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禪之旅(下)

来源 :中国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qi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禪宗四祖寺。
  湖北 雙峰山
  道信
  四祖道信之前,禪宗沒有自己的道場。禪師平時除了在山洞打坐修行,大多時候住在別的寺院,偶爾閉壇傳法,但是沒法剃度。剃度只有本寺的方丈租住持,這不光是師徒傳承,還涉及到宗派香火。達摩與慧可在其他寺院開壇傳法稍稍活躍一點,結果惹來殺身之禍。禪宗沒有自己的寺院,傳法很難打開局面。
  禪宗第一道場
  公元601年,21歲的道信從82歲的僧璨手中接過禪宗衣缽成為四祖。不久,四祖道信離開天柱山,先去江西吉安隱居,再到廬山大林寺,總之不能在一個地方久留,原因禪宗在當時仍受到主流佛教的排擠。道信是武穴人,老家離黃梅很近,家鄉人請他回來,在梅川建了一個小廟。624年道信來到黃梅,發現雙峰山非常適合修行,開山建廟,取名幽居寺,禪宗才算有了自己的道場。皇帝得知道信的名聲,三次詔他進京講法,道信婉言謝絕。皇帝很生氣,再派人來,如果這次不去將取首極。道信站在山門前坦然引頸,消息傳回京城,皇帝幡然醒悟,封道信為國師。
  當時四祖手下有五百僧人,單靠黃梅的信眾供養難以為繼。道信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打破了印度佛教靠供養的傳統。從那時起雙峰山下,僧侶白天開荒種田,晚上坐禪修行,農禪並重,解決了最基本的生計問題,禪宗才有五祖、六祖,才有後來的「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才能在一次次朝代更迭的動亂中生存下來,躲過了一場場滅法劫難。
  淨慧長老
  四祖寺前,一座明代單孔石砌橋廊,水出橋洞十多米,便是懸崖,飛流直下三干尺。站在對面山上看,飛瀑、石橋、古剎、青山,一幅經典的中國山水畫。
  我到四祖寺那天,70名居士齊聚法堂,準備受菩薩戒。忽然,一位六十多歲的居士興奮地朝我走來:咦,你也來啦!雙手使勁地握住我的手說。他叫老杜,2010年四祖寺受菩薩戒時認識的,那時淨慧長老還在,受戒前一天晚上,淨慧請我們到他那兒喝茶,同去的一個朋友特別激動興奮,向我耳語,明天淨慧方丈受戒,我們都是老和尚明字輩的弟子,機會難得啊!我向老和尚請教生活禪宗,最後提了一個自己的問題。老和尚點頭,你說來聽聽。我說:明天受菩薩戒,我將成為你的在家弟子,這事我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她說:受戒是一種儀式,誰主持都代表佛,能否成為淨慧長老的在家弟子不重要,關鍵是心中有佛。哦,這個她也懂。老和尚笑了。
  明基方丈
  明基,東北人,學佛之前在一座發電廠工作,1995年他第一次聽到淨慧講法,第二年不顧家人反對出家當了和尚,他進了禪堂就不願意出來,修行非常用功。2003年淨慧把明基帶來四祖寺做監院。那年我來四祖寺拍攝雙峰禪堂,明基請示淨慧,我便有了珍貴的2分鐘拍攝。後來,淨慧把方丈的位置交給了明基。
  受戒開始,明基在僧侶的迎請下走出方丈室,進入法堂,誦經,逐一宣讀戒律,接着不停地跪拜。受戒結束,男女居士穿上簇新的咖啡色法衣,像高校畢業典禮一樣,站在法堂前留影。我與明基剛聊了幾句,監院崇頓過來找他,他聽了崇頓法師的彙報,簡單交代了一下,即刻動身去武漢。明基做了方丈,很忙,當家不容易。
