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部分私塾古建筑的研究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y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代教育场所是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私塾被改建直至荒废。对武义县的私塾建筑现状展开调查和研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私塾建筑;变迁;代表性私塾概况;保护性对策
  一、引言
  私塾场所在古代一直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到了近代,算术、历史、地理、格致改变了原有的知识老化局面,1901年,清朝政府下兴学诏。1903年,“癸卯学制”颁布推行。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包括武义在内的国内大部分经馆受废科举的直接冲击,纷纷停闭。
  古代教育场所是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建筑中的私塾、家塾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很多具有较高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私塾被改建直至荒废。经过对武义私塾资料分析和整理,除了已经被明确为“经馆”的明招寺外,武义境内的私塾建筑(曾经是私塾用途的建筑)已经很少见。
  基于参与省教育厅《浙中明、清时期私塾建筑的保护研究——以武义县为例》的课题研究,就此对私塾古建筑展开探索。
  二、武义县现存代表性私塾概况
  秦玉清在《传统私塾的历史变迁》中指出:私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没有中断,长期扮演强势文化的角色。但目前私塾已经完全消失了。
  武义县境内的私塾建筑以义塾、族塾、家塾和自设馆划分,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分别为云台山寺、俞氏宗祠、书厅楼、明招寺等。
  义塾是为出身清贫家庭的子弟准备的免费教育场所,一般来说条件简陋,但是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据传武义县城西云台山书院(又称云台山寺),明清时期曾经陆陆续续举办过多次义塾,最后由于建筑年久失修而彻底荒废,民国初期有乡绅捐资修建庙宇,抗战时期被日军拆毁,建筑材料用于修建简易铁路掠夺武义萤石矿产资源。
  族塾是氏族为氏族子弟兴办的教育场所,族塾一般在宗祠内办学,以本氏族子弟为生源。郭洞何氏宗祠和俞源俞氏宗祠都曾经兴办过族塾。俞源族塾有时候还成为道德审判的场所。据《俞氏宗谱》记载,在清代俞氏宗祠内曾经发生过对不孝子弟进行过宣判和惩罚的事情,当时成年人当着大家的面被惩罚,蒙童作为围观者接受教育。从明代开始,俞氏宗族要求子弟读书认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民国末期,很多村中老人都是私塾的蒙童学子。
  富户聘请先生在自己家里坐馆专门教授自己的子女,这种私塾称为家塾。俞源村万花厅内设置家塾功能空间,专门为“先生”置办了书房、讲学堂和休息室,足显对“先生”的尊敬,据村中老人讲,万花厅被毁之前,一般孩子都不敢去那里闲逛,那是害怕里面的“严师”会打手板,连万花厅的主人(当时的名望)也是恭敬对待“严师”,村中孩童因此觉得那是一处不可靠近的地方。武义县富户的家塾比较普遍,由于家塾场所考虑容纳的学生并不多,所以在常规建筑中规划出几间用于讲学是常见的,正因为此,家塾一旦停办,相关的空间便会变为其他用途,或者是恢复建筑本身功能划分。
  俞源书厅楼是保存得比较好的家塾,在民国时期曾经作为族塾存在。
  书厅楼位于俞源村中西部,南距前宅溪约20米,其间隔有佑启堂的前附屋和溪边道路;西与佑启堂毗邻;北为佑启堂附屋和六峰堂前宅坛,距六峰堂约40米;东隔六峰堂路为店后堂(俗称遗安堂)。
  店后堂为俞君泰的父亲俞云龙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嘉庆十年(1805)俞君泰建书厅楼,为店后堂的读书厅办过私塾(家塾),民国期间作为族塾存在,正屋明间底层的两侧板壁上尚保留有约为清末民初时张贴的报单多张,字体为老宋,自右而左直书,内容为报告家中子弟科举、考试被录取的情况。残损风化严重。
  当地习惯上将店后堂和书厅楼统称为“遗安堂”。以后俞君泰将书厅楼传给其两孙子俞开增、俞开章,开增居有北侧半幢,开章居有南侧半幢。
  书厅楼占地面积230.68平方米,三合院。由正屋、两侧厢房和院落组成,座西朝东,平面布置中轴对称。台基平面呈凹形,正屋厢房台基环绕院落台基,高度分为院落、正屋厢房两部分;院落台基由于三合院外部地面改造,院落地面与院外地面相平,正屋厢房台基较院落台基高12.5厘米。正屋和厢房均为二层结构,单檐硬山两面坡屋顶,两厢东山做成卷棚顶,卷棚两侧反翘成马头状;西厢东山与店后堂(遗安堂)正屋西尽间之间在二层有骑楼相连。院墙正中辟大门,两侧各设小台门。
  俞源六峰书院与书厅楼有着相同的境况,起先它也是作为家塾存在,后来成为族塾。俞源六峰书院位于俞源上宅片,前进为康熙二年(1663),后进为明万历四十年(1612)建。六峰书院从清到民国建筑多次修建,到了20世纪50年代书院被荒弃,原书院部分按当时政策被重新安排住户,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起,住户为满足生活需要,水、电等其他设施对原建筑破坏得比较严重。20世纪90年代,经过当地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重视,六峰书院整体居民搬迁得以实行,在得到上级文物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下,六峰堂修复工程历时两年后全部完工,恢复了书院的民国时期面貌。
