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血回输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10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术中接受异体血回输的51例患者作为异体组,接受自体血回输的52例患者作为自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白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5年内复发率、无瘤生存率.结果 自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异体组短(P0.05).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患者血常规指标,避免免疫抑制,但对并发症、复发率、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是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少见类型,临床危害性大.TDAVF可表现为丘脑、小脑、脑干、脊髓受累的急进性神经功能障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静脉引流区域血管源性水肿伴出血、异常血管流空影、静脉窦不显影对TDAVF诊断有提示意义.TDAVF确诊依靠DSA,及时手术是良好预后的关键.作者回顾性分析3例TDAVF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分享诊疗经验.
卒中是我国居民首位的致残、致死病因.我国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为降低脑血管病危害,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医疗实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自2012年起积极组织开展中国特色卒中中心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推动了我国卒中防治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的改革.《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作为系列专著的第二部,详细叙述了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的历程,并汇总了2019年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效.
儿童型脑动静脉畸形少见且复杂,是儿童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相较于成人,其结构特征、自然病程尚未完全明确,治疗策略仍有争议,其治疗方式目前主要包括介入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显微外科手术、综合治疗.随着材料学及介入技术的不断进展,血管内介入治疗已从原来的辅助治疗转变为脑动静脉畸形主要的治疗方式.该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儿童型脑动静脉畸形的结构特征及介入栓塞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膀胱癌患者大幅度增加.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但其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时间长、围手术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高龄患者合并症较多,器官功能减退或代偿不全,能否耐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尤其值得关注.近年来,通过术前仔细评估高龄患者的总体状况,采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等微创技术,提高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技巧,优化手术步骤,将复杂手术程序化、简单化,提升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使高龄患者有更大的生存获益.
肢体抖动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S-TIA)作为TIA的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或单肢短暂的颤动、抖动、扭动等不自主运动,常由患肢对侧前循环责任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作者报道了1例合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LS-TIA患者,该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左侧肢体抖动.头颈动脉存在多发性狭窄,其中右侧大脑前动脉A2段闭塞,双侧大脑中动脉轻至中度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完全型盗血,CT灌注成像显示右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灌注减低.患者临床表现与血管狭窄程度不完全相符,作者分析其非典型诱因导致的血流动力学
近年来,血管内治疗(EVT)作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在患者的术前评估、术中病变处理策略及围手术期的管理上均取得较多的研究进展,尤其在EVT后血压管理方面,开展了颇多研究.但由于目前尚缺乏关于EVT后血压管理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因此EVT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策略尚不明确.笔者就当前EVT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EVT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的认识,并为制定合适的血压管理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随着舒适化医疗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眼科手术在监护麻醉及全身麻醉下进行.接受眼科手术的患者多为小儿及老年人,合并症较多,对麻醉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眼科手术短、频、快的特点使其日益向日间手术发展.麻醉医师需大力发展多样化、个体化、可控性强的监护麻醉,同时进一步提升眼科日间手术麻醉的规范化管理,推动我国眼科日间手术的发展.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心房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4例心房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与心房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及治疗相关的文献.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既往史、临床症状、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包括随访方式、时间及随访结果)等,影像学资料包括颅内动脉瘤个数、部位及形态、大小(最大径、瘤宽、瘤高)等.4例心房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均采用介入栓塞治
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Ts)是中性粒细胞发挥细胞外功能所产生的由游离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网状结构.NETs生成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激酶3-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等凋亡通路,并根据其生成是否依赖活性氧及是否导致中性粒细胞死亡分为“致死性”“非致死性”NETosis等模式.NETs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及血栓形成期的炎性反应关系密切,并影响血-脑屏障功能及血管再生.此外,NETs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并可加重缺血性卒中的损害.作者综述了NE
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复合体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诊断的金标准为经典的菌种培养及鉴定,但其耗时较长,且结果易受杂菌影响,不利于临床的快速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血清学及免疫研究的深入,涌现出一系列快速的诊断方法,如基于PCR的一系列诊断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孢子丝菌皮内试验等;孢子丝菌病的治疗有新进展,如传统治疗药物的新发现、治疗的新手段、新药的研究等.该文围绕孢子丝菌病诊断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