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 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ang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净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空间,是夯实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举措,能够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应对各种“主义”和思潮挑战的必要措施。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要明确其建设的职责和使命,搞好人才队伍建设,抓住技术这个关键,并坚持以法治网。这不仅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还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网络强国。
  关键词: 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 D630.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19.02.0005
  習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管经济建设还是意识形态工作都离不开这一信息化载体。自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以来,“互联网+”的创新功能和重大意义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存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好“互联网+意识形态”这项工程,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不仅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也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航向。
  一、 “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势在必行
  “互联网+意识形态”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性能,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网络舆论和社会思潮,凝聚中国精神,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保障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互联网+意识形态”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互联网高新信息技术软件的开发利用,也包括互联网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还包括互联网舆论的监管以及一系列信息安全法的制定和实施。只有掌握了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前沿,并具备互联网信息安全法制的保障,保障网络舆论的党性和人民性,才能保障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唱响主旋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奋斗方向和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2]
  (一) 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是争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举措
  互联网领域已经成为当下各种意识形态争夺和占领的主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强调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2]互联网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全局,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则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它是我们的旗帜,关乎中国道路、体现中国精神。只有始终引领社会主义网络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才能掌控中国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进而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当下世界各国都在利用互联网传播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文化空间。如美国早在2011年就已经出台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两个重要战略文件,并进一步强化了专门的网络监管、信息安全机构,出台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规,利用自身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辟了专门网站,大肆传播价值观,争夺网络舆论阵地。事实上,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互联网+意识形态”模式,这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了多方面的潜在威胁。而我国互联网虽然发展迅速,但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相对落后,在互联网监管方面也经验不足。在这种外强我弱的形势下,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二) 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目前,中国的“互联网+”计划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创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销售”、“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互联网+美食”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经济社会领域内“互联网+”模式的广泛运用,提升了社会开拓创新的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但是,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的作用却相对滞后于其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发展。“互联网+”在改变我们传统生存方式的同时,也给一些错误思潮创造了传播的途径和温床,一些否定和攻击社会主义、反党反人民的言论以及对社会不满的消极负面情绪也随之传播开来,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这影响着一些干部和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越是在互联网经济深入发展的时刻,越是要注意互联网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只有牢牢夯实互联网领域社会主义的价值基础,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领导防线,坚守中国梦的信仰,“互联网+”行动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因此,“互联网+意识形态”应该成为“互联网+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互联网+”在经济社会领域的纵深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 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方能维护我国互联网层面上的文化安全
  各种“主义”和思潮通过互联网以更为多样化和隐蔽的方式大肆传播,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网络领导权的巩固形成了更为严重的威胁。正如习近平总书所指出的,“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4]这些主义和思潮肆意抹黑我国的革命历史,竭力歪曲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大肆扭曲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瓦解我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念,离间党同群众的血肉关系,破坏党的群众基础,最终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和平演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社会意识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5]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意识形态工作掉以轻心,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在意识形态较量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如果我们还单纯依靠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来传播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显然会力不从心,只有大力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在网络技术上占据控制权,在意识形态宣传上把握话语权,在舆论思潮引领上占据主导权,才能切实维护我国互联网层面上的文化安全。   二、 如何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意识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并在网络立法、网络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各大网站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以及网络监管专区、开通红色文化网站、开通网络政务平台等,这些措施在打击网络不法信息、揭露价值观颠覆阴谋、澄清事实、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而言,我们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还处于基础起步阶段,在网络技术开发、信息监管、立法等方面都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大力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工程,既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6]大力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工程,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明确“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职责和使命