  自设馆是最常见的私塾,它是塾师自行设馆招生的私塾,自主招生,自负盈亏。这类场所功能明确,而且布局按照私塾教学而设,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比如武义的明招寺。据相关史料显示,巩家于南宋建炎年间(1128—1130年)从山东硕城迁来武义,巩庭芝于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之后在明招寺传道、授业、解惑,其弟子有数百人,并著有《山堂类稿》等。他的讲学活动,在武义的历史上写下了“武义人士知义理之学自庭芝始”一笔,武义的清代知县汪正泽概括为“前席开朱吕,贤声属祖孙”,是明招理学文化的先声。明招寺后来在吕祖谦的作用下成就明招理学文化的基地。
  明招寺影响着武义县的文化发展。民国35年(1946)创办的武义私立明招初级中学,就是以朱朱熹、吕祖谦在明招寺的冶学精神而宗旨的。明招山在武义白溪乡上陈村西北之明招山麓。   据清嘉庆武义县志记载,明招寺原为东晋镇南将军阮孚隐居的宅院,晚年始舍宅建惠安寺。惠安寺至六朝圯废,到后唐时才有德谦禅师前来“开山聚徒,乃复其旧”。宋绍兴十六年(1146)再次重建,绍定年间(1228—1233),盱江处士吴应贤建东莱大愚祠。元、明时,“因主持无人,沦于荆榛蔓草,朱吕讲堂亦烟没无存”。到了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才有陈瑞汪、江秉仁捐资重建寺院,康熙二十九年(1690),县教谕翁嵩年捐资倡议重建明招寺大殿、朱吕讲堂等,乾隆五年(1740),知县张人嵩修奉吕祖谦、巩庭芝、巩丰像,并在朱吕讲堂前建传薪亭,嘉庆二年(1797),邑人徐仁美、汤应祥、林德濂等募捐重修朱吕讲堂;道光二年(1822),邑人王宗绅、徐发云、柳仁德、徐经邦加以修非,光绪十二年(1886),邑人汤瑞椿修朱吕诽堂,次年秋落成;光绪十四年(1888),知府陈文騄捐建讲堂三间、厨房一所,修建寝生三间,斋房一间和大门、围墙。
  三、私塾建筑的保护性对策
  1.保护性开发。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读经热”的升温,私塾补习班在社会上应时而生。对于私塾建筑的保护和开发有了新的机遇。在普遍存在的古私塾修复资金缺口,可以在新机遇中寻找解决方案,例如2005年10月,张志义在苏州开设“菊斋私塾”值得借鉴。
  2.政府和当地职能部门重视。在古建筑修复中应该考察古建筑的历史和相关功能布局,例如六峰书院的修复,在国家文保部门拨款的条件下,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对抢救性修复资金进行政策补助,深化已修建的项目的后续发展,而不是闲置资源。
  3.各乡村文化站应该发挥功能,对本村的文化普及的同时,要注意收集当地的历史、文化等相关信息,做必要的口述材料记录,保存或者送交当地文保部门。
  4.应该严厉杜绝毁坏和破坏私塾建筑,对老旧的古建筑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信息,有关部门在得到类似信息后要积极应对,做出判断,进行必要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丽娟编著 私塾 [M] 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 , 2010
  [2]汪森强 徽州老房子[M]南京市:江苏美术出版社 , 2008
  [3]杨正莲 私塾的民间轨迹[J]中国新闻周刊,2011.16
  [4] 武义县志编纂委员会 清嘉庆版武义县志[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5
  作者简介:
  张小军(1971),性别:男,籍贯: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学历:本科,现供职单位: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文保所,研究方向:文博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混凝土护坡技术是水库加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其根据工程结构进行施工技术、施工流程以及施工质量的使用与控制,以达到加固水库的目的。  【关键词】水库加固工程;混凝土护坡技术;应用研究  针对于水库大坝坝体、坝基以及坝端等渗水现象或是防御,往往采用混凝土护坡技术,而此种技术施工过程工序简单、作业面宽、连续施工、操作简单等优点,促使其广泛的用于工程加固中。而在其技术运用中,一定要将施工技术、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六个试件的分析,可知短肢剪力墙墙肢截面高厚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当高厚比不同时,截面的破坏形式也不同,为了提高剪力墙的延性,提出了弹塑性转角θp的合理应用范围。  【关键词】短肢剪力墙;高厚比;轴压比;弹塑性转角  1、引言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定义短肢剪力墙结构为墙肢截面厚度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于4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市政建设也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发展。但是市政建设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却忽视了建设的质量。