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起烟墩大鼓 传承家乡文化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bi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鼓是中华民族庆贺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铜鼓、会鼓、大鼓、长鼓……隆隆鼓声敲出欢乐与喜庆。在钦州,有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叫烟墩大鼓,钦州四中的少年们,正用青春敲打大鼓,传承家乡文化。
  主持:大脸兔
  在钦州市灵山县烟墩镇以及毗邻的平南镇、沙坪镇,至今还使用着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烟墩大鼓。这种大鼓比人还高,外形粗犷,鼓声洪亮,鼓韵铿锵,堪称“华夏一绝”。2008年,烟墩大鼓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烟墩大鼓这一文化瑰宝,钦州市第四中学与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合作,成立非遗项目传习基地,组建了烟墩大鼓社团,由非遗传承保护中心的郑秋兰、梁惠莲老师授课。目前社团共有成员30人。
  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课,就是烟墩大鼓社团的训练时间。负责教课的郑秋兰老师认为,打鼓不仅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
  说打鼓是体力活,因为鼓手们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握棒手法,完成击鼓心、打鼓边、按鼓、蹭鼓面、磕鼓面、击鼓棒等动作,还需要承受鼓面的反震力。烟墩大鼓的鼓面很大,当鼓手们用力锤击鼓面时,鼓面的反震力会通过鼓棒震到手发麻,如果控制不好还会掉棒。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鼓手们的手臂力量已经被训练得十分强大。
  说打鼓是脑力活,则是因为老师编排的鼓谱和鼓阵相当复杂。由于烟墩大鼓传承下来的鼓谱比较单一,传统的擂鼓手法在艺术表现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非遗中心的老师们努力创新,不仅增加了敲击鼓边、鼓棒的打法,新添了擂鼓的手势,还变换擂鼓的传统节奏,创编出了新的鼓谱。两位老师编排的鼓阵由大、小鼓组成,就像合唱团中的分声部,大、小鼓在鼓阵中分管不同的音区,所以鼓谱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学生自己用本子记自己负责部分的鼓谱。老师的鼓谱一般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鼓点,×表示不用敲。而到了鼓手们手中,鼓谱就变成了“千人千面”,什么时候打鼓,要敲击鼓的哪个地方等都做了方便自己记忆的标注。这群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烟墩大鼓的鼓手是郑老师的骄傲,郑老师对记者说:“在我们这,只有自己才能看懂自己的鼓谱。学生的鼓谱记得比我的还细致,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学得多么认真,这让我很感动。”
  为了让成员们更好地学习烟墩大鼓,两位老师采取循序渐进分段教学法,学会一段再教下一段。老师们要求十分严格,每一段都会待成员们学到完全熟练,才开始教下一段。重复练习一个动作是一件枯燥的事,学习小鼓的廖伟君曾一度因此想放弃,但他想到非遗中心的两位老师不辞辛苦地教大家打鼓,便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我当时想,一支鼓乐都没学会就当了逃兵,太不应该了。”廖伟君说,“幸好没放弃,我现在不但学会了两支鼓乐,还成为学校鼓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每次随队去表演,都让我感觉新鲜极了。我爱上了烟墩大鼓。”