  马克思主义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7]550。在网络时代也不例外,网络意识形态必须坚持党性和社会主义性质。互联网是党的舆论和宣传阵地,要把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放在首位,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那种认为互联网是一盘散沙,是舆论自由天堂的观念显然是错误的。互联网同传统媒体一样,肩负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舆论重任。只有借助互联网技术,我们才能更为直接和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同时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要把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二) 搞好网络意识形态宣传的人才队伍建设
  在历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6]在2016年4月举行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2]“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专业人才。要培养和塑造具有“高、精、深”特色的人才队伍,“高”指的是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高,“精”指的是宣传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精,“深”指的是能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敢于讲实情、说真话,为人民群众办事的宣传人才。习近平總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1]打铁还须自身硬,理论过硬是搞好宣传的基础。宣传队伍里的人既要真懂马克思主义,又要弄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要深入领会西方文明成果,又要全面把握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政治立场,深刻理解我们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改革实践。同时,这些宣传队伍中要还要懂网络技术的专业骨干,只有理论水平和宣传技术相兼相济,才能肩负起网络意识形态宣传的重任。
  (三) 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技术是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3]是否掌握互联网的意识形态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技术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不掌握互联网各种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不把握互联网运作的基本规律,就很难在互联网应用和监管上占有优势。“互联网+意识形态”就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迅速、多元等特性,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为手段,有针对性地以不同的形式来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服务,引领整个网络意识形态健康有序发展。“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工作分两部分:一方面是增强我们开发网络软件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互联网防御体系建设,即监管和引导能力。显然前者是最根本的工作。如果我们只是单纯被动地防御其他意识形态的渗透和颠覆,而没有提高自身的建设性和创新性,那么我们永远走不到世界前列。只有以网络高科技软件开发为手段,掌握互联网运作的基本属性以及各类软件的应用,把自己的互联网水准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才能在“互联网+意识形态”这个战场上成为赢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要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更好惠及民生”[3]。
  (四) 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法制是保障,要依法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2]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我们在享受网络化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时刻防范各种各样的网络犯罪,如网络平台的诈骗行为、网络技术的黑客攻击、网络空间的恐怖主义,以及盗窃个人网络信息、泄露网络隐私、传播网络谣言等违法犯罪行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使网络运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首先要根据实际需求,创新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法,明确网络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这些网络主体包括世界各国,也包括网络主管部门和广大网民。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应该遵循一定的国际网络公约,坚决抵制网络意识霸权。网络管理部门在掌控和监管网络运作的过程中也要有理有据,既要打击不法分子的网络言论,保障网络空间的清朗,又要保护网民的合法权益。而网民个人也应该在发表言论时遵法、守法、用法,处理好网络言论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总之,要依法管理网络意识空间,维护网络舆论安全。
  三、  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网络广泛普及,在世界政治、经济风云变幻莫测,在意识形态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核心要素的当代,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工程,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涉到国家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与巩固。   第一,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工程,能够更好地利用微信、QQ、博客等网络新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网络思潮的指导地位,确保互联网的党性。互联网是当前大众的主要思想来源和信息传播手段,肩负着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历史使命。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仅仅依靠传统的党报、党刊等纸质宣传阵地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任务,也难以抵制国外互联网强大的意识形态侵略式传播势头,我们只有大力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工程,将互联网与意识形态传播相结合,依靠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功能,才能更好地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唱响我们的主旋律。
  第二,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我们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党中央的文件明确指出要“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实施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8]。而大力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工程,恰恰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等传播出去,从而深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影响力,助推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三,推進“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我们及时回应各种舆论热点,澄清舆论事实,反击各种错误思潮,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互联网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要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供清朗的网络思想环境。还要实现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积极沟通、积极回应一些人民的诉求、澄清人们心中的误解,获得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还要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保持网络思想阵地的党性、人民性、民族性和社会主义性,坚决反击各种主义和思潮对社会主义、对党、对我们历史的质疑与歪曲,揭露那些别有用心的集团或个人的和平演变阴谋。而“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工程的推进,将在以上各种舆论问题的处理上提供最便捷和有效的方法和渠道。
  第四,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能够更好地贯彻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谋福利。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这一指导思想同样适应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的真正吸引力在于它是否能够唤起人民的热情,一种价值信仰能够内在于心,外化于形,是因为这种信仰能够与人民的福祉和命运相连结。意识形态只有关乎人民福祉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同,同时还必须在现实中真正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获得实际的利益,因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7]525。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作为执政党是因为她始终恪守人民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也不例外,要在集中、真正、切实地阐释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还必须在实践中贯彻人民性原则,为人民群众谋得真正的幸福和利益。推进“互联网+意识形态”建设工程,有利于我们大力宣传党的宗旨和根本指导思想,宣传我们党的利国利民政策,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样,我们就不怕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从而建设真正的网络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3-08-21(01).