  四祖寺山門往西,有毗盧塔,傳說是道信衣缽傳給弘忍的地方。651年道信圓寂,肉身置於塔中,又稱真身塔,是四祖寺保留最古老的建築。從毗盧塔再往上走是傳法洞,住了六十多歲的崇安法師。崇安邀我喝茶,問起出家的因緣。他說,2011年我去河北看趙州橋,順便到柏林禪寺,看了古佛道場,我就不想走了,住了一年,出家不成,又看了不少淨慧老和尚寫的書,南下黃梅四祖寺找淨慧老和尚剃度,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在四祖寺住了一年,仍沒有剃度,我再去找老和尚。老和尚沒吭聲。後來,明基以老和尚的名義給我剃度,仍是明字輩。第二年淨慧老和尚圓寂。
  禪宗五祖寺。
  黃梅 東山
  五祖寺在黃梅馮茂山上,
  離四祖寺22公里。
  五祖弘忍,黃梅人,
  道信建幽居寺的最早弟子,
  一直生活到道信圓寂(651年),
  建了毗盧塔,
  又在雙峰山生活了3年,
  這是中國的傳統守孝時間,
  然後離閱雙峰山在馮茂山建柬山禪寺,
  後世故稱五祖寺。
  馮茂山在雙峰山之東,故稱東山。弘忍的禪法,又稱東山法門。
  東山禪寺開山,皇帝召弘忍入宮講法。弘忍認為,禪法不是向外宣講的課程,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拒絕了皇帝的邀請。有人間他,為甚麼學佛不在城市,非要山居?弘忍說:大廈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間有也,以遠離人故,不被刀斧損斫,長成大物,後乃堪為棟樑之用。從這段話,不難看出弘忍的思想體系內含有濃厚的儒家倫理。
  五祖肉身
  弘忍一生都在東山生活,有關禪宗五祖的遺蹟在寺院附近的山中俯拾即是,大雄寶殿背後的五祖真身殿,最初在山頂東山禪寺,後來隨廟宇一起搬至半山的現在位置。真身殿多次毀壞重建,佛座上的弘忍像是1938年重修時以泥塑複製,弘忍肉身不知去向,但寺院的老和尚說,就在塔下。
  弘忍對禪宗影響巨大,他的弟子神秀和慧能創建了禪宗南北二宗。影響最大的是六祖慧能,他從嶺南走了30多天來黃梅參拜五祖。
  弘忍間:你從哪兒來?
  慧能說:從嶺南來。
  弘忍間:你到這裡想幹甚麼?
  慧能說:不求別的,只求作佛。
  弘忍問:你這個攜獠,又是嶺南人,怎麼能夠成佛呢?
  慧能說:人雖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別。我這個携獠,形象上雖與和向不同,但佛性又有甚麼差別?
  弘忍聽了,知道慧能根基很好,擔心日後會遭人嫉妒,安排他在碓坊樁米。一天,弘忍讓弟子每人寫首偈子表達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誰真正理解了,就把五祖的衣缽傳給他。當時五祖手下以神秀最為出色。幾天後,神秀寫下:   身是菩薩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來了8個月的慧能也寫了一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井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結果,慧能得到五祖的衣缽,成為禪宗六祖。
  佛誕日
  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 ,凌晨4點,嗒——嗒——嗒——打板聲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繞着五祖寺一圈,叫醒僧人。過了約20分鐘,打板聲又響,這次是上殿。外面漆黑,監院惟道法師披上金欄袈裟出門,一跨進大殿,維那敲響手上的引磬,鐘鼓齊鳴,聲聲佛號,響徹大殿。早課結束,第一批香客到了,他們來自附近農村,凌晨出來,為了積累功德,從山下五祖村沿敬香古道徒步上山。到了山門前的長廊,不知道是想吸引佛與菩薩的注意,還是為了驅散凶神惡煞,噼啪啪點燃一串串鞭炮,硝煙瀰漫,地上一層碎紅紙。