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越南华侨参加革命往事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py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于1936年,祖籍中国福建省同安县,童年随父母侨居越南太原市谋生。1947年2月,由于战事紧张,11岁的我随全家从太原逃难到高平。10月,遇到中國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又称两广部队,代号“越北部队”)。因为当时我的二叔郭汉(又名郭星汉、郭良采)、三叔郭天世、大哥郭明华都在这个部队,于是,我和祖母、母亲、婶婶、二哥、三姐6人便也参加了这个部队,并随部队回到祖国广西。
  1948年我随部队到云南,以后一直在文山地区战斗和生活。参加革命后,我做过油印员、秘书、云南省文山地委办公室副主任、文山县委书记等工作。现将我所知道的20世纪中叶越南华侨参加革命的情况整理如下。
  据资料记载,中国人侨居越南的时间至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清朝外交官张德彝路过西贡(今胡志明市),时值中秋,他在《航海述奇》中写道:“两岸华人,哗拳饮酒,打鼓吹笛,土人高歌,鸡人击析,宛若故乡。”20世纪中叶,在越南抗法抗日抗美救国的峥嵘岁月里,很多华侨又和越南人民一起,参与了抗法抗日抗美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的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那时的旅越华侨到底有多少,笔者目前没有找到准确的文字记载。有人估计约有100万,其中约有80%居住在越南南方,约有20%居住在越南北方。
  旅越华侨,主要来白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其次是四川、云南、湖南、浙江等省。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在越南的华侨纷纷开展抗日救国的各种活动。尤其在越南北方,这种活动一浪高过一浪。如学校组织学生上街进行抗日宣传,组织学生演出抗日话剧、活报剧,印发宣传抗日的传单,等等。在太原市,一些华侨还直接参加抗日的战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侵越日军并没有立即放下武器。驻扎在太原市的日军也是如此。8月17日,越南共产党领导的越南解放军进攻太原市,命令日军放下武器,但他们不投降,而且拼命抵抗。几个日本兵营很快被攻克。惟有一个兵营迟迟不能攻克。这座兵营,易守难攻。凭着有利地形,日军虽然只有一个班驻守在这里,但已经向外打死打伤解放军和过往居民多人。这座兵营,就设在华侨郭汉家的背后。在郭汉家楼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兵营内的情况。郭汉当机立断,马上请越南解放军到家里楼上,居高临下打击日军,使这座兵营最终被越南解放军攻克,解放了太原全市。1946年3月8日,胡志明听说郭汉帮助越南解放军攻克日军据点的事迹后,特在越南河内主席府亲切接见他。一进入主席府会客厅,郭汉便很有礼貌又很亲切地称呼:“胡伯伯好!”因为胡志明终身未娶,无论是越南人民或旅越华侨,都喜欢这样尊称他。
  胡志明微笑着和郭汉握手,让座。首先简要询问了郭汉的一些家庭情况,然后说:“去年解放军在太原攻打日军据点时,幸亏你们给了很大帮助,不然不知还要牺牲我们多少同志和同胞。”
  郭汉忙答:“那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的。我只是做了我理应做的一件小事,胡伯伯日理万机还把它记在心上,我们实在不敢担。”
  胡志明又说:“你是太原几个进步华侨团体的领袖吧?!”
  郭汉忙说:“承蒙同胞们的信任,选我做总负责人,够不上称领袖。”
  “总负责人和领袖的意思差不多嘛。”胡志明爽朗地笑笑说,“华侨团体在组织活动中,有什么困难或问题需要我帮忙吗?”
  郭汉答道:“谢谢胡伯伯关心。我们的活动经费没有困难,都是大家凑的钱,用多多凑,用少少凑。华侨和当地越南同胞相处也很融洽,就像兄弟一样亲密无间,没有什么大的矛盾。”
  胡志明听后说:“没有大的矛盾很好!小的矛盾也没有吗?我听人说,前几天太原华侨儿童团和越南太原少年先锋队在给解放军慰问演出时,为了谁先演出的事,曾经闹过矛盾,有这事吧?”
