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丝出炉记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li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肯定吃过炒土豆丝吧,但是你们绝对没吃过我炒的“阿氏土豆丝”。什么?你居然不信我会炒土豆丝?我可没吹牛,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土豆丝出炉记。
  首先,老妈拿出一个椭圆的土豆和一个双头的刨子,我就开始在妈妈的指导下用刨子刨皮,开始我小看刨子的威力,心不在焉,结果一下就刨在了手上,还好伤情不重。这下子我认真了起来,一手紧紧拿着土豆,一手拿着刨子从上往下,小心翼翼地把皮刨下来,一会儿就把皮刨得干干净净。接着妈妈又叫我用刨子的另一头刨丝,“唰唰唰”,几根纤细的土豆丝落了下来,用水一冲,就根根分明。终于刨完了,我点上火,倒油。土豆丝下锅之时,我兴奋地唱着:“左三铲,右三铲,土豆翻翻,调料翻翻,挥挥铲子我们来炒土豆……”过了一会,我放了点醋和盐,香喷喷的土豆丝出锅了!妈妈吃了,说我做得好吃,我得意忘形地想:果然是一道宇宙霹雳绝世精彩好菜啊!不过做这道菜可不容易呀,我不禁想起了妈妈平时除了做菜还做很多家务,多辛苦啊!我今后一定要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还要争取多做几道“阿氏大菜”。
  (指导老师 张孟婕)
其他文献
走在校园的小路上,不经意地从地上捡起了一片树叶。这正是一年四季都守护在校园中的榆树的叶子。  这片叶子很小,叶脉还那么细,叶片上还有一些浅绿色小点儿。这片叶子的样子虽不是很可爱,却让我看到了树叶即将入土化为树木养料的现实。  于是,我加快了脚步,来到了校园的榆树旁边,看见那树枝上叶子正在顽强地向上伸着脑袋。伸出手触摸它们,感觉手心手背都很舒服,像妈妈在抚摸自己的手一样,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原来叶子上
期刊
假如把古典文学中的“笑”,汇编成一部《笑典》,那一定是部了不起的煌煌巨著。“仰天大笑出门去”“回眸一笑百媚生”“醉卧沙场君莫笑”“桃花依旧笑春风”……唐诗似乎已经把“笑”这种表情写到了极致,然而到了明清时代,小说又盛行起来。于是,“笑”声不断,精彩连连。  悟空的“笑”  美猴王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有很多经典台词,更有不少招牌动作。他除了常作出“抓耳挠腮”状以外,最喜欢的恐怕就是“笑”了。在“三打
期刊
说到扬州,能够联想到的美好东西太多啦!风景秀丽的瘦西湖,香气四溢的扬州炒饭,肥而不腻的狮子头……如果你们参观过扬州博物馆,是否留意过那里收藏的一项精美传统工艺——扬州漆器呢?如果没有,这就和我去欣赏一番吧。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扬州是中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漆器的重点产区。扬州漆器主要选择木、玉、石、骨、金、银、贝等千余种优质材料为原料,制成屏风、地屏、桌椅、文房
期刊
“我”的爸爸突然决定去学篆刻,难道是突然“喜欢”上篆刻了吗?  一学期的书法课又要结束了,最后的作业是写一幅作品。老师对我的作品比较满意,美中不足的是落款处没有印章。  有一天爸爸对我说:“要不我来学习篆刻,为你刻章吧?”我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爸爸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可是爸爸却一本正经地开始在电脑上寻找篆刻方面的视频学习。过了一段时间,我问爸爸学得怎么样了,爸爸说:“篆刻看似简单,实际难
期刊
“人人都说家乡好”,让我们跟着高一禾的脚步,来看看“诗城”马鞍山有什么好玩的吧!  说起家乡,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这句话形象地说出了马鞍山市“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秀美风景。诗人李白也沉醉于这里的湖光山色,选择马鞍山作为他的终老之地,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诗作,也给马鞍山带来了“诗城”的美名。  采石矶是马鞍山最著名的风景区,它的形状好像一只大螺蛳,所以也叫翠螺山,“翠螺出
期刊
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充满力量的好书。推荐给大家看,就是盼望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样,立志成为友善的人。  1975年的阿富汗,平静祥和,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一起看电影,一起参加斗风筝比赛,形影不离。那时,天空翱翔着无数鲜艳的风筝,孩子们尽情尖叫,开怀大笑。但是,没过几年,他们的家园先被苏联武装入侵,又被塔利班血腥统治。阿富汗成了灾难深重的国家,两位少年的友谊也
期刊
黄山景区的黄山松比比皆是,怎样才能写出黄山松的“奇美”呢?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点写”就是选取黄山松中最典型、最有特点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作为着力刻画的对象。作者在“点写”时妙在什么地方呢?  善用修辞,写得精彩。为了写出三大名松的“奇”,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迎客松“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陪客松“陪同游人观赏美丽
期刊
最近,小诺的学校来了一批美国学生参观交流,班主任布置了任务:周六每人领一个洋孩子回家“互学互助”,还要让对方了解我们国家特有的一些文化传统和习惯。  小诺在饭桌上一边咬着筷子一边犯愁,嘀咕道:“做什么呢?书法?可我那字,也不能看啊!”话还没说完,嘴里咬的筷子“啪嗒”一声,掉桌子底下去了。  爸爸笑眯眯地瞄了一眼钻桌底下捡筷子的小诺,慢条斯理地说:“不如你就给他讲讲筷子吧!”  “筷子?”小诺撇撇嘴
期刊
“天眼”,当然不是天的眼睛。它是什么呢?“天眼”实际上是一种高分辨率侦察卫星,也叫间谍卫星。它们飞行在大气层外,“监视”着地球上的一物一景,为人们提供更高远的视角。  “高分二号”——功能定位  说到中国“天眼”,怎能少得了“高分二号”呢?它可是我国第一个突破亚米级的民用对地观测卫星!2014年8月19日上午11时15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中国“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民用遥感卫星正式
期刊
站在岳麓山脚下,望着漫山遍野苍翠的枫树,心中不免有些失意,看来我们来得太早了,眼下秋意未浓,枫叶正绿,用红叶做贴画的计划是要落空了。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神情,我立刻提醒自己,不能让孩子失望,我要带孩子们去捕捉这暖秋的别样之美。  我告诉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心怀美好,用心去发现,就一定能找到别样之美,或许还有宝藏呢。  在我的鼓励和诱惑下,孩子们马上兴奋起来:“冲啊,找宝藏啦。”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