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复合材料g-C3N4/CdS/Ni催化光解水产氢和5-羟甲基糠醛氧化性能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hu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温煅烧法、原位生长法和光还原法分三步制备出双功能复合光催化剂g-C3N4/CdS/Ni.材料中CdS的引入可以增强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Ni可以进一步提高光致产氢速率.在以三乙醇胺(TEOA)为电子给体的水溶液中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催化产氢性能测试,并对材料中CdS的含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25%(质量分数)CdS负载量的复合材料催化产氢性能最佳,其催化产氢速率为4134.5μmol·g−1·h−1,是g-
其他文献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belemnites from the Spiti and Zanskar valleys in the Indian Himalayas were used for stable isotope (δ13C,δ18O) and element (Mg/Ca, Sr/
将三氟甲烷磺酸钪[Sc(OTf)3]用于催化δ-腈基-δ-芳基取代的对亚甲基苯醌与烯丙基硅烷的1,6-共轭加成反应,快速制备了一系列含有四级碳中心的烯丙基取代二芳基乙腈类化合物.该反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具有了良好的底物范围和官能团兼容性,同时腈基和烯丙基可进行后期衍生化,展示出良好的适用性.
探索了用植物源商业原料合成熊去氧胆酸的新方法.以醋酸去氢表雄酮为原料,以区域选择性烯丙位氧化、Mistunbu反应和Luche还原为关键步骤,通过9步反应,以38.6%的总收率合成了熊去氧胆酸.其中,关键中间体4由化合物3经改进的烯丙位氧化反应以较高产率获得.对关键的烯丙基氧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溶剂、氧化剂和反应温度.该方法原料易得、产率较高,并且有效地避免了动物源性原料的风险,易于实现规模化合成,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报道了一种高效的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的叠氮化芳基化反应.以Na2CO3为催化剂,叠氮三甲基硅烷与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发生1,6-共轭加成反应,以优异的分离产率(90%~96%)获得了结构多样的含有三氟甲基和叠氮取代的二芳基甲烷化合物.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和官能团兼容性.
采用不加表面活性剂的种子介导生长策略合成了具有针状结构的金纳米颗粒,其针尖处的尖端电场效应能有效富集电解质阳离子并提高二氧化碳局部浓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和一氧化碳选择性,在−0.6 V(vs.RHE)时的法拉第效率可以达到96%.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高选择性不仅来源于丰富的表面缺陷,更主要源于其独特的针状结构所带来的尖端电场效应.
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接枝在聚(异丁烯-alt-马来酸酐)(PIAMA)上合成梳状锂单离子导体PIAMA-g-MPEG,并与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复合制成双锂盐梳状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用核磁共振波谱(1H NMR)、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阻抗(EIS)和电池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聚合物基体和电解质的物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双锂盐梳状聚合物电解质能够有效解离并传输锂离子,70℃下离子迁移数(tLi+
利用仿生合成的策略,通过合理的药效团拼接,将二苯醚结构单元引入3,4-二氢异喹啉母核中,设计合成了15个新型的异喹啉衍生物;经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了其结构.离体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在50 mg/L的测试浓度下,化合物Ic,Ie和Il对苹果轮纹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均超过93.0%,优于血根碱并与百菌清相当.化合物Il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率为83.3%,远优于血根碱(64.2%)和百菌清(57.7%).另外,化合物Il对5种病菌的抑制率高于血根碱.
为了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更好地获取移植干细胞的命运信息,制备了一种能同时实现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影像探针。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第1嵌段为叔丁氧羰基保护的2-((叔丁氧羰基)氨基)丙烯酸乙酯的均聚物,第2嵌段为短链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五氟苯酚丙烯酸酯的无规共聚物,再通过氨解和酰胺化反应为聚合物修饰上双功能螯合剂DOTA和近红外染料Cy5.5,通过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并螯合G
研究了不同水热老化温度对钾(K)中毒0.4K-Cu-SAPO-18样品的结构及其NH3-SCR(NH3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还原技术)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中毒对样品结构影响较小,但明显降低了其NH3-SCR性能,在350℃时,K中毒样品0.4K-Cu-SAPO-18的NO转化率为65.88%,明显低于未中毒Cu-SAPO-18样品的90.85%.水热老化温度明显影响催化剂的结构,减少了活性位点,降低了表面酸性.随着水热老化温度升高,催化
3d过渡金属修饰是改善石墨烯储氢性能的最有效途径,但仍存在金属团聚和H2解离导致难以脱附的问题.提出了B/N掺杂单缺陷石墨烯(BMG/NMG)的策略来避免以上两个问题.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N掺杂可以使Sc,Ti,V与石墨烯的结合能提高3~4倍,B掺杂可以将Sc与石墨烯的结合能提高3倍.Sc/BMG和Sc/NMG吸附的第一个H2不会解离.Sc/BMG中Sc吸附5个H2,平均氢分子结合能为−0.18~−0.43 eV,并且可以通过在同侧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