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讨薪难破解农民工维权困境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至岁末,讨薪总会以各种方式吸引公众关注,让原本充满喜气的年味沾上几分悲戚。今年会不会重演这样的悲剧呢?近日媒体给我们呈现了两个画面:一是某县一个工地,3名男子讨薪未果爬上塔吊准备跳楼,最终被消防员救下;二是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的田绍清等21名农民工被欠薪6.9万元久拖不结,河南省高院院长一经过问,欠款者立时兑现。
   比较起来,田绍清是幸运的,但其隐含的命题却令人不安:院长几句话胜过当事人跑几年,这种反常的方式反倒成了公民维权的终极保障。这不是法治社会公民讨薪的有效路径,一来不是任何人都能有幸遇到真心为民的院长,二来即便举院长全力,对庞大的讨薪群体也只是杯水车薪。
   司法在解决讨薪纠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法院自当成为讨薪者最强有力的保障机关,为受到不公待遇的农民工运送正义。但这需要建立在一个便捷、高效、执行力强的司法系统基础上,对大多数法律知识匮乏的讨薪者来说,打官司耗时长、费用高。比如,河南人张景华打了7年官司才追回欠款。河南高院要求各法院院长亲临一线为农民工讨薪,虽不失为践行司法为民的实际举措,但也从侧面说明司法执行力仍存在短板。在立案难、执行难的环境中,讨薪者在利益权衡之下宁愿选择上访,以期遇到一位好官,或采取出格方式,以期得到媒体和舆论的帮助。
   然而,上访、跳楼都不是法治社会正常的维权通道,即便幸运之神偶尔降临,也只能验证当下“长官意志”或“第四权力”的强大功效,这反过来更加侵蚀了公民维权的制度权威。无论官员还是媒体,只能选择性关注个别讨薪者,即便法院院长出面也仅限于诉讼领域,面对那些更多尚未走进法院的农民工,他们的薪金如何保障,最终仍依赖法治路径的畅通。
   从2003年重庆熊德明向总理讨薪到现在,8年过去了,讨薪难题依然困扰着这个社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最基本的劳动关系保障上法律局部失灵,各种讨薪个案折射出的农民工维权困境,从根本上说,依旧是因为劳动者权益保障执法的疲软。正是平时针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行政执法不力,才导致一些人迫不得已跳楼讨薪,导致法院院长不得不履行不堪重负的讨薪任务。
   年关将近,每个农民工都希望,讨薪不再成为年末热词,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愿望。为此,司法机关对讨薪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在保障农民工权益上带了一个好头。那么,责任更大的劳动执法部门呢,他们又该有何作为?
其他文献
编者按:11月29~30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全面部署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贯彻落实工作。   这是一次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盛会,这是一次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盛会。本文摘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农
期刊
打开孟州市的经济版图,六大产业园区犹如六根支柱,支撑着孟州的经济大厦;四大优势产业犹如浴火新生的凤凰,引领着孟州市经济发展的汹涌大潮。    五年孕育的丰硕成果    143亿元,这是2010年孟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预估。  这样的丰硕成果,超过了“十一五"135亿元的目标,是“十五”末的2倍多。  经济起飞,工业领航;工业崛起,产业支撑。骄人的成绩,昭示了孟州市经济已步入飞跃发展的阶段。  打开孟
期刊
在名山大川和丰厚文化的悄然孕育下,在实干、创新、智慧的孟州人的不断开拓下,如今的孟州一派生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    孟州,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母亲河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滋润着541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哺育了37万勤劳智慧的孟州人民,智慧与仁爱、灵气与淳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实现了最佳的交汇和融合。  在名山大川和丰厚文化的悄然孕育下,在实干、创新、智慧的孟州
期刊
秸秆除了可以还田,可以粉碎做青贮饲料外,它还能摇身变为藕池的底肥并增加鲜藕产量。淄博市周村区萌山湖荷花生态园及其周边村的近3000亩秸秆养藕池改写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莲不需再出污泥就能生成。秸秆养藕,不仅采摘时不再费时费力,而且采用此种技术每亩藕池藕总产量为4000公斤,比用传统方法增产25%~50%。    禁烧催生出新技术,莲藕不再出于淤泥    酷爱荷花的徐灵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一个个人爱
期刊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助推孟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强力量,成为全市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    农民致富的神奇法宝    虽已入冬,孟州市东田丈村的蔬菜交易市场生意仍然十分火爆: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刚采摘的蔬菜检验、装箱,一辆辆来自周边省市的运货车排成了长队……  这个地处陵区过渡带、人口不足1000、耕地仅2000余亩的“穷村”,从2006年开始,在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下,由最初的16个小型
期刊
孟州市委、市政府已经完成了整个孟州的经济、社会、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正是这种“运筹帷幄”的部署,决定了“胜于千里之外”的结果。    孟州,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东以猪龙河为界与温县隔河相望,西部的丘陵阻挡着西伯利亚寒流。在这种“背山面水”的山水版图上,孟州市委、市政府纵横挥洒,描绘出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富足安康的图景。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孟州的新农村建设上,漂亮的村落,别墅式的居民楼,像一道道亮丽
期刊
河南省辉县市百泉镇金河小屯村,位于辉县市西北5公里处,毗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小西湖”之称的百泉风景名胜区。  金河小屯村党支部书记郭玉忠和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浓墨重彩,书写了金河小屯村的传奇:如今,金河小屯村1800口人全部吃上了自来水,1300亩耕地全部实现了配套电灌,280余户居民住上了乡村别墅,文化大院让村民尽享文化大餐,商业长廊繁荣了当地经济,村南城西工业园区工厂林立……    
期刊
2009年以来,濮阳市范县高码头乡党委、政府按照“突出重点抓工业,调整结构强农业,建设市场活商贸,加大投入促城建”的经济工作思路,从三个方面着力,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该乡被评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濮阳市“五好”乡镇党委、濮阳市平安建设先进乡、濮阳市信访工作先进乡、濮阳市计划生育优秀服务先进乡、濮阳市党委系统督察工作先进单位、濮阳市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高码头乡紧
期刊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所有的人都匆匆赶往第14届全国“农洽会”会场,撑着伞的,披着雨披的,向着那个彩旗飞扬的地方,参展客商满脸的喜庆,参会记者满脸的探寻,主办方更是满脸的自豪,大家眼睛里的渴望都没有被淅沥的雨水淹没,万商云集的2011年全国“农洽会”9月6日至8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成功举行。  本届“农洽会”共促成10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与43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达成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协议10
期刊
查群芳说,老舍曾在《养花》一文中写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便是养花的乐趣。我想这也是人生的乐趣。    不久前,已经瘫痪在家八年之久的安徽太湖县大石乡西湖村的农家女孩查群芳,在网上开起了“画展”,尽管只有十余幅尚显青涩的画作,却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网友“小白一贝贝”表示,“小芳妹妹,看了你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话语,看了你用心画出来的画儿,看着你诙谐幽默的语言,体味着你坚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