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委婉语的认知视角解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委婉语是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对委婉语的研究是多学科、多角度的。委婉语作为交际过程中由心理变化引起的语言现象,对它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分析其认知因素。本文从认知视角对英语委婉语进行分析,为深入理解英语委婉语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认知视角 英语委婉语 原型范畴 隐喻转喻
  在日常交际中,委婉语有助于协调人际交往关系,掌握委婉语相关知识能有效化解交际中的误解与冲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委婉语的研究多从语用学、语义学和修辞学视角出发,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对英语委婉语进一步解读,分析英语委婉语产生的认知因素。
  一、委婉语与认知语言学
  委婉语产生于禁忌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一直吸引学者的关注。委婉语在英文中称做“euphemism”,词缀“eu-”意为“pleasant,good”,而词干“-pheme意为“speech”。顾名思义,委婉语就是“good/pleasant speech”[2]。“委婉”從词源来看是表示“好听的话”,可以理解为在人际交往时不直接表达说话人的话语意思和感情,而是选择使用更隐晦更间接的表达。委婉语一般用来替代粗俗不雅的禁忌语,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以往对委婉语的研究主要结合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忽略交际中人们的认知因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是人类进行认知的结果。语言的发展对认知有着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语言的产生使得人类的认知得到巨大的发展。认知和语言具有天然的联系,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因此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知语言学通过认知角度研究语言现象,从而揭示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因素。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认知因素,人们总是出于一些心理考虑而使用委婉语,而这些心理考虑则与认知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及隐喻与转喻理论,分析英语委婉语实例,系统阐释英语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及认知理据,促进对英语委婉语的理解和应用。
  二、认知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
  (一)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
  范畴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属性,对一类事物进行划分,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原型范畴理论是建立在体验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以原型为心理参照,其内部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范畴理论。因此,其范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其内部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具有开放性[3]。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言主体对于词语语义的选择在原型范畴理论上来说是一个由中心向外辐射的语义范畴,偏离原型的、处于语义范畴边缘的词语即委婉语。在同一语义范畴中,禁忌语具有最典型的特征,委婉语则以禁忌语为参照处于范畴边缘,并根据与原型成员的家族相似性高低决定委婉程度[1]。为了表达委婉,说话者会尽量使用处于范畴边界的语言,同时不能超过以禁忌语为原型的范畴。
  例如:在英语中,“poor countries”意为“贫穷国家”,这些国家最早被叫做“undeveloped countries”,意为“不发达国家”,后来又改称为“developing countries”和“emerging nations”。之后统称“less-developed countries”,意为“欠发达国家”。 “poor countries”是语义范畴内的原型成员,“undeveloped,developing,less-developed”与原型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属于这一语义范畴内的边缘成员,其发展过程是原型义项向边缘义项演变的过程,家族相似程度逐弱,委婉程度渐强。
  (二)隐喻和转喻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
  传统对于隐喻和转喻的看法是将它们看成语言表达上的一种修辞方式,但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认知隐喻或转喻理论为委婉语的生成提供了理据。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会把较容易认知、熟知的事物的特性投射到不熟悉的、难以认知的事物上,前者是始源域,后者是目标域,委婉语处在始源域,禁忌语处在目标域。也就是说,说话者会把委婉语中的特征系统地投射到禁忌语中,让禁忌语或与禁忌语相关的积极的成分得到凸显,而消极的成分得到隐藏。与隐喻理论一样,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也被认为是人类思维的方式之一,通过相关联的事物帮助人们对不熟悉或者复杂的概念进行认知。隐喻和转喻在本质上都是概念的,但不同的是,隐喻是基于两个事物间不同认识域的投射,而转喻只是在一个模型内的映射。
  下面列举英语中常见的委婉语,具体说明隐喻和转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作用。英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例如:“Death is to be with God”一句中,有关“死亡是和上帝在一起”的概念隐喻,源域是God,死亡是death。上帝的特征被系统地投射到死亡域上,凸显与上帝在一起的美好这一概念,掩盖与死亡的痛苦恐怖等的方面。这个概念隐喻将我们的认知视点转移到宗教信仰,凸显积极的方面,掩盖令人不快的方面。通过凸显或隐藏,使得原型义项的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典型程度减弱,削弱禁忌语与禁忌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达到委婉的效果。再如:英语中“to wash one’s hands”指“上厕所”。上厕所的整个事件包含去厕所和洗手等。不论是去厕所还是洗手,都仅是整个事件中的子事件,而转喻使得注意力从不雅的排泄概念转移到清洗概念上,凸显范围扩大,起到了掩盖不雅的委婉作用。
  三、结语
  英语委婉语是人际交往时不可缺少的一种语言形式,其含蓄的表达效果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通过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与转喻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能进行全面科学的阐释,促进我们对委婉语的深刻理解及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永忠.范畴理论和委婉语的认知理据[J].外国语言文学,2003(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根据教学难点、重点等一些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采用设置疑问的方法提出一些难度比较适中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出来,有效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促使孩子们用刨根问底的心态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在教师设疑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展开合作探究,实现能力、情感和认知的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设疑教学 合作探究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的主体,如何保障学生权利是“依法治国”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体现.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管理才能,让其参与到学校管理事务中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建立良好的
谈跨界,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精神范畴的“文化跨界”.事实上,文化跨界并不是当下唯一的跨界生力军.跨界不仅仅体现在文化“越位”带来的思维碰撞,它更多体现在时尚与创意的
期刊
期刊
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调动、激励,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出现在课堂中。可是对于才进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一些现状与分析  1.四人小组成员间不会交流。很多孩子坐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不愿
期刊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其建设力度的加大,合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工程造价十分重要.只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才能更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为国家节省投资.因此,需
11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施子海出席发布会并就“双创”、公车改革、电力体制改革、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热点问题进行回应与解读。  热点一:固定资产投资  1-10月,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37个,总投资18995亿元。其中10月份共审批核准了19个项目,总投资864亿元。包括农业水利项目7个,总投资136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慕课最大的特色在于“为可扩展性而设计”,而伴随着慕课的发展,围绕慕课资源的教学需求出现了SPOC平台,它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地方是更加侧重学习的不同环节,面向特定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