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企业生态伦理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发展潜力的迸发,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和第四大经济体。伴随着国际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与成熟,一大批企业家开始代表中国走向世界,与国外商业巨头们在财富讲坛上坐而论道,演绎着中国版的财富创造故事。然而,在这巨大成绩的背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我国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40%严重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工业危险废物化学物品处理率不足30%。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四亿多城市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其中1/3的城市空气被严重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2006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透露,自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以来,中国共发生一百三十多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在这些污染事故中,除了部分是突发事故或不可控因素造成污染之外,很大比例的事故是因为企业故意向外排放超标污染物。严峻的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唤醒企业的生态伦理观。
  企业生态伦理又称为企业环境伦理,是处理企业与生态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诉求。它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企业生态伦理问题的提出,发端于企业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变化。谈到企业经营伦理,人们会想到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员工、所有者与管理者、企业与政府、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构建与体系规范,即企业伦理主要侧重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企业的社会道德和企业的人际道德,而很少注意到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处理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生态伦理也是企业伦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中国的大多数环境问题都同企业活动有关,我们的企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比重接近70%,江河的污染有一半以上来自工业企业,大气污染90%来自工业企业。城市污染、农村污染大多也与企业行为或产品品质有关。因企业管理不善造成重特大环境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以,企业除了把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做好以外,应该随时考虑怎样能够为社会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务,即应该承担与其相匹配的责任。当前,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当我们贯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构建生态伦理,企业责无旁贷。
  从短期来看,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可能要牺牲一部分眼前利益,比如增加污染处理的费用,更新使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赞助社会公益环保事业等等。我们的一些企业往往也以此为借口,忽视生态伦理,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环境保护的责任。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倡导生态伦理与企业利益是互利共生的,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是一种推进企业长远发展,实现生态生态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的高姿态明智之举。
  首先,企业的生态伦理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将更加完善,那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不会再有生存的空间,中国企业只有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经营道路,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此,企业生产必须把“持续发展”作为总体目标,充分考虑到环境生态的维持,努力改善企业环保与发展的冲突关系,提高企业的环保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企业生态伦理的必然要求。
  其次,建设企业生态伦理,绿色生产,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获得参与国际竞争通行证的迫切需要。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同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就是因为生态伦理的缺失,中国的产品屡遭“绿色壁垒”的阻挡,被挡在了发达国家的门外。因为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各种环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相比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完善。发达国家充分利用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差距,以环境保护的名义构造出形形色色的绿色壁垒,以保持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使国内市场免受冲击。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绿色产业的发展,盲目开发出口产品,放松对产品安全和防污标准的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许多产品不符合环保标准。因此,只有强化企业生态伦理建设,才能使我国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次,建设企业生态伦理,是企业树立公民形象,提升社会认同与支持,获得长远利益的重要选择。今天,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已然有了巨大的提高,中国人开始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环境行为,关注企业的公民责任。一个在环保方面负责任的企业无疑会在社会公众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优秀的企业公民将会受到公众的尊重、信任与支持,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无疑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上的巨大优势,并促进其与消费者、政府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关系,实现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意味着企业主动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向社会表明了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也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
  
  生态伦理标准的明确
  
  自觉履行企业生态环保义务,建设企业生态伦理,首先要求我们的企业主动建立起明确的生态道德标准,在企业制定决策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明确什么样的行为符合生态道德,什么样的行为属于生态不道德,以生态道德标准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企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道德价值判断问题,优先考虑何种价值的问题及采取行动的意愿问题,所以是价值取向问题和意愿选择问题。因此,生态伦理建设要我们的企业必须建立起正确的企业生态伦理道德评价标准,学会用生态整体思维的方法去进行经济运作,除经济分析外,还要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使用到产品的开发,从产品的设计、组织生产、成品出厂到使用后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安全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方面,主动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实现生态伦理和企业效益的“最优化”,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公民。
  