香客源源不斷上來,聚集大殿,大殿擺滿了各種鮮花,鮮花中間一尊佛祖幼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沐浴開始,先是僧人,後是僧尼,再是大施主,最後香客,每人一勺聖水從佛頂淋下來,等到最後一人淋完,拿着空礦泉水瓶的人一擁而上灌聖水。維護秩序的僧人大聲提醒,聖水加了香料,拿回家供,千萬不能暍!苦口婆心,一遍一遍地不停重復。僧人的擔心不無道理,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想法,聖水是包治百病的。
  放生
  不少施主帶來放生的鴿子、烏龜、鯉魚、螺蜘、泥鰍,這些都不能進大殿,惟道法師叫人在停車場搭了佛壇,唸《楞嚴經》。原本烏龜、鯉魚、螺蟖、泥鰍要去長江放生,嫌路遠,改在附近的水庫。三十多隻鴿子就在寺院後門打開籠子放生,大多鴿子不會飛,估計是菜市場買來的。五祖寺有隻白狐狸,見人不躲,與寺院一白一黑兩隻狗,相安無事。聽說,白狐狸原先是一位施主的寵物,城市不能養狐狸,送來寺廟放生,不會飛的鴿子成了牠的美餐。放生結束,停車場的佛壇仍沒搬走,原來施主有輛新車要開光,新車開光與放生一樣,也唸《楞嚴經》。我問車主:為甚麼要開光?他說,汽車開出去如同猛獸要傷人,開光後就馴服了。佛誕日,五祖寺有四百多人用齋,是平時的十倍,大寮增加了人手,都是自告奮勇的居士。寺院不吃葷食,還包括有催情作用的洋蔥、大蒜和番茄。五祖寺失去了耕地,食物原料都購自超市、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有不少居士長年給寺廟供養米、麵、植物油以及各種乾貨。
  齋堂
  五祖寺齋堂在二樓,一條中央走道將齋堂分成兩半。走道盡頭供了一尊觀音菩薩,下方是一張方丈用齋的桌椅,正慈方丈在黃石弘化禪寺,桌椅空着。整個齋堂十多排長櫈,每條長櫈坐七八個人,擠一擠可以坐十人,長條形的餐桌上,每個人面前放了一雙筷子和兩隻碗。僧俗用齋有規矩,前排左右兩側都是僧人的位置,按照中國傳統觀念,左陰,右陽,右側後排男居士,左側後排女居士。唸過供詞,僧人拎着飯桶為大眾盛飯,發饅頭,後面跟了一個僧人分菜。一隻碗裝飯和饅頭,一隻碗盛菜。快吃完時,有位僧人過來每人分一隻蘋果。用齋期間禁止交談,所分的食物事先可以不要,一旦要了就必須吃完,然後碗筷拿去水池洗乾淨,再放回原處。早午用齋每個俗眾必須等到僧人全部齋畢,誦經之後,排隊集體退出才能離開。晚飯稱藥石,則沒有那麼嚴格。
  佛事結束,惟道法師邀我喝茶。惟道四十出頭,胖墩墩的,笑起來眼睛成了一條縫。1997年惟道在湖北歸元寺出家,到五祖寺剃度,他從大寮燒飯開始,幾年時間把寺院所有的活都幹遍了,如今是五祖寺的當家師。
  東山閣快要落成,五祖寺的高速公路已經建好,政府將馮茂山規劃成5A景區。惟道暍了一盅熱茶說:不管外界怎麼變化,出家人修行是不會變的。
  廣東南華寺
  祖道場。
  慧能
  慧能租孔子一樣,幼年喪父,由母親帶大,他的思想言行被弟子編成了一部《壇經》,那是整個大藏經中唯一由中國人寫的被尊奉為「經」的佛教著作。慧能的最大貢獻——開創了頓悟法門,因此有人認為中國的禪宗是從慧能開始的。
  慧能的弟子中有南嶽懷讓和青原行思兩大支系,從南嶽懷讓先分出溈仰宗,又分臨濟宗。青原行思一系分出三派: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後來臨濟宗分出黃龍和楊岐兩派,總稱為五宗七派。
  慧能,俗姓廬,廣東新興人,家境清苦,幼年沒有讀書,靠賣柴為生。有一天,慧能賣完柴,聽街上有人誦經,走近去問:你誦的是甚麼經?誦經人說:《金剛經》。慧能又問,經從何來?那人告訴他,五祖弘忍在黃梅東禪寺傳法。慧能回家安置好母親,去黃梅找五祖,在五祖寺待了8個月。一天弘忍召集弟子要求他們把自己所證所悟寫成偈子,如果誰真的已經悟道,我就把衣缽傳給他。大家原本以為大師兄神秀會得到衣缽。結果不識字,也未受過佛理訓練的慧能得到了五祖的衣缽,成為禪宗六祖。那年慧能23歲,還是個俗人,五祖把衣缽傳給他,的確具有超人的勇氣。弘忍擔心慧能被傷害,秘密送他南行,叮囑慧能暫時隱蔽起來,不要急於傳法,禪宗應以心傳心,衣缽只是信物,以後不要再傳衣缽,免得引起爭執。
