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职责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其本质与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最经常的形式与手段,能否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新世纪对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因此,变革课堂教学观念和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就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核心,通过活动来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活动来发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如果教师不积极地培养,学生自己不积极锻炼履行主体责任的各种能力和品质(即主体性),那么就好比只给学生贴上了主体的标签,却无实质的内容。学生主体功能在于他的主动性,这是学生成为主体的真正标志。
  关键词: 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探究引路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等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尝试构建“自主学习”式的语文课堂教学,遵循“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原则,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但是,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自主性无从体现
  1、自主被片面地理解成教师设计好几个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答案。这实际上还是问答式教学的延伸,看似学生的自主,本质上自主性却无从体现。
  2、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轻易否定,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仍然把教师个人的理解、教参的答案或传统权威的结论凌驾于学生之上。
  3、教师仍把学生能否出色回答好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目的,忽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有的课堂不乏学生热烈的讨论、深刻的思考,但往往大多是教师在引导着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圈子里“就范”,至于答案之外的学生有限的思考,最后都被一双无形的“手”笼罩着,这实际上仍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
  自主学习方式成了旧式教学的新包装,这种错误倾向是由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制度造成的。
  (二)学生活动无序而低效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这样的学习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自主学习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引入课堂,并且似乎成为了新课堂的标志。这种泛用的结果是我们只看到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形式,但我们不知道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表面看来,教师似乎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热热闹闹,但教学任务却无法完成,教学目的也难以达到。
  自主学习方式成了学生“无限制”的完全的“自由”活动。这主要是由某些教师对这一新理念的理解认识程度不足造成的。
  新形势下的教师,应该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那么,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职责呢?
  (一)转变教师角色,进入互动状态
  倡导自主教学,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改变。教师不仅要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意识,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大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还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学中,可时常让学生当小老师,老师当小学生:当学生是记者时,教师就变成了被采访的对象,这样平等交流、沟通,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
  因此,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成为学生的“同学”。经常让学生辩解,教师倾听;学生演示,教师观察;学生提问,师生共辩……这样不断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敢于向老师提问,向书本质疑。以“同学”的身份,以充满信任的微笑,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以赞许的话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一种和谐氛围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师益友。
  (二)布置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搞得好是发展语文自学能力的起点。预习课文不是简单地掌握字词,掌握字词只是预习的一个环节,其价值应该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而逐渐有所淡化。特别是到了中学,预习应该是对作品的整体感知。从教学角度看,预习应立足于以下四点:积累新的语言知识,整体感知作品内容,自己读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了解作品最明显的特色。
  在学习每一节新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预习,让他们借助网络等有关教学资源,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作家的相关作品及创作风格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写在作业本上交给老师。老师课前了解大多数同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教学时就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独立思考,质疑、求索的过程,也是自学能力形成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课文,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背景资料。上新课时大家先就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质疑、交流、讨论,课堂气氛会非常热烈,发言踊跃。课后印发相关的阅读文章,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评论。借助网络等有关教学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增强了教师上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质疑,培育学生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无法回答时老师就亮出答案,学生答得不好老师就给予纠正,学生答得圆满老师就给予表扬;老师不提问学生不知道思考什么,老师不给予评价学生不知道答得有没有价值。这种定型化的教学模式被布卢姆称之为目前教育制度中最浪费和最有危害的一种。课文只是个例子,内容只是学习的客体,最高的境界不是把学生教得没有问题,而是把本来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充满了问题。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并且自主地解决问题,才是摆脱传统教育的一剂良药,也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
  (四)做学生主动探究的引路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充满了浓重的应试色彩,它制约着一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广大教师从事这样的课程教学,创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教师都处于极度的被动状态。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任务,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仅必须更新,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历史性的转换。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而应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启发学生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学习过程。要实现教学全程中对全体学生的有效“促进”,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不衰。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学生群体,观察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针对学生的学习效用,给予及时中肯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见,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和别具一格的思维方法,教师尤其应由衷爱护,备加肯定,促进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的提高。绝不能对学生中闪现出的创新火花,因不甚严密的思维方式,或被实践证明是错的而横加指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热忱平易的态度,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在未知领域的进取中不断取得成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凋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有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总之,我们要积极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也是整个教育事业所追求的,我们语文老师更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改中去。
  走进语文新课程,扑面而来的应该是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在课堂上,不管是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呈现的都应该是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获取新的发现,最终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前言鉴于中医症状规范化、量化研究的重要性,目前在症状量化方面存在的不规范、尚不能有效评定多维症状等问题及心理测量学对多维主观症状量化的可行性,本研究以疲劳为切入点,借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写入了《数学课程标准》之中。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实验教材和人教版数学教材,从《班级联欢会》(人教版第六册)到《参观果园》(人教版第七册), 从北师大版的"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到人教版的"试一试、说一说、做一做"和配套练习的"露一手"等等,这一切变化给人以新的感觉:数学"文"化了!  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这
期刊
在中学汉语文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语文的认知活动,但对语文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
期刊
本文对华丰矿四煤层冲击地压发生原因作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四煤层冲击地压主要是由于它本身具有冲击倾向和深部坚硬厚砾岩层等赋存条件所引起的;同时也提出了由于开采而留设
摘要:手机图书馆是依托无线移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以微波、无线电等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一种新兴的信息服务,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非凡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 手机 阅读方式  手机图书馆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以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大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使得当前的图书馆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馆舍内,利用手机移动通
摘要:“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轻了。但是,减负增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有耐心,责任心和时间去认识去探索,而且这项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要学科教师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探析
平泉县教育体育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以“学前抓启蒙,小学抓养成, 初中抓规范,高中抓内涵”为培养目标,使广大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要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养成教
期刊
摘要:徒手操的教学是属基本体操的基础性教学,作为体操课准备活动内容,其目的是提高锻炼的效果,学习和掌握好体育课的基本内容,以及对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发展基本体操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很大意义,而要提高徒手操的教学的教学效果,就应重视教学技巧。  关键词:徒手操 作用 课堂效果  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
目的:观察双花散治疗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伴焦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药治疗冠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术后伴焦虑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证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信封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双花散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AMA量表、SF-3
学位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作为一个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我陷入了思考。那作为许多学生人生导向的老师,也会象我这样在教育之初想过这样的问题吧?社会不断的发展,对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应该教育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呢?  一、人格完善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在寻找答案过程中,一种回答让我心有所动。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