  郭汉答道:“有这事。当时就解决了。大家都是出于好心,都想早一点演出。最后解决办法是你演一个节目,我又演一个节目,轮流演出。胡伯伯日理万机还心里挂着这件小事。兄弟姐妹之间还有斗嘴吵架的时候嘛!这不算什么矛盾。”
  胡志明严肃地说:“小小矛盾也得注意呀。不然小矛盾会发展成为大矛盾。这样吧,我给你签署一封介绍信,遇到类似问题或矛盾你也好解决。”
  说完这话,胡志明在“巴比”牌打字机上放上一张纸,亲自用两个灵巧的手指头,专心致志地“叭叭叭”打起字来。不到3分钟,一张越文介绍信就打印好了。胡志明用钢笔签上自己的名字,又吩咐秘书盖上公章,最后亲手交给郭星汉。内容大意为:
  我谨向各地方负责的兄弟们介绍郭星汉先生是太原的华侨代表。如果在华侨和越南人之间发生什么纠纷,你们应该直接与郭星汉先生联系,以华越友好的立场共同解决。
  注:郭星汉即郭良采,准予携带武器自卫。
  郭汉接过介绍信,立即感动得眼里含着泪花。直到这时,他才意识到胡志明主席请他到主席府是为了两国人民友好相处的大事情。在以后漫长的战争岁月里,郭汉一直把胡志明签署的介绍信带在身上。在与越南革命者联络时,在为华侨办理各项事务时,以至后来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粤桂边纵队、桂滇黔边纵队、滇桂黔边纵队在越南境内筹集经费、粮食等物资时,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越南抗法斗争全面开展后,经越南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商议,中共广东南路特委曾派出多人到越南北方做华侨的工作,在华侨中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党支部,动员和组织华侨参加中国革命和越南革命。越南华侨和越南人民一起,共同抗击法帝国主义侵略者。如太原市,1945年底就有中共党员在华侨中做工作。1946年在太原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支部书记朱,山。我二叔郭汉在河内、太原接触了中共派到越南工作的张健民、安朗等同志,在他们的启发帮助下,于1946年正式参加了革命,1947年4月6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太原华侨中第一个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人。另据李兴同志回忆录记载,1946年在越南北江省,在华侨青年和华侨学生中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两个中国共产党支部。   为了做好华侨的工作,中共广东南路特委还专门建立“越北华侨工作委员会”。参加这个委员会的有余明炎、廖冲、饶华等同志。
  中共和越北華侨工作委员会在华侨中做了大量工作,华侨在党的教育和影响下,做了大量有益于革命的事业。我知道比较重大的事有:
  一是组织进步团体。如在太原市就有6个华侨进步团体:1945年10月组织的“越南南洋华侨协会太原分会”,理事长郭汉:1946年6月成立的“太原省中华会馆”,会长郭汉:1946年11月组织的“太原省华侨民主青年进修社”,社长郭汉,参加这个组织的有20多人,以后全部参加了革命,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7年3月成立的“太原省华侨妇女会”,会长梁芳(郭汉的妻子、我婶婶),参加这个组织的有40多人,以后绝大多数参加了革命:1946年11月组织的“新民主主义同志会”,会长郭汉:1947年3月成立的“越南战时华侨筹账会太原分会”,会长郭汉。1947年7月以后,居住在太原的华侨大多数人参加了革命或疏散逃难到别处,这些群众组织自然解散。越南北方的其它省份,凡有中共活动的地方,也都组织有华侨进步团体,教育华侨热爱祖国,积极支持祖国的解放战争和越南革命事业。
  二是出版进步书刊,传播革命理论和进步思想。在河内,出版有《华侨生活》杂志,有毛泽东著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朱德著的《论解放区战场》,艾思奇著的《大众哲学》等。这些刊物和书籍,除在河内发行外,还发行到太原、高平等地,在华侨青年中广为流传和组织华侨学习,影响很大。
  三是郭汉还以“中华会馆”会长的名誉,向国民党河内总领事馆领取“华侨国籍证”,供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进行革命活动使用。太原华侨小学的几位教员,如苏霞(后改名苏少琳)、苏剑明等就是共产党派来的。