  [2]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0(01).
  [3]习近平.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01).
  [4]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0.
  [6]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0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1).
  (责任编辑 王婷婷)
其他文献
摘要:电力系统的过电压可分为内部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包括工频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等,内部过电压保护主要采取开关中增加一个并联电阻和—对辅助触头、选用励磁特性较好、饱和点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在电压互感器—次绕组的中性点上装设专用消谐器等。外部过电压主要采取装设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  关键词:电力系统;架空线路;过电压;保护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内部或外部的原因,使电压突然升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JsP+AJAX技术实现联动菜单的方法,  关键词:级联菜单;AJAX
期刊
摘要:201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突破700万,这给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负担,尤其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更是面临着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不健全、地域歧视等各种生存困境。因此,对于农村大学生来讲,其主体性功能到底能发挥多少,而其主体性转变为客体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哪里,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育公平;农村大学生;困境;对策  近几年社会上掀起一股关于讨论
期刊
摘要:计量工作中的检定、校准与测试的含义及其所具备的效应,检定,校准与测试的区别。  关键词:计量:检定;校准;测试  计量工作是经济建设的—项重要技术基础,涉及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经计量授权,即是指各级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授予同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计量检定机构,依法执行强制检定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我们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发现,很多人对计量检定中所出
期刊
摘要: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最大受众群体在国内,研究他们对国家形象的自我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网络评论的长期关注,聚焦优酷视频网中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的网民评论,通过经验研究发现,网民对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一个主观的框架,它与国家形象片的叙事框架存在冲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最受网民关注的议题是社会民生,国家形象片中抽离的、具有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模式对网民的国家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国家形象;
期刊
摘要: 人类与自然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共生关系。自然作为有生命的有机体,与人类在社会中共生互动;人类的个体感知与自然界的其他意识相辅相成,并且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分析,这种共生互动关系就是生态思维,由此使人类的思想和认识具有统一性,人类与自然共生过程中,需要改变自身行为使之与整个自然界的群体相互和谐。  关键词: 马克思;有机自然;共生;生态思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语言不对称性现象普遍存在,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相同词类的句法结构虽然存在不对称性,但它们在语义概念结构上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语言理据性或象似性。语言不对称性结构与人类的经验感知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经验感知影响着语言的结构。  关键词:句法-語义;不对称性;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0;H04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
期刊
摘要:梭罗与爱默生均以“自然书写”为世人所熟知,但在长期共同的超验主义理论话语规制下,两者“自然”观的差异混泯不清,因而在生态美学研究日盛的当下,关于两者“自然书写”的生态价值的品量也显得模糊不清。其实,以生态美学的 “参与审美”为切入视角,可以看到梭罗的“自然书写”超越于爱默生之处,梭罗的自然观与爱默生自然观念的巨大差异也彰显无遗。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超越与差异,对当下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
期刊
摘要: 为探究居民个体社会资本对其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社会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利用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居民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感知“比较幸福”的占比最高,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居民个体的社会资本中,认知型社会资本中的社会信任和结构型社会资本的邻里和朋友交往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研究表明:居民的社会信任以及和邻居及朋友的交往在健康状况和主
期刊
摘要: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全面、彻底的反封建主义革命,然而,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提出了三个疑问,即:为什么革命发生在封建压迫相对较轻的法国,而不是更重的其他国家?为什么法国处于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却发生革命?法国旧君主制怎么会如此彻底、如此突然地垮台?托克维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过,法国历史文化中始终存在着自由的基因、自由的传统、自由的精神,它已经融入了法兰西民族的血液之中,法国“三级会议”则是这一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