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及其艺术成就探析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n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性画家。他博采中西、融通古今,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以其一生的不懈追求和丰硕成果,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当代美术界成就卓著、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本文主要就吴先生的艺术人生及其艺术成就作一浅析。
  [关键词]吴冠中;艺术生涯;绘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87-03
  
  一、吴冠中的艺术生涯
  吴冠中先生70多年曲折的艺术生涯,遍历苦乐沧桑,充满了传奇色彩。
  1919年,吴冠中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他的父亲是乡村小学教师,又是下田劳动的农民。吴冠中在江南农村度过了他的幼年, 1936年,他受同学朱德群的影响,考入国立艺专,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1946年,吴冠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然后在巴黎接受西方艺术教育。迵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使他处于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之中。与许多从欧洲留学归来的画家相比,吴冠中离开学院画室、摆脱学院流行习作模式之后,绘画才艺不但没有受到削弱,反而有更大进展的艺术家——这在早期留学生中并不多见。学院教育对于吴冠中只是一个攀登的起点。他曾说:“当人们掌握了技巧,技巧就让位与思考。”他倾一生之力东寻西找,上下求索,不断进行大胆的创造性尝试。他的艺术历程就是不停息地思考和创新的历程。
  吴冠中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学习绘画,但他深信“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他坚定地认为从事艺术创作还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只有在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之中,才能创作出有情感的作品来。学成后,他毅然放弃欧洲优越的创作条件,于1950年回到百业待兴的新中国,立志在祖国的大地上发展艺术事业。几十年来,他坚守艺术阵地,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具有鲜明的民族气派、时代特色和个性风格的绘画作品,为我国当代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吴冠中先生是一位非常珍惜时间的勤奋画家,他背着行囊、提着画箱翻山越岭,写生的足迹遍历神州大地。他从来都是面对生活,速写不离手,写生不间断,求索不间歇,著述不停笔。在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中,无处不渗透着中国画的观察方法和处理手段,同时又融会着西洋画的视觉特点和艺术手法,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形式语言。他驾驭国画、油画不同画种的非凡能力,使观众欣赏到他的绘画是轻松的表达、感情的宣泄、美好的诗意,其作品轻快、流畅、明丽、动人、洒脱,充满着写意性,令人神往。
  在吴冠中先生的笔下,既有万里长江、蜿蜒巍峨的长城、古朴荒蛮的大漠遗址,又有水潭野草、乡间小路、农舍老树、白墙黑瓦,还有巴黎的凯旋门、香港林立的现代化楼群,一束鲜花、一片高粱地,他都能画出新意,可谓无所不画,无所不能。然而在他的画中,从来不套用传统山水画的程式,更不描摹某处山水,其自由的精神支配着他的画笔,坚定地走着一条“外师造化,但求大中华神韵”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先生倾毕生之力,践行油画民族化、国画现代化的艺术理想。他博采中西、融通古今,在探求形式美的道路上,绘画风格有几次比较大的转化与突破。
  20世纪50~70年代,是吴冠中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充溢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韵味,在题材和形式处理上也考虑到国内普通观众的欣赏习惯,力求雅俗共赏。1959年的井冈山写生和1961年的西藏写生,给中国美术界留下了吴冠中艺术的最初印象。人们在这些作品里,感受到一种秀丽、清雅的风格。但他没有违背自己的主旨,以简洁、轻快的笔法,达成色彩和形式节奏的精致处理。如《又闻杜鹃》、《扎什轮布寺》、《故乡之晨》、《拉萨龙王潭》、《水田》、《太湖鹅群》、《鲁迅故乡》、《绍兴河滨》等都是经典之作。艾中信在他那篇很有影响的《油画风采谈》中说:“很注重笔精墨妙的吴冠中,在他近年来的风景画作品中日益显现出他对油画色彩和用笔技巧的音乐感。”
  在文革后期画成的风景画中,他的艺术追求得到进一步体现。过去认为单调的北方田野,经过漫长的熟悉和亲密接触,如今不再感到单调,“是单纯,是质朴,是大气磅礡的粗粗犷之美”,那田野水渠和农家院落,在他笔下都显得意趣盎然,这是吴冠中艺术之一变。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吴冠中以旅行写生的方式创作,完成大量风景画。在一幅幅不同地域、不同情调的风景油画中,他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从1975~1978年描绘鲁迅故里和青岛红楼诸作,到上世纪80年代的《高原人家》、《中流》、《家》、《鱼乐》,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音乐性,那是由点、线、面和色彩构成的节奏和韵律。吴冠中说:“我爱绘画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美之中,首先需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