  生态伦理氛围的塑造
  
  生态伦理建设呼唤企业的自觉行为,要求我们的企业以生态绿色为导向,在绿色价值观的指导下,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文化,使企业组织内部形成浓厚的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企业生态伦理氛围,在外部树立企业关注环保、主动承担责任的优秀形象。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同样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员工,其思想动机或是行为方式,都是依赖于企业特定的价值目标。而企业生态文化的创建,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道德氛围。首先提倡我们的企业家进行生态性决策,执行绿色领导力,做倡导企业生态伦理的典范;同时也要组织员工学习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提高其生态意识水平,自觉树立尊重自然,科学发展的生态态度,形成自觉的生态责任感。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时代呼唤并要求我们的企业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遵守生态伦理道德。除了追求利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外,还需要考虑资源和环境,实现企业的环境效益,符合企业生态伦理要求。我们可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慷慨大方的慈善捐助上,而是积极转变企业生产和发展方式,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的事业当中,努力做符合生态伦理要求和公众期望的企业公民。
其他文献
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苹果电脑的CEO斯蒂夫?乔布斯讲述了一个自己的人生感悟。他17岁时看到一句话,“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此后,他每天早上都对着镜子自问:“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如果一连许多天的答案都是“不”,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有所改变了。这实际上是每天都抓住最重要的事情做,让自己生命充实和满意的妙诀。乔布斯深有感悟地说,记住自
期刊
高瞻远瞩的经理透过把握商业战略、体验设计和新技术的交汇来创新。创新处在组织在商业、设计和技术的交集里创造新价值的能力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拥有新的洞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不能仅仅依靠发明或者纯技术创新来博取成功。设计思维或许会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  赫伯特?西蒙在《人工科学》(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69年)就把“设计”定义为“把现状转化为优选状态”。因此,构思总是与一个改进的将来相关联。批
期刊
约翰·瑞定(John Redding)认为组织的未来生存能力取决于组织能否实现系统的快速变革。根据实施变革的不同运行机制,他提出了三种变革模型:第一种是强调“计划”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计划能力至关重要,它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管理模型相一致。第二种是强调“执行计划”的模型。此种模型下的运行机制是“计划——执行计划”,也即在计划阶段更加强调与中层经理的沟通,以保证变革计划的顺利推行。第
期刊
10月出版的《企业伦理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发表INSEAD教授Maak Thomas的文章《负责的领导、利益相关者参与以及社会资本涌现》(Responsible Leadership, Stakeholder Engage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Social Capital)。文章认为,负责的领导致力于构建社会资本,最终有利于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一支天津的企业家代表团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考察,然而丰田人却对他们说:“我们的很多管理理念,还是跟天津东亚毛纺公司的宋 卿先生学来的。”在天津,宋卿曾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至今,天津东亚毛纺厂的老员工们提起这个昔日的老板时,仍深怀敬意。   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英国的“蜜蜂牌”和日本的“麻雀牌”充斥国内市场。宋卿将东亚毛纺厂的制品注册为“抵羊”牌,是取“抵制洋货”之意,目的就是要
期刊
1916年,后来成为远东保险大王的史带(亦名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斯塔尔,C. V. Starr)正囊空如洗,孑然一身,狼狈不堪地蜗居在上海四川路转角处南京路15号的屋顶“老虎窗”下。这个全球市值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位列第23)的创始人,先前在加里福尼亚大学学过法律,但未曾毕业,当过新闻记者、保险公司经纪人,在律师事务所做过职员,因
期刊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认为: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对它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  理由如下:新思想本身所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普通人士往往出于规避风险或者机会成本核算的诉求而不敢大胆尝试新思想;其次,相信和入迷是一种难以解释的力量,它如此强大,而且确确实实地存在着,这东西与爱情有点类似,你不能像个数学教授或者工程师一样说出到底是为什么如此,但是你就是喜欢它并且相信它;其三,如果新思想落在一般
期刊
牛顿式的机械论统治了西方学界数百年,几乎就是“科学”的代名词,管理学界也深受其牢笼。量子力学的出现,将牛顿力学限制在了宏观层面,微观世界的微妙是牛顿力学所无法解释的。量子与物体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有惊人的一致性。管理是技术、科学和艺术,可惜的是,西方管理思维更多地体现了它的科学性,这在实践中造成了一定的偏颇。这个偏颇已经逐渐被管理学人所重视,其中美国学人有玛格丽特·惠特利(Marg
期刊
2007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北大国际EMBA课程组织学员去韩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游学式访问,期间参观了三星电子、韩国移动通信、现代汽车、浦项制铁、三星BP化学、友利银行等韩国企业,访问了韩国政府机构——韩国贸易振兴公社以及首尔大学商学院。通过参观、学习、考察,使我对韩国经济和韩国企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深深感到韩国经济发展与腾飞决非偶然,韩国政府的强有力领导和良好的经济政策很关键,但更重要的是韩国
期刊
我们来谈谈奥运会以外的2008。  在经济观察人士心里,即使面临着轻微通货膨胀的压力,2008年依然会是一个繁荣的年代。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性质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而这一年的年初,邓公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商业社会的复兴、企业的群起是尔后三十年里极其耀眼的图景。这个过程裹胁了个人梦想和抱负的新途径和新通道。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