  四是郭汉的家从1946年以后,实际是中共在太原的地下联络点和交通站。也是太原几个华侨进步组织的集会地址。中共广东南路特委的许多负责同志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如特委书记周楠(后任粤桂边纵队政委、桂滇黔边纵队政委)曾在这里居住两个月,并多次在郭汉家楼上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工作。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庄田、副政委郑敦、侨工委负责人廖冲、余明炎、唐超、饶华等同志都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在太原市工作的和路过太原市的许多同志如朱仁山、杨坚、苏剑明、苏霞、张建民、何芬、何英、王惠莲、林青、陈锦、黄奎、吴锡汉、林一鸣、郭芳、朱同、李廉东、沈德等都在这座楼房住过。有的参加了一些会议。
  五是在广大华侨群众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革命教育。如1947年6月,在中共党支部书记朱仁山的带领下,杨坚、苏剑明、郭汉、苏霞等人和太原华侨民主青年进修社成员共20多人,到共产党华侨工作重点县左州县同共产党在当地建立的华侨妇女、青年、武装自卫队等组织一道,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活动。由郭汉以侨团负责人的身份,召开群众大会,发表《告全省同胞书》,进一步号召和动员全省侨胞,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周围,坚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和蒋介石,为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而奋斗。同时还宣传越南“八月革命”(从日本侵略军和法国殖民者手中夺取了北部政权)的意义,宣传越共的政策,教育华侨和越南人民友好相处,支持越南革命。
  在越南革命重要根据地太原省左州县,组织有华侨自卫武装,共有近百人。这支队伍,以后与芒街、宣光、北江、广安、宁海、高平、鸿基、谅山等地的华侨武装汇合,参加中共在越南北江省所建立的华侨武装自卫团(又名越北东北区华侨民众自卫团)。这个自卫团是越法战争在河内、海防打响以后,由余明炎、庞白向越共中央建议组织的,得到胡志明主席亲笔批示同意后,余明炎和庞白即在海防附近地区进行发动和组织华侨工作。初时只有十余人和七八条枪,后来队伍在广安省左堆到汪秘的公路岗模村边伏击了法军军车,打死法军数十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及罐头食物。这一仗,为组建华侨武装奠定了基础,以后逐步发展壮大。1947年9月以后,华侨武装自卫团又演变和改编为“越南国家军队独立中团”。独立中团人员最多时约有1000人。其骨干都是原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的干部,其成员主要是越南华侨,也有少数越南少数民族。第一张布告上署名的团长是黎汉威(后李鸿基)、团政治委员余明炎、副团长黄德权、政治处主任庞自。后余明炎等同志奉命调回中国。团领导班子调整为团长黄炳、政治委员庞自、副团长黄德权、政治处主任方野。独立中团党委书记庞自,党委委员黄炳、方野、罗北。1948年初,经过整编,中团下设两个小团。第一小团团长庞殿勋,政治教导员罗北。第二小团团长王益,政治教导员张贤。他们都是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一团派出的人员。这支部队,活动于敌后和前线,担工作队和战斗队的任务。受双重领导。既受越共和越南解放军总司令部的领导,又受中共滇桂黔边区党委的领导。其任务也是双重的。即既承担抗法援越任务,还有支持祖国边区斗争的责任。其给养、弹药、被服等均按越南部队待遇由越方供给。这支部队,从1947年秋建立起至1949年秋的时间里,和越南人民一起和法国殖民主义者进行过数十次战斗。其中著名的有1948年冬发动的越北东北区冬季战役。此役由第一战区司令员黎广波(越方)率越军第五十九中团、第九十八中团和独立中团共3个团,向敌军发动进攻。目的在于破坏法军控制的1号、4号、13号公路的运输,巩固东北区抗法根据地。独立中团由黄炳指挥,主攻冷滩等据点,全歼敌大队长沈季波以下100多人。