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三语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ul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语教育,就是指我国少数民族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族语、汉语和外语等三种语言文字的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随着英汉语言的普及已对新疆各少数民族语言造成了事实上的生存压力,并且族、汉双语教育在模式和梯次上还不够完善,多民族杂居区各少数民族语言上的文化焦虑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认同偏差,并进一步导致文化上的政治冲突,成了地区文化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隐患。如果在汉语、英语教学中导入少数民族本族文化,通过本族文化优越感效应和族语、汉语、英语三语文化的积极比较从而加强国家意识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三语教育;本族文化;文化认同;国家意识;文化安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05-01
  一、新疆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特点
  新疆少数民族的三语一般是包括族语、汉语和英语在内的三种语言。由于新疆少数民族较多,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环境均不同,因此呈现出来的教育特点也不同,因此新疆少数民族三语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类特点:
  (一)母语及母语所承载的文化差异。
  新疆少数民族学习的三种语言属于三个不同的语系: 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语言属阿尔泰语系, 汉语属汉藏语系, 英语属印欧语系。受母语的影响, 新疆少数民族读英语单词时特别容易重音后移。因此, 少数民族学习英语的干扰既有来自本民族语的, 也有来自汉语的,无形中对他们的学习增大了难度。
  (二)民族区域分布的特点。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民族分布的特点造成了语言使用上的不同类型。
  1.民语使用区。在南疆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人口90%以上, 在文化、社会生活、公共场合主要使用维吾尔语。由于汉族人口少, 维吾尔族群众进行汉语交往机会极少, 适龄儿童入学前较少接触汉语, 只有极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和干部懂汉语, 双语使用并不普遍。
  2.民汉双语兼用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尔勒等城市由于汉族人口多于少数民族人口, 而且民汉杂居程度高, 在日常交往中汉语为主要交际语言, 双语现象非常普遍。
  3.汉语使用区。在昌吉等地区, 主要以汉族和回族为主, 汉语是交际语。少数民族人口少,汉语使用功能大, 民族语只是在家庭内部和本族人之间使用, 少数民族几乎都是双语人。
  二、新疆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现状
  (一)师资发展不平衡。新疆从事英语教学的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比例不均;许多民族地区教师不懂民族语言;英语师资学历较低,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也不多,而且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多为非英语教育专业方向;外语教师大多缺乏正规的英语教育专业背景,大部分的英语教师是汉族,缺乏双语和三语教育培训。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母语的依赖程度较高,针对这类学生,如果教师过多的忽略他们的族语,学生们的接受度会很差。
  (二)教辅资源匮乏。目前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编写,这在生活和文化上距离少数民族学生太远,他们觉得统编教材在内容上更适合汉族学生,而不合适少数民族学生,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材应考虑到差异性,适当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
  三、新疆三语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联系
  (一)母语弱势导致意识形态偏差。
  过去少数民族自觉自愿学习普通话至少有工具性和功利性目的,但并未产生过分明显的文化冲突,而随着英语普及教育的推进,少数民族语言的课堂空间被大幅挤占,语言生态平衡明显恶化。当族语受到生存威胁时,族语的文化认同功能就会加强,汉语作为国语而不是通用语的国家性就会被凸现出来,其政治功能就会被夸大。虽然少数民族语的学校教育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迅速弱化的残酷现实毕竟让人感到不安,而且越靠近民族杂居区,族语的优势地位就越弱,经济上的劣势地位越明显,母语和文化认同焦虑也越严重。
  “文化安全的其他方面,无论是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还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都没有像语言文字那样成为一个国家文化中最稳定的要素”。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根据国情着手制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兼顾的语言战略规划,同时在微观层面的语言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也就是潘一禾先生所说的“通过经常的自我反省,真正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地位、所属、所有和所求”。
  (二)三语教育同时如何保证国家文化安全。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通过语言来调整自己的身份以适应所处的环境,”特别是跨文化经济活动中,汉语的通用语社会功能是可以让少数民族产生“适应性的工具认同”,但“如果让某个人选择,他或她就会选择最具活力的民族语言群体,”这其中就存在一种风险――尽管眼下英语在民族地区的实用性赶不上汉语,但英语的国际霸权地位却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和选择。解决问题并不一定要取消英语课,只要顺应语言的文化认同功能,重新确立起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两者之间应有的文化脉络,就能从文化认同上缓解当前的语言和文化危机。
  如果过分强调文化差异,便会导致学生在文化困惑中麻木;过分强调文化共性,又会导致认同偏差;相反寻求“被其他民族所理解”,也就是石坚先生所说的“用中国的观点和立场,用国际接受的表述形式讲好、讲透、讲深中国故事”。“以往理所当然的东西,在学习中被重新审视,重新认识”,在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寻根意识和国家意识。
  参考文献:
  [1]滕星. 中国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双语教育考察报告[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1.
  [2][美]M.F.麦凯M.西格恩. 双语教育概论[M]严正,柳秀峰 译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3]吕万英,罗虹. 少数民族外语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171—175
  [4]廖冬梅. 新疆民汉双语现象与新疆社会发展之关系[D]新疆大学,2006.
  [5]叶小军,英语文化教学中藏汉双语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兼谈英语教学与国家文化安全[J]经济研究导刊,2014.03.
  [6]张虎,新疆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简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
  [7]阿不拉·艾买提,新疆双语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1999.08.
  [8]陳晓芸,巩固新疆双语教育成果 探索少数民族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8.07.
其他文献
摘要:公务员公共精神之缺失是转型期的我国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集体腐败行为多发、公正理念的缺乏、责任意识的欠缺和官本位的思想。当前公务员公共精神的缺失主要受自身因素、政府系统内外环境因素以及某些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培育公务员的公共精神路径需要个人内省、政府内外良好环境的塑造及社会力量监督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公务员;公共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内地股市已长大成人,未来不但应该继续为内地企业服务,更应该向外开放,引入外资企业上市,加强内地企业间竞争,提升内地企业的服务水平。 In the future, the mainland stock
期刊
摘要:通过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体育带给我们健身娱乐的同时,又体现了体育这个行业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体育;体育发展;经济价值  一、体育产业的发展  体育产业是指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振
谈到低碳经济,首先讲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在面临着两难选择:一个是要保护生存环境,一个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为什么说是两难选择呢?因为假如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生态环境,那么可
期刊
摘 要:提出了采用乙腈作为溶剂漩涡混合超声提取-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测定地奥司明中甲醇的方法。结果显示,提取方式选择漩涡混合提取5分钟加超声提取20分钟,提取率最高,甲醇浓度在0.05~2 mg/ml呈线性关系,甲醇的定量限为0.0042 mg/ml。在2个标准加入水平下进行回收率和精密度实验,加标回收率均处于98.1%~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1.95%。  关键词:地奥司明;
摘要: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触发其学习的内在潜力,促进学习不断深化,从而为以后的成长学习之路打好基石。小组合作教学也就是从发挥学生探究特质出发,以小组合作为纽带,充分地进行互竞互动,交流沟通,本文通过探究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概念及意义,着重分析其实施策略,使大家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在我们的周围,总能碰到这样一些人:遇到困难时,总是在唉声叹气,仿佛天要塌下来一般;做事情不顺利时,总是忿忿不平、抱怨不已,仿佛世界末日要来临一样.在抱怨中,很多人丧失了
期刊
孩时初学地理时,老师指着讲桌上的一个地球仪发问:“你们知道吗,我们国家的四面都有哪些邻居?”经他的循循善诱,我对相邻的国家产生了兴趣,开始读泰戈尔的诗,看高尔基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