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五指山市的气候特征及其康养资源分析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anjo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全面分析五指山市的康养资源状况,以便为其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支撑,本研究基于海南五指山市1991—202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五指山市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风速等气候要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利用人体舒适度指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对五指山市的气候舒适度、空气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气候康养指数,对五指山市的康养气候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五指山市属于热带山区气候,其光、热、水资源丰富,冬暖夏凉,日温差较小,风速小,气候温和;在人体舒适度、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三方面都具备优良康养气候资源,全年各月都十分适合进行气候康养活动;相对而言,冬半年康养气候资源优于夏半年.
其他文献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来,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成为实体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城市商业银行因知名度较低和产品可替代性强等问题,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方面增长乏力。2020年,城市商业银行C银行下属D支行成立中小银行部。经过三年的发展,D支行依据现行营销策略,采取了搭建渠道和业务促销等优化措施,仍未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不理想的现状。本文以C银行D支行为研究
学位
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党中央陆续制定普惠金融优惠策略,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将资源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并鼓励商业银行搭建专职营销体系。而小微经营主体在数量、体量等方面的特点,使其与传统对公、个人信贷业务营销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客户需求多样性和数字化技术升级不断促使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营销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营销手段无法适应普惠群
学位
现有资料表明,金文族徽可能兴起于夏代晚期,它是当时社会组织形式由姓族转向氏族的重要标志。商代早期至中期,族氏的政治化发展日益明显,金文族徽数量也随之增多,地域分布有所扩大。商代晚期,金文族徽数量显著增加,以人名、地名、官名为族徽的现象增多,复合族徽所占比重增大。这是商代族群融合认同逐渐脱离血缘而转向地缘政治并不断加强的表现。然而,由于当时的族群融合认同仍以血缘色彩浓厚、独立性较强的族氏为本位,尚未
期刊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各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商业银行集团科创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实施路径开展研究,提出了一套以差异化多层次集团综合营销体系为基础,以科创产品创新和服务体系重塑为切入点,以集团合成、投贷联动为依托的商业银行集团服务科创企业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整合集团资源,向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
期刊
当前,全球局势千变万化,经济格局备受挑战,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日益加深,这带动高新技术更迭、行业市场竞争以及新型需求市场偏好等更加难以预测,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与日俱增。无疑为企业的投资决策蒙上了一层阴影,而投资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助推剂,企业内部的合理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投资。所以,企业如何在面临环境不确定性时保证合理的投资效率并促进高质量发展就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此外,在上市公
学位
近年来,科技创新对于我国发展的驱动能力越来越强,为此我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形式多变、市场活力强、科学技术水平高等鲜明特征,是国家创新能力的转化器,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全国各商业银行为顺应国家号召和自身发展需要,均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资金需求,相继推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在此背景下,Z银行X分行大力发展科
学位
为全面定量评估海南省的康养气候条件并明确其在全国的地位,从气候环境康养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气候条件、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与气候康养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采用加权指数求和的方法构建气候康养指数,并统计分析了2016—2019年海南省18个市县(三沙市除外)及长春、北京、杭州、西双版纳等国内23个城市,共41个城市的逐月和四季气候康养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18个市县1-12月的气候康养指数均排在
期刊
细胞培养肉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颠覆性食品制造技术,旨在建立人类的肉蛋白食物生产与供给新模式,缓解传统畜牧业的可持续性生产压力和环境保护问题。本文聚焦细胞培养肉支架材料及其组织成型进展,从细胞感知与三维培养、生物培养支架材料筛选及细胞组织成型构建等3个方面综述组织化培养肉支架相关的主要技术与方法,并对培养肉质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细胞培养肉技术开发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报纸
细胞培养肉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细胞后制造出来的肉类。相比传统畜肉类,其具有绿色可持续、营养可控、环境污染小等优势,是近年兴起的“科技食品”。但是,单纯依靠培养细胞得到的细胞培养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肉,仅仅能被称为肉糜,其在外形、组织结构和口感上和传统肉类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发展,生物材料在细胞培养肉生产中的应用也极大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并为制造更接近真实肉类的细胞培养肉提供了有效途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