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怎么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内外教学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教材 新特点 新教法 新学法
  物理学科是较难学的高中学科之一,所以学生普遍出现对物理厌学,或者未学就先产生恐惧感,这除了取决于学生对自然规律的领悟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正确有效的教法和学生正确有效的学法,方法正确事倍功半。下面我就几个月的新课改的教学工作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主要特点有:1.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每一节基本上都有精彩的导入,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2. 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新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3. 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4.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5.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6.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观念更新,从单一的评价模式转化为多向评价模式,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
  二、教师要转变教法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即在教与学的交往双边活动中,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包办代替,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好点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学法灵活、因人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好教案和学法,同时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如果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一味责怪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要注意时时刻刻鼓励学生先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比较难的问题或有困惑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才能使知识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总之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即教是为了不教。
  三、学生要有学法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其一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其二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上课要做到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要听好课,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总之,要做到“会学”,能“学出门道”。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方法是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总之,让学生学好物理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没有谁能够弄出几点经验或几条做法,很快就把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如果想这么做,实际上已把能力的培养简单化了。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踏实的学习作风。同时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样才可能使得教学相长,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再湘.中学理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学会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教学主要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义务教育中的小学升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衔接至关重要。本文将主要讲述新课程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衔接问题和应对策略。  【
<正>往年"两会"上关于"三农"的问题都是代表委员们重点热议的对象,今年,"三农"作为"两会"的焦点"常青树"更是备受关注,与会代表委员纷纷就我国农业在下一阶段应加强、完善和
【摘 要】本文对当前学生的厌学成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体育教学的相关特点,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生厌学 成因 体育教学 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它所肩负的教学使命不仅仅是停留于强身健体这个层面上,而应成为一块孕育德育之花的沃土。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德育之花在体育教学中盛开呢呢?笔者想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正确剖析学生的厌学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
虽然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但艳阳高照的天气似乎在向南郭庄村的贫困户表达着我们内心的炙热情感;虽然连日来雾霾不断,但一路上的晴空万里似乎在为我们的爱心行动开辟着畅通
职校生信息素养教育水平关系到其个人未来就业、择业机会的选取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基本需要。通过分析目前职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提出职校信息素质教育应将职业教育政策引领、制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人的所有能力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人们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自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得课堂更为生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思考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本文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作用以
文章指出图书馆工作中面向儿童的图书馆关怀的缺失,阐述应从营造阅读环境、构建藏书体系、制定规章制度、培养图书馆意识,图书馆习惯、提高信息能力、落实权利关怀、加强沟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