  渡江時,弘忍和慧能爭着操槳。弘忍說:應該我來渡你過河。慧能回答說:迷的時候,是師父渡我;悟了以後,是我渡自己。弘忍聽了很高興:今後的佛法,將因你而大盛。渡過長江,兩人揮手告別,從此再無見面03年後,弘忍離開人世。
  慧能一路南行,有位叫陳惠明的和尚追上來。他說,我此來不是為了衣缽,而是為了求法。慧能說:既然你是求法而來,那麼你拋棄一切外緣,斷絕一切思念。過了一會兒,慧能接着說:你不要想到善,也不要想到惡,就在這個時候,請問什麼是你的本來面目?惠明聽了大悟,又請慧能再告訴他一些秘密。慧能說:我能告訴你的就不是秘密了,如果你能反照自己,秘密就在你的心中。精神上的智慧,不像一般的知識可以由智力傳授,必須用你整個身心去經驗實踐,這就是禪宗。為了避開追逐的人,慧能躲進廣東肇慶四會的深山,找了一戶人家隱居。
  六祖寺
  正月初五,中國民間有請財神的傳統,通往肇慶四會六祖寺的公路擠得水洩不通。大願方丈在寺院廣場主持祈福大法會,臺下一個很大的焚化爐,不停有人將紙折的元寶、寶塔和一桶桶香油投進去,烈火熊熊。四周坐了一圈僧人,不時有人捧了大疊紅包上來逐一派發,僧人收下紅包,合十回禮。僧衣是唐代服飾沿襲而來,沒有口袋,僧人像古人一樣把紅包塞進袖筒。   從文殊殿一側小路上山,六祖像旁邊是禪堂。打坐間歇,一群人胸前掛了止語牌子,獨自慢行,全然不顧周圍一切,與下面廣場熱鬧的法會形成顯明對比。四周青山環抱,一千多年前慧能曾混在獵人隊裡,常用佛理點化獵人,乘人不注意,打開網放走野獸……過了15年,慧能戚到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出來弘法了。
  達摩離開廣州西來庵(今華林寺)150年後,慧能來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法性寺就在西來庵附近。那天方丈印宗在講《涅槃經》 ,一陣風刮來,兩個和尚見佛堂前的旗幡飄揚,一個說是風在動,另一個說是幡在動,兩人爭論起來。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你們的心動。慧能語出驚人,引起印宗的注意,他邀請慧能討論佛經,發現慧能極有見地,且不晈文嚼字,便問:聽說弘忍的衣缽已經南傳,莫非你就是他的傳人。慧能點頭,那時他還沒剃度。印宗給他剃度授戒,然後拜慧能為師,並將剃下的頭髮埋在大殿後面一棵菩提樹下,建了痙髮塔。
  六祖避難石
  不久,慧能離開法性寺,溯北江,經曹溪,來到韶關寶林寺。寶林寺始建於505年,開山祖師是天竺僧人智藥,968年宋太祖賜名南華禪寺。慧能在寶林寺講法37年。705年武則天派內使帶著詔書請慧能進京城說法,慧能以老病婉辭。值得一提的是,這封詔書中寫明神秀推舉慧能是弘忍的衣缽傳人,說明慧能在神秀心目中的地位,同時也表現出神秀心胸的開闊08年後,慧能圓寂,他生前講法由弟子整理成書,就是我們今天的《壇經》。
  《壇經》主要部分是韶州刺史韋璩請求慧能而說法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到寶林寺來問道的信徒的對話。《壇經》記載:「師住九月餘日,又為惡黨尋逐,師乃遜於前山。被其縱火焚草木,師隱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師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紋,因名『避難石』」。六祖避難石,在南華寺對面的老黃屋村山上。黃會仁, 53歲,老黃屋村村民。我向他打聽六祖避難石,他指指山上說:往上走七八百米就能看到。接着又說:小時候,我經常去那兒放牛,沒人來看避難石,這幾年來看的人很多,修路,砌圍牆,立石碑。聽說,避難石住有一位僧尼,我上去時沒看見,四周很乾淨,天天有人打掃。