  从文革后期的1973年起,吴冠中又落户于水墨之乡,在油画创新的同时,开始尝试中国画创新的探索。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吴冠中油画风格的变化是与他在水墨画创作的创新同步出现的,这种超越体裁特征的中国韵味,是画家同时期耕耘于油画、水墨两方园圃的收获。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如油画《大户人家》,就具有水墨画的意境美。在经历了长期、大量艰辛繁重的写生活动之后,吴冠中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吴冠中说:“到80年代水墨成了我创作的主要手段,数量和质量颇有压倒油画之趋势……40余年的油画功力倒做了水墨画的垫脚石。”他在水墨画创作上的自由,是他走南闯北、东寻西找、上下求索的结果。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冠中的画笔越来越轻快有力,他从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象身上抓取生命运动的旋律。到80年代中期,达到具象与抽象的临界线。画家已经找到了一条属于他个人的风格路径,这是一条由清丽、工谨向欢快、恣肆发展的道路。《春雪》、《松魂》等作品的問世,标志着吴冠中水墨画风格的成熟。《大江东去》、《黄河东去》、《云山》、《秋瑾故居》等作品的出现,更说眀他在水墨领域的探索,已进入“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境界。
  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的20年,是吴冠中创作的高峰阶段,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经典的作品,获得骄人成就。如1989年吴冠中的一幅彩墨画《高昌遗址》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创出了当时中国在世画家作品的最高价。这一时期,随着吴冠中人生阅历的增加,作品的艺术形式更加洗练,画面意境更加深远。这种笔意深远不仅是技巧、形式发展的结果,而且反映着画家心态的变化。
  油画颜料容易塑造块面,展现厚重感,但不太容易表现流畅的韵律。因此他尝试在油画里运用国画点线的流畅,让画面具有东方意味的形式美感。在色彩方面,他把画面色调由浓重转向淡雅,用笔由奔放转向随意洒脱,创作了一批具有轻快、明朗的银灰调子和东方意味的油画。如油画《白墙与白云》、《思蜀》、《江南小景》、《鲁迅故乡》、《长江山城》、《春归何处》等一批优秀作品。在这些独具特色的江南题材的风景画中,充满诗意的白墙黑瓦、南方集镇、水田、老墙、树等都用形式美因素表现在画布上,体现了中国式的意境和笔意韵味,表现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和乡情。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吴冠中的水墨画创作进入“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他的“矩”就是他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信念。这一阶段,吴冠中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春雪》、《黄河》、《流逝》、《逍遥游》、《墙上姻缘》等。
  以巴黎系列作品为标志,吴冠中在20 世纪90年代画英国、日本、印尼、北欧,构成了一个中国画家眼中的异域风情系列。这些画不是外国名胜记录,而是画家在本土探寻绘画形式之美的延展,是画家推敲水墨与油彩两种媒介表现特点的继续,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和中国气派。从20世纪70年代水彩、油画的质朴、宁静情调到90年代绚烂、深广的气度,画家心境日益趋于自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吴冠中先生是一位借古开今、融会中西的现代美术家,在其一生的艺术探索中,对艺术本质、艺术语言、艺术观念、艺术现实的思考从未间断,融贯中西的广博知识与不曾间断的深入思考,成为其艺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吴冠中在追求形式美、艺术语言更新的同时,同样重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体验与感悟。
  二、吴冠中在散文创作和美术理论方面的成就
  吴冠中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堪称大师,在散文创作和美术理论方面,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家。
  几十年来,吴冠中已先后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文集》、《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散文选》、《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等十余种。他勤于写作,有近几百万字的著述。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美术家中,写作数量之多和写作影响之大,当以吴冠中为最。
  吴先生的思想会通艺理,展现了一代大师的广阔视野。他将这些艺术思想一方面化作出色的文字,广为推广;另一方面以诗性的意象为中介,在艺术上表达和证明这些思想。
  吴冠中先生写过不少散文,文笔优美,感情细腻,最可贵的是注重性情,可以说敞开心扉,一任感情如山泉一样汩汩而出,天韵自成。如同世间万物皆可入画一样,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他都可以挥洒成文。没有对生活的高度热爱,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是达不到这般境界的。
  吴冠中出自艺术实践的见解,包含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爱憎分明、性情率真、光明磊落、敢于吐露真言,在很多文章中直言不讳地阐述自己独到而犀利的观点。他的许多见解和呼吁是对中国美术的提示与惊醒,是一种事业为公的“吴冠中精神”,体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三、吴冠中的艺术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参观“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时的讲话中,对吴冠中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吴冠中同志是中国当代美术界成就卓著,具有重要影响的艺术大师,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民族文化艺术的复兴,致力于中国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主张博采中西、融通古今,创作了大量富有鲜明民族气派、时代特色、个性风格的油画和水墨画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留下了丰厚的宝藏,为我国文化艺术和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淡泊名利,一身正气,体现了高尚的思想境界和人格精神,堪称文化艺术界学习的楷模。”
