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ling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人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本文对建筑设计之生态环境的回归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一、建筑设计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而何以为空间呢?空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另一方面,在城市空间设计上,中国是城市较早的,中国很早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与建筑之间上了。西方建筑师这样教授我们什么是空间:这是一种图底关系。把房子当作实体,周围环境作底,我们只看得见房子;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二、生态环境艺术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說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问题是一个复合而复杂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可变性也就决定了“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我们人类即自然界的产物本身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续都依赖于自然界所馈赠的给养;同时,自然界也只有被纳入到人的生活轨迹中,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四、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一舒适一健康一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达690亿m2,推进建筑节能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五、结束语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人类聚居在一起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尚未考虑完善。毫无疑问,一个缺乏灵魂和个性的冰冷的建筑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水闸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加固是重点也是难点。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适用于处理软土,特别是在水利工程方面,处理效果显著。本文结合水泥搅拌桩工作机理,以水闸工程软基加固为例,探讨了施工具体情况及质量控制,实践表明,该法很好解决了水闸施工中软基加固问题。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水闸;软基处理;施工;试验  一直以来,水闸都是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建筑物工程。但是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沿海区域,软弱土地
期刊
建筑生成涉及各种要素,其中对设计影响较大的要素往往成为限制条件或者有力出发点,成为建筑设计的“限定”。对这些限定做出回应和突破意味着“释放”。建筑的生成是一个对“限定”的“释放”过程。  在当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受全球化的影响,建筑有趋同的现象。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少建筑执着于探究建筑的特定问题和具体环境。乌鲁木齐广播电视技术中心就是这样一个“此时此地”而非“彼时彼地”的建筑。  该建筑在设计过程中
期刊
摘要:中小型河流防洪评价计算是公路桥梁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水文资料的分析、设计洪水流量及洪水高程计算、桥孔行洪设计计算等。本文以内江市长江大道小青龙河大桥防洪评价计算为应用实例,概述了中小型河流公路桥梁所处流域有实测水文资料时的防洪评价计算的计算方法。  关健词 :中小型河流桥梁设计 防洪评价计算  Abstract: the middle and small rivers flood co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对施工单位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管理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many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construction stage of the cost cont
期刊
摘要:天津地区作为整个中国东部沿海平原的一部分,受海、河流作用强烈,发生多次海侵事件,地基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变化频繁。沉积相的差异直接决定土体的沉积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因此,在天津地区工作中对海相层的划分特别重视,而在这几次海侵层中,第二海侵层划分因不同单位认识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诸多不便,对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天津中心城市第二海相层沉积层沉积特征和工程地质结构特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第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设计企业的不断增多,人们对设计产品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才能让设计出的作品达到经济,耐久,美观的最佳结合,这和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分不开的,通过十几年的设计工作,像其他同行学习,结合实际现就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建筑设计优化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
期刊
摘 要:在混凝土桥梁结构病害中,最常见、最不易处理的就是各类裂缝,许多危及桥梁结构的病害正是以这种形式产生和显现。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凝土桥梁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形式,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桥梁结构裂缝的产生,以保证桥梁的安全性及耐久性。  【关键词:桥梁 混凝土裂缝 形成原因 预防措施 灌浆工艺  一、混凝土桥梁裂缝形成的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  混凝土浇筑初期,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
期刊
前言  近年来,我国对道路桥梁的建设项目加大了管理力度,要想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大量许多困难亟待解决。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现场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在现场管理的力度对工程的效益、进度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现场管理加强就是要在特定的时间及空间内有计划、有秩序、有组织的施工,实现道路桥梁项目优质、低耗、快速。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政府投资倾斜于集资渠道,为我国道路桥梁
期刊
摘要: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而京剧剧场是京剧文化的载体,观众厅又是整个剧场的重中之重,因此分析研究京剧剧场观众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首先阐述了京剧剧场观众厅设计的一般原则,然后从京剧剧场观众厅规模容量、形式及视线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的设计建设好京剧剧场。  关键词:京剧剧场;观众厅;设计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然而京剧剧场作为京剧文化的载体,目前国内已建成的京剧剧场建筑在选址、观众厅、舞
期刊
【摘要】道路交通标志是道路不可缺少的信息指南。本文着重阐述了道路交通标志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设计到的基本内容,并分析道路交通标志设计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道路;交通标志;设计  前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都在不断发展,道路机动车交通流量也成倍增长,因此对道路交通标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引起道路交通流量的快速增加已经使得交通意外发生频率也急速上升。道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