  南華寺六祖道場
  南華寺門聯寫着:東粵第一寶剎,南宗不二法門。中國寺廟的佈局大致一樣,我穿過前院諸大殿,直奔六祖殿。六祖殿中間供奉慧能肉身,兩旁是丹田和憨山德清兩位明代高僧的肉身,他倆都做過南華寺的住持。一位六十多歲的和尚坐在桌子後面,上面有塊禁止攝影的牌子,我轉身去客堂找知客師是否可以拍照。
  一位四十多歲的行腳僧剛來客堂掛單,他將灰色行囊放在門口,進客堂拜過佛壇,盤腿坐在長櫈上等知客師。一會兒,知客師來了,認真地查看行腳僧的身份證和戒牒,問了幾個問題,正好雲水樓有空牀位,安排他住下。我向知客師說明來意,他說:哎呀,那是國家重點文物,你得先向韶關文物局申報,再向廣東省文物局申報。看來六祖殿拍照沒戲,我不甘心,去大殿碰碰運氣。
  中午大殿沒人,我進去跟師父聊天。師父到過很多地方,他聽出我的杭州口音,便跟我杭州話聊天,一下子熟絡起來。我說,出門半月,少林寺、二祖寺、三祖寺、四祖寺、五祖寺、六祖寺、光孝寺,一直到南華寺。他說:二祖寺沒去過。我說:紹雲老和尚把它修復了。哦,他高興地點頭。我說,禪宗祖庭的格局大同小異,但祖師殿都不一樣,讓我在六祖殿拍張六祖肉身照片好嗎?他不好意思拒絕,又十分為難:不是我不給你拍,上面有監控,他朝上努努嘴說。過了一會兒,他起身手指叩叩桌板說:準備好,我去門口。示意讓我拍照。
  六祖殿背後,山林茂密,沿小徑往上走,是虛雲紀念館,西側有虛雲舍利塔。近代禪門泰斗虛雲,一生蓋廟傳法濟世如菩薩,95歲重建南華寺,104歲中興雲門寺,115歲建真如禪寺和僧伽農場,開墾百餘畝旱地和水田,農禪並重。上世紀五十年代全國三年自然災害,老百姓吃不飽,虛雲打開糧倉施粥,卻遭到當地政府的制止,糧食上交國庫,指責他擾亂民心,製造社會不穩。
  1959年,虛雲120歲,真如禪寺圓寂。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时代,组织平台化由于具有演化能力强、双边或多边网络效应大的优势,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海尔正在进行平台化转型实践,从当前情况看,其组织平台化的变革是积极且稳定的。通过对海尔平台化转型以及对小微雷神的创业支持研究发现:一方面,海尔在平台化过程中演化出多个多样化、个性化的小微群落,其中的小微雷神在发展壮大后,也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孵化出新的小小微团队,这些小微群落满足众多缝隙市场需求,极大地
期刊
香港最美的风景在哪里?从来众说纷纭。然而,若說到最具代表性的美摄景观,肯定是维多利亚港。也许因为「司空见惯」,已不是你心中热门的摄影目标,但维多利亚港景色始终具有丰富的变化和无穷的魅力。  香港是世界上少有的美丽港湾城市,山海相映的维多利亚港成为其经典景观。海岸线曲折蜿蜒,陆上高厦如林夹峙。尤其是港湾南岸的香港岛,地势逶迤起伏,建筑群依太平山高低错落,姿态万千,然后由优美的山脊线完美收结。  维多
期刊
即日至3月4日  湖北省博物馆「万里茶道」八省联展  「万里茶道」是丝路外另一条贯通欧亚的商路,从前中国茶叶从武夷山运到俄罗斯圣彼得堡,促进文化交流。本次展览展出八个省份的茶具、茶广告、茶叶邮票等共600多件珍贵文物。  2月2日至3月初  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四川自贡是中国恐龙之乡,故灯会亦以此命名。本届以「锦绣中华,欢乐颂歌」为题,在彩灯公园内点亮约1 30组彩灯与园外主道的「恐龙灯饰群阵」,
期刊
