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数学活动的反思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_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玩的棒棒”是农村幼儿园组织的一次数学观摩活动,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学习1~10的点数”,方法是“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树枝、竹棍、筷子、土豆、萝卜等,让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边玩边学数数”。教师提供的材料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只见他们先用棒棒拼出各种图形,然后将棒棒作为连接物拼接在土豆、萝卜上;接着,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用这些材料拼出机器人、警察、飞船、火箭等各种造型。幼儿摆弄材料时,教师逐一指导,询问幼儿拼的是什么,当时是怎么想的,同时引导幼儿数一数用了几根棒棒。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操作兴趣浓厚。
  活动结束后,组织了观摩教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对他们启发很大。首先是在材料上,他们没想到这些农村随处可见的“土材料”可以作为幼儿的学具,而且这些看似不值钱、不漂亮的东西居然对幼儿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他们认为打破了以往教师教、幼儿学,教师操作、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发挥想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也提出了这个活动的不足:这个活动的“数学味”少了点。作为一个数学活动,幼儿的兴趣却在拼物体上,点数要求没有得到落实。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数学活动应如何体现“玩中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比较、体会和逐步理解的过程,怎样将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又怎样将幼儿的玩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呢?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应注意两点:一是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二是引导幼儿在现实的、丰富的情境中体会和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活动中首先应该是观察者,观察幼儿在数数方面的已有经验;然后是指导者,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分组指导,教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接着是参与者,与幼儿共同研究用什么方法记录自己拼的东西用了几根棒棒、几个萝卜、几个土豆等,这样幼儿才能在操作中感知学习,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