又配合越军两个团攻克法军重要据点安州。还有一次,独立中团在林架伏击法军,击毙法军20多人,俘虏中尉军官1名,缴获六○炮1门等。独立中团在海宁省,先后还拔除敌人据点南寺屯、唐化屯等处,歼敌80多人,缴获轻机枪1挺和步枪弹药一批,使根据地日益巩固发展,受到越南国家军队总部的表扬。1949年秋,参加这支部队的,一东南路解放军第一团的人员和在越南参加革命的华侨,绝大多数奉命回到祖国参加解放战争,少数同志根据越共向中共的要求继续留在越南帮助越南革命。   1946年初,经中共华南分局批准,广东南路解放军第一团进入越南整训。与此同时,中共广西省工委也成立了中共桂越临时工委。工委书记林中。工委决定在中越边境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为了适应斗争需要,首先在北江省组建一支华侨武装志愿队。指定李兴(又名李文昌)任队长,郑继广(广东南路派来的干部)任指导员兼军事教员,赵源任文化教员,陈志礼任联络员,华侨党员黄胜兴任越语翻译,越南政府派来的干部黄文碧任越方联络员。这支部队,开始时只有22人,武器大部分由华侨捐助,越南配备给1挺轻机枪。后来逐步发展到有100多人的华侨武装大队。大队长潘世儒。下设3个中队。中队长黄世奇、王业新、周永新。这支部队的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护粮支前,参加抗法战斗。1947年初,部队驻扎在抗法前线安州街,法国一架飞机低空扫射,引起大家满腔怒火,纷纷抬起手中武器向敌机还击。机枪射手潘敬崇把机枪架在一个战士肩上向敌机射击,拿步枪的同志也走出战壕向敌机射击,组成一个火力网,敌机终于被击中,机尾冒出长长的黑烟,摇摇摆摆地向南逃循,最后坠落在海宁省的荒野中(当时有越南报纸报道证实)。这一仗,华侨部队也牺牲8人、重伤1人。1947年2月的一天,法国殖民军指挥的雇佣军陈威庭部40多人窜入燕项、寨交一带进行骚扰,烧杀抢掠群众,越南部队在寨交村附近阻击,打了半天僵持不下。华侨部队闻讯后,赶去增援,冲到敌人侧背阵地,封锁了敌人退路,形成包围形势。杀伤部分敌人。迫使敌人突围逃回安州,保护了群众。1947年10月,参加华侨武裝大队的多数同志奉命回国参加解放战争,留下少数人在越南继续参加抗法战争。
  除了以上两支以华侨为主的武装部队外,越南北方还有很多华侨参加了革命部队。其中参加桂滇边部队的约有300人。郭汉就曾组织动员过太原市区和太原附近的上百名华侨参加革命军队。我们一家13个人中,先后有9个人参加过革命军队。即郭汉、梁芳、洪氏进、陈玉清、郭天世、郭明华、郭明强、郭素勤、郭明进。当年在华侨中,一家人有几个人参加革命的情况很多。据不完全统计,1947年至1948年间,越南河江市区参加革命的华侨青年约有30人,占当时河江市区华侨青年总数94人的32%。靠近河江省的宣光省,参加革命的华侨青年也有30人左右。
  参加革命军队的华侨,绝大多数都能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勇敢战斗,经受了战争年代的艰险战斗和艰苦生活的考验。有的还为革命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如1947年9月,法军伞兵部队突然占领北干,当时正在北干工作的太原7位华侨青年被他们抓去活埋。这7个人是:郭天世(我三叔)、郭忠信、郭忠慧、花中华、宁保丰、关碧莲、关碧英。河江省华侨杨俊生,1948年有一次因工作需要过河,晚上没有人渡船,他自己就游泳过去。没等游到对岸就溺死。回到祖国在云南战斗中牺牲的,仅我知道的就有6人,他们是:
  郭明强(我二哥)。1947年10月在越南参加革命,在粤桂边纵队参谋部工作。1948年在云南罗平县一次战斗中牺牲,年仅15岁。
  刘坚忠。1947年9月在越南参加革命,在立功大队第一连任排政治服务员兼文化教员。1948年底在云南丘北县一次战斗中牺牲,年仅21岁。
  胡赞威。1947年9月在越南参加革命,1948年底在云南丘北县一次战斗中牺牲。
  黄碧英。1948年1月在越南参加革命。1948年任立功大队卫生员时,12月14日在云南省西畴县芹菜塘附近的观音垡战斗中因抢救伤员英勇牺牲,年仅17岁。
  李正洪。1947年9月在越南参加革命。在云南省麻栗坡县任护乡队中队长.1949年6月在董干(栗坡县董干镇)剿匪战斗中牺牲。
  张玉珍。1948年在越南参加革命。1952年任云南省文山专区医院护士时,被抽调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JO五师到中越边境剿匪。当年部队驻扎在越南河阳省黄树皮县,5月17日法军飞机来偷袭,张玉珍为抢救一伤员不幸被敌机扫射中弹牺牲。年仅22岁。