月光下,高黎贡山漆黑如屏。  李贤坐在丙中洛一家小饭馆喝酒,唉声叹气,像一位壮志未酬的侠客。去年他从北京开越野车深入西藏墨脱,经然烏,南下察隅,沿怒江峡谷进云南,原本想去独龙江,却被大雪挡在了高黎贡山垭口。今年独龙江电网施工,外来车辆禁止驶入。而我呢,虽然获准进独龙江采访,却因轿车底盘太低而纠结,遇上李贤,他一口沥干杯中的白酒说:明天我开车,咱们进独龙江!  独龙江乡政府在孔当村,只有三条街,确切
期刊
蓦然回首,惊觉上次做河西走廊「主题故事」已是遥远的30年前。  那时候,对河西走廊还是一知半解,只是对穿过这里的古丝绸之路很向往,对河西四郡的历史很感兴趣,对敦煌更是着迷。还有,南面那座与河西走廊并行干里的大山好像很神秘,一定有很多故事在里头。  当时领我进山的是武威市一位年轻摄影师,我们走过山丹军马场,骑着不受我控制的马儿狂奔,差点儿没把我摔下来;童子坝河水流湍急,我们跳进河里帮着推驴车过河;最
期刊
編者按  香港是繁華的國際大都會,維多利亞港及兩岸城市風光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在繁華城市背後,香港有廣闊而美麗的郊野,佔了土地總面積的70%,全港約40%的土地劃為24個郊野公園。自1977年首批郊野公園成立,至今已40年。在世界上高度發展的城市中,很少有這樣大地域比例的郊野公園。  香港地質結構非常獨特,山、海交錯的地貌豐富多變,不但是大自然的搖籃,而且為我們帶來難忘的美景及各種有趣的戶外體驗
期刊
留有须根的帅男拿着结他,坐在路边一角,用不羁的声线哼唱Bob Dylan的民歌一一想像中的街头卖艺是如此浪漫。然而回到现实,在假日的旺角行人专用区,我们只看到一群浓妆艳抹的大妈放声高歌,喇叭发出巨响,两旁的店铺与居民无法忍受,有人报警,也有人架起隔音屏,无奈问题持续。究竟香港该留多少空间予街头卖艺者?又应该为他们设立怎样的界线呢?  卖艺矣!犯法乎?  在香港卖艺是否犯法?这是个基本问题,但假若你
期刊
遙遠的古代,人們能夠步行穿越北非,從大西洋到印度洋……  在遙遠的古代,人們能夠步行穿越北非,從大西洋到印度洋,一路上總是行走在綠蔭之下。這種美景到了公元前五世紀就蕩然無存了,火紅的沙漠擋住了去路,乾熱的大風吹散了腳印,鋪天蓋地的蒼涼無法逾越。歷史之父希羅多德說:「我們大踏步走過風景秀美之地,而沙漠緊隨其後。」  在不太遙遠的古代,人們可以免費進入風景,從高山到泰山,從黃河到長江,所有的自然風光都
期刊
祁連山下的河西走廊,不但是絲綢之路的關鍵通道,而且還是石窟藝術、宗教藝術和中西文化的長廊。從一渡過黃河,一個個開鑿在岩壁上的精美石窟、 一間間莊嚴古樸的廟宇,便接二連三地出現在祁連山中。它們不僅是石窟藝術珍貴遺存,更是絲路文化的歷史豐碑。  黃河古渡邊  炳靈寺石窟  大多數人口(知道炳靈寺是位於黃河上游的著名石窟,很少人知道它還是古絲綢之路隴西段的交通要道,是取道青海到達中亞西域通往西亞的必經之
期刊
摘要:正念在西方管理学、组织行为领域中早已引起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缺乏中国文化情景下国内企业管理中正念作用的研究。在对国内20家企业369份调查问卷进行建模分析与检验后发现,在工作场所中,员工正念对角色内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员工幸福感在员工正念与员工角色内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组织认同对员工正念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我国企业应重视员工正念训练,强化员工的正念思维;及时追踪了解员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