所以导致了当前市政建设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市政建设的质量,相关的市政建设单位正在反思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寻求办法解决,而加强市政建设过程管理就是一项有效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屋顶绿化则是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的主要措施。因而对屋顶绿化设计人员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因而本文主要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屋顶绿化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为题,就屋顶绿化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提高屋顶绿化设计水平,提高绿化效果,为构建和谐生态园林城市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屋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工艺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解决混凝土施工沉降与伸缩的一种调整方法。在建筑工程中,为了能够将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等问题处理好,通常会选择变形缝的设置,然而设置变形缝会造成诸多的问题,不仅仅影响建用性能造成极大的损失。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的后浇带施工工艺及其相筑物美观还会对使关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后浇带;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断面
期刊
【摘 要】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及加固技术,主要从地基处理中换土垫层法以及地基加固技术的强夯法、灌浆法、砂桩地基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等做出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基础处理;地基加固技术;灌浆法  1、地基处理  随着我国地基处理设计水平、施工工艺的提高,对各种不良地基,经过地基处理后,通常都能符合建造高层建筑
期刊
【摘 要】企业的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性环节,然而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中,施工技术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是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玻璃幕墙玻璃爆裂的事件频频发生,高空玻璃的坠落对下面经过的行人和车辆造成伤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对玻璃破裂的各种原因进行剖析论证,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与各位专家探讨。  【关键词】玻璃破裂分析;玻璃自爆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现有玻璃幕墙达两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的85%,近几年来玻璃幕墙玻璃爆裂的事件频频发生,高空玻璃的坠落对下面经过的行人和车辆造成伤害,引起了社会各界
期刊
【摘 要】施工现场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主战场,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质量。本文提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并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中各类施工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给施工现场管理带来了种种新的挑战。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期刊
【摘 要】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政府对公共项目进行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而对政府投资公共项目进行经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项目中经济影响因素的分析,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内在特征,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经济评价  1、政府投资公共项目的经济评价概述  作为维持社会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公共项目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