引《正统道藏》经文,据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的1988年版影印本36册明《正统道藏》。如《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为该例句所出道经篇目,(6/107b),指此例出自《正统道藏》第6册,第107页,b代表中栏(a、b、c分别代表每页经文的上、中、下三栏)。后皆类此。
其他文献
<正> 21世纪初期仍是福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之一。福建能否继续保持在全国“先行一步” 的优势,关键在于转化优势,强化特色。具体而言,就是必须紧紧围绕一个奋斗目标,牢牢
广西柳州市驾鹤路小学成立于1958年,现位于柳江河畔秀丽的文惠桥南端,办学条件先进。学校建立了以驾鹤路小学为中心校区的驾鹤路小学大学区。现有4个校区共占地面积为2万多平方
2013年7月11日-14日,2013年“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宁图书馆国际研讨会”(CDPDL)在敦煌太阳大酒店和敦煌研究院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图书馆、敦煌研究院、香港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等4家单位联合主办,由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和敦煌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承办,并且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大力资助。
<正> 一、国外科技税收优惠政策概况 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采取的科技税收鼓励措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开征特种目的税。如韩国开征的教育税和法国开征的学徒与培训税等
近年来,福州市鼓楼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加快社区建设,积极解决新时期社区管理中面临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中心城区工作的发展.
<正> 南靖县是福建农业大县。这几年,外经外贸发展很快,三资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南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经贸工作进展如何,代表着南靖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和形象。1999年,
<正>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快速发展,1978—1998年GDP年均增长13.6%,比全国的高4个百分点,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同期,城镇化也快速推进,城市由6个增至23个,建制
<正> 泉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全国首批实施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的产物,成立于1997年4月。现有固定资产近430万元。到目前止,已上缴税收近5万元,人员已由1997年成立时
利用解析方法、三角和估计,特征和估计研究了Dirchlet L-函数倒的二次加权均值,得到了一个较强的均值分布公式.
<正> 目前,政府采购工作已在全国各级财政部门普遍推开。但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消除一些认识的误区 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还是一件新生事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