  与廖伟君相比,负责敲大鼓的队长阮良佳更累。为了敲好大鼓,阮良佳除练习打鼓之外,还坚持体能训练,以保证能有充沛的体能干“体力活”。打大鼓需要站在凳子上击打鼓面,击鼓的动作幅度很大,一节练习课下来,常常让阮良佳腰酸背痛、大臂酸胀。大鼓棒握多了,阮良佳的手掌都起了老茧,但作为队长,他从未因此有过半句怨言,“我们的团队,需要有一个‘乐在其中’的心态凝心聚神。平时训练累了,我都会带头说笑话活跃气氛。大家一起努力,再多的苦累都会烟消云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学习,社团的成员们已学会了两支鼓乐。《吉祥烟墩》节目由烟墩大鼓社与学校舞蹈社团合作,20个小鼓手、6个大鼓手、16个舞蹈演员组成表演队伍,鼓乐和舞蹈相结合,充分展现出烟墩镇过年时喜庆欢乐的场景。该节目在2020年各大型活动中公开亮相,以其恢宏大气的场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表演这个节目的时候,场面大到6个大鼓手相互看不到对方。虽然看不到,但我们的鼓点都做到了同步。太高兴了,我们几乎做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印证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平时的勤学苦练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阮队长骄傲地说。
  如今,烟墩大鼓成了钦州四中特色化办学的一张名片。通过鼓乐学习,成员们不仅在乐感、节奏感方面得到了提升,还在鼓点鼓阵的训练过程中,提高了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成员均以“烟墩大鼓传承人”为豪。社员杨守恒说:“通过学习,我了解了烟墩大鼓的制作过程,用整木做成大鼓的纯手工工艺令人赞叹。以后我无论到哪,都要宣传家乡文化,让大家知道这一项全国独有的绝技。”社员周日显则表示,敲响烟墩大鼓的那一刻,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自己为传承家乡的非遗文化做出了贡献。
  知识小链接
  烟墩大鼓是烟墩镇一带“闹春”必不可少的项目,“击鼓迎春”的习俗在当地传承了数百年。据考证,烟墩大鼓起源于“灵山型铜鼓”之前,最初是当地先民用于驱赶猛兽和传递战争信号的器具。唐宋时期,当地匪患严重,人们在高处建起烽火台,当有外敌入侵时,便会燃放狼烟、擂起大鼓,组织村民抗敌。久而久之,分散在各处的村民聚居形成集镇,就有了烟墩镇,用于传递战报和鼓舞士气的大鼓也因此得名“烟墩大鼓”。至明代,烟墩大鼓成为壮、汉村落为庆丰收、贺瑞年、辟邪消灾、保护村屯人畜平安而使用的一种乐器,流传至今。
  烟墩大鼓由鼓面、鼓身(鼓桶)、鼓脚(鼓垫)三部分构成,上宽下窄,呈蕉蕾状。鼓面直径1.3至1.8米,鼓高2至3米,击鼓人要站在板凳之上,才能敲打到鼓面。鼓重200至350公斤,要4到8名大汉才能抬动.鼓棒成双,长5至8寸。
  烟墩大鼓是纯手工制品,至今仍沿用传统的方法制鼓:一般用樟木、松木或楠木做鼓身;用经过打磨泡制的生牛皮蒙鼓面;用老簕竹头做鼓钉,固定鼓面;以青竹篾绷鼓,固定鼓身;鼓棒、鼓垫、鼓梢则用硬木条制作而成。
  最初的烟墩大鼓是以水缸为鼓桶绷上牛皮制成,后来因为水缸易碎,且声音韵律差,才改用整木凿空制成。鼓的大小与高度都由树木决定,树木越粗大,鼓的“身材”就越高大。声响大小则由鼓身内腔决定,其通过牛皮振动发音,打鼓时,鼓脚是固定鼓身并形成牛皮振动波发出音频的框架,牛皮震动发出的声音会在宽阔的鼓桶内产生巨大的共鸣声。制鼓师凿鼓时,按照所设计的鼓的高度、大小选择木料,然后将选好的木料放到水塘里浸泡一至两年才用于凿鼓,这么做可防虫腐蚀,延长鼓的寿命。
其他文献
期刊
那天与你在路边的相遇,宛如秋天里温暖的太阳,把我的心照暖。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放学后,因为考试失利,我一个人坐在路边的石凳上抽泣,任凭小雨把我的头发一点点打湿。这时,你撑着伞走来,十分关心地询问我:“怎么了?现在都六点多了,怎么还不回家?”  我抬起头,看着你,张了张嘴,顿了一下说:“没什么,就是考试没考好。”说完,我脑海里想起爸妈失望的眼神和一句接一句的责骂,便愈加难过。  你坐到我身旁,从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生活丰富多彩,惊喜无处不在.有时候,小小的发现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这次,我发现了彩虹糖的小秘密.rn实验开始了,首先我准备了一杯水、一个白色的盘子和一罐彩虹糖.rn接着
期刊
期刊
期刊
平方千米阵列射电天文望远镜(缩写为“SKA”)项目的第一个理事会会议已经定下计划,将在未来10年间,在地球上组建最大规模的望远镜.rn由英、中、澳等10个国家共同参与的SKA将
期刊
阳光透过薄扉,洒落在小屋里.钥匙插进锁孔,清脆的咔嚓声打破宁静,那精致的小木盒儿开了,红绸上的柳叶早已干枯,凝视着这落寞的枯叶,眼前浮现出另一个身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