  德艺双馨是对艺术家艺术成就、艺术贡献和社会影响的最高评价,不仅是党和人民对艺术家的期待,也应该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作品精神境界高远,审美价值取向体现了求真、求善、求美的特质。他始终坚持从民族的欣赏习惯出发,始终以“我为人民作画、我要努力画出人民的美感”、“画作要靠时间和人民来评判”作为自己艺术的立足点,以表现中国人民的情感、气质和美感为追求,努力探索既能反映时代风貌,又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中西绘画融合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百花齐放的画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吴冠中艺术的独特风格。
  吴冠中先生提倡艺术家要尊重传统,但不要盲目迷信传统;要为我所用地吸收外国的现代艺术长处,反对照搬洋人的艺术。他主张中国人要挺直自己的脊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吴冠中一生崇尚鲁迅,以鲁迅为人生导师,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吴冠中先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具有朴素的平民本色。他曾说过,“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草,是长在祖国土地上的草,奶也应属于祖国和人民。”
  吴冠中先生曾获得法兰西艺术学院给予他的荣誉称号,也得到了法国政府授予他的“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但他并不看重,他最感到自豪的是他的艺术得到中国人的认可,表现了一位中国艺术家的高尚品格。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为推动中外美术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吴冠中先生的一生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其中闪耀着他德艺双馨的精神光彩,我们应真正从他的艺术精神、文化理想和人格品质中汲取力量,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人民艺术家,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艾中信.油画风采谈[J].美术,1962,(2).
  [2]吴冠中.油画实践甘苦谈[A].吴冠中文集[C].上海:文汇出版社,1998.
  [3]吴冠中.土土洋洋,洋洋土土——油画民族化杂谈[J].文艺研究,1980,(1).
  [4]吴冠中.跋[A].杨晔主编.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C].上海:生活·讀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其他文献
设计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升华生活的产物,一份好的设计不仅能让产品看起来更漂亮,还会具备一些功能特点,甚至能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对于标签设计而言,设计更是产品价值观的体现
如何提高生物课的教学效率是每位生物教师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MHC-肽四聚体技术是一种直接监测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新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文就MHC-肽四聚体技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特异性CTL、次要组
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近年来,国家也将新疆煤炭资源的储备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新疆拥有相对完善的煤炭资源法制,但是在法律规章体系中仅重视资源开发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忽
本文通过对基本建设投资估算控制的论述,说明了在行为主体为保证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其目标所采取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的过程。
【正】2015年4月,L9全球标签协会(该协会由世界上9个国家或地区的标签协会组成,包括中国、日本、新西兰、印度、巴西、墨西哥、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宣布了2014年度L9世界标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论述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与区别,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点及途径。指出要以培养职业素
隐藏在新疆哈巴河县境内,距离哈巴河县城60公里的玉女湖,仍然是藏于边陲人不知的一处绝美景观。就是在哈巴河本地,知道玉女湖的人也不多,亲眼目睹玉女湖的人更是微乎其微。我
会标签印刷分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特种印刷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和中国包装联合会快消品包装委员会协办,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排乳白或灰白色带有腥臭的浆糊状粪便为特征,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哺乳仔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