其他文献
  
一天,老虎对猴子说:“听说人是你们猴子变的,但我劝你千万别变成人。”
我特别爱司汤达,因为只有在他那里,个体道德张力、历史张力、生命冲动合成单独一样东西,即小说的线性张力。  我爱普希金,因为他是清晰、讽刺和严肃。我爱海明威,因为他是唯实、轻描淡写、渴望幸福与忧郁。我爱史蒂文森,因为他表现为他愿意的那样。我爱契诃夫,因为他没有超出他所去的地方。我爱康拉德,因为他在深渊航行而不沉入其中。我爱托尔斯泰,因为有时我觉得自己几乎是理解他的,事实上却什么也没有理解。我爱曼佐尼
他三岁时,当地流行小儿麻痹。他被感染了,在等死的状况下挣扎。退烧后两条腿都萎缩了,养母和姐姐们还笑他:“你这辈子只能够像虫一样在地上爬。”没有人帮他复健。只把他放在一个角落里,让他每天看着天花板。   他想要自己爬行,养母要他死了这条心,说他将来只能乞讨。他从小聪明。虽然那时只是个幼儿,别人的嘲笑,他都听得懂,暗自发誓要脱离这个没有归属感的家。为了避免她们的打击,他等半夜养母和养姐睡着了,才一个人
小约翰·D·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的儿子)一直认为自己是父亲巨额财产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他把博爱当作毕生的事业,一生中为公共事业捐献了5000多万美元。他曾经出资修缮凡尔赛宫,设立了阿卡迪亚和格兰德泰顿国家公园,捐献地皮给联合国在纽约设立总部。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在1920年5月1日写给儿子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的一封信。小约翰·D·洛克菲勒当时46岁,在信里他为14岁的儿子列出了
血性即勇气,尤指刚强好义个性品质鼓荡起来的勇气。担当,心怀初心使命,肩负责任道义。  有血性無担当,不过是鲁莽的匹夫之勇:有担当无血性,担当只是负担。血性与担当,源自人对自身所承担责任、使命的认知与忠诚、信守,二者互为体用,孕育伟大的时代精神,催生时代的英雄和英雄的时代。  救国救民,让中国人民站起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使命担当。在那个血与火的时代,无数志士仁人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披荆斩棘,
《小红马》这部作品发表于1937年,是约翰·斯坦贝克最好的作品之一。这本书由四个短篇小说组成,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联系,主人公是加利福尼亚山区牧场的一个名叫乔弟的少年。
世界上开头第一本书,是什么样子的呢?  据说从前有过一个好事的人,他想在全世界每家图书馆里,去找寻这第一本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铁道T程技术部队。战时,担负战区的铁路抢修、抢建任务,保障军队的机动和作战物资的输送:平时,主要参加国家铁路建没。其前身是1945年8月由人民解放军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1953年9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从此,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  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铁道兵逢山开路、
编者按:  本文作者杨清嘉是今年江苏省高考的文科状元,她的语文考了141分。这篇“好奇心”就是她高考的现场作文。  她的语文得此高分并不意外,她的语文老师说,“书籍,给了她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古今中外,文史哲艺,都有涉猎,而给她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学。……一部《红楼梦》给了她无尽的文学滋养。”  希望看过此文后,广大中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一点启发。    从今天开始,撷一缕阳光,品一杯佳茗,做一个怀抱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