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灵对话说起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3813568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陈莹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我想谈谈以下三个方面的听课体会。
  一、观照与自然的交流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没有自然,就不会有我们人类。我们时刻在体验着自然,也在不断地理解、探究着自然。本堂课,陈老师选定“清明”这个特定的时节,创设了一个“与自然对话”的生命场域,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在感受自然、观照自然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再现了生命的交流与碰撞,从幼稚变得成熟,从肤浅变得深刻。这一写作教学过程也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他们共创人生体验,共缔心灵之约。
  应该说,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感受自然的作文,首先,得选定所要感受的具体自然景物;其次,要对所感受的自然景物精描细绘,摹出其特點,切忌为了感受自然而感受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刻画自然景物的特点,体悟自然的灵性,欣赏自然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并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自然的理解,最终达到人与自然沟通的境界。
  二、强调过程的价值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课堂写作应该还学生真正的作者地位。写作过程也是学生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写作的导师,而不应成为居高临下、控制学生思想的权威。教师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情绪表达的“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我们欣喜地看到,陈老师的这堂“对话”写作指导课改变了教师写作权威的角色,教师单方的讲解被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所取代。写作的内容,层意的推进,都在精彩的对话中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的写作思维提供一个开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教师只是尽可能地掀起情感波澜,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撩拨学生的创作热望。
  注重“对话”的写作教学,能够促进而不是抑制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这个过程是感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而过程本身又犹如历险,是引人入胜的,它能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张扬,生命得到升华。
  三、关注生命意义的思考
  有人说,写作不仅是与自然、生活的对话,更是与生命的对话。这是写作教学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准则。陈老师的这堂课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俗的简单描绘,还要明白其背后的生命意义;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技巧,还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学生通过训练,感悟和体验到文章背后人的意义与写作意义之间的关系,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寻求他人的理解,实现彼此的心灵对话。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其实,写作教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激发学生自觉的写作热情。对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写作会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存的重要标志,并伴随一生。他能够在写作中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存在。巴西著名作家若热·亚马多也说:“我写作,首先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和一种不可战胜的欲望。既然是我的一种爱好,那我就不得不写。”当然,学生的写作不同于作家的创作,但将写作视为生命的一种形式,是我们的写作教学值得关注的理念。总之,这堂课构成了持续交互的动态语
  境,形成了一种生长性的“生态系统”。正因为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走向了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具有了更高的品质。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写作课固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但更重要的是动笔练习,因为写作课实践性很强,再好的思想都要化为具体的文字表达。因此,这堂课上,陈老师如果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段,交流一下,点拨提升;再写一段,再交流一下,再点拨提升......将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学达成度也许会更高,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点评人为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研训员)
其他文献
摘要  散文,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但是,目前散文教学的理论研究还存在缺位。文章以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的教学为例,从作者、教材编者的角度研究该文本的价值;再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为教学起点和落脚点,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链接,试图寻找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散文 文本价值 教学内容 《回忆鲁迅先生》  散文阅读教学的通则,是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散文的链接。那么
期刊
摘要  随着新高考英语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须顺应改革理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对标学科核心素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强化学用能力培养,优化学生语感与语篇能力,在初中阶段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  关键词  初高中英语 衔接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 学用能力  在强化核心素养与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应有何变革?本文拟从苏州市相关工作现状及新高考试卷
期刊
摘要  徐州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化学‘分层教学、动态调适’的策略研究”认为:在初中化学教学里,让学生以“本源”为基点,通过激发“兴趣点”、化解“矛盾点”、促进“思维点”等对知识“溯本求源”,激发他们心底深处的学习欲望,深刻理解学科知识,提高掌握知识点的速度,以清晰的条理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还学生一个“清明世界”,让他们体验到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  追本溯源 兴趣 矛盾 拓展  在
期刊
一、设计思路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人体的呼吸以及呼吸过程中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的呼吸作用的认识,还没有提升到学科知识的高度。本节课的设计中有大量的、层层递进的探究实验,旨在让学生在理性思维与动手实验的碰撞中,产生科学的火花,深刻明白科学探究的意义。同时,本节课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问题导学,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
期刊
编者按  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丁卫军倡导的“简约语文”教学主张已经走过10年之路。为了总结和推广“简约语文”研究成果,由南通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导师团、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发展共同体和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丁卫军简约语文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2019年10月22日至23日在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举行。国家督学、著名学者成尚荣先生等二十多位专家名师与来自全国的近350名一线教师
期刊
摘要  戏剧的文学要素、表演要素和技术要素,对学生提出了语言文字应用的要求,审美创造的要求,思维品质、文化传承的要求,这恰恰也是发展语文学科素养的要求。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戏剧创作与表演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课本剧《桃源新话》的创作表演印证了此观点。  关键词  学科素养 戏剧创作 桃源新话  统编教材在九年级下册安排了戏剧活动单元,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
期刊
【设计理念】  本节写作指导课旨在引领学生把目光聚焦身边的匠人,挖掘匠人身上的认真、敬业、执着等精神,传播、传承“匠人文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从身边的匠人聊起,说说自己对他们的了解;以名家作品为范例,引领学生如何描述匠人的手艺;提升立意,认识匠人匠心所在,明确写作目的。课前,要求学生了解身边有哪些匠人,听长辈们讲讲他们所知道的匠人故事。  【课堂实录】  一、聊一聊身边的匠人  (投影“匠”
期刊
【教学重难点】  1.梳理祥子的坎坷命运,感受祥子的前后变化。  2.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形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  【学情分析】  小说情节曲折,通俗易懂,但离学生所处时代和现实生活较为久远。教师引导学生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对形成小说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深刻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老舍先生的创作目的。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读过《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老
期刊
江苏省常州市初中数学何丽华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领衔人何丽华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曾获江苏省基本功竞赛、评优课和中小学教学竞赛一等奖,2019年在第十一届全国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中获得“最优秀选手”奖,现任常州市金坛良常中学副校长。工作室现有成员16名,来自金坛区各初中学校。  工作室确立了“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的研究项目,即在整体思维指导下,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
期刊
恰如姜露老师在课堂开始引用的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的那句话所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这句话很形象地概括了寓言的特点:故事中蕴含着道理,轻松中带着启迪。这是寓言的魅力所在,也是人们喜欢寓言的原因所在。而对于初中生来讲,这种形式的文体,学起来兴趣颇浓,难度不大,但也容易使课堂显得单薄平淡,表面热闹,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