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高功率固态功放组件自动测试系统设计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GaN的逐步成熟,基于其研制而成的高功率固态功放组件开始广泛应用于雷达发射机中。功放组件的性能参数对雷达的各项指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样针对它的测试也极为烦琐。文章基于Matlab软件开发测试软件,通过LAN接口、CAN总线实现工控机与测试仪表及待测组件间通信和控制,构建了一套可视化、自动化测试系统,规范了测试步骤、提高了组件的测试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与营养控制状态(CONUT)评分对老年早期远端胃癌全腔镜手术病人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行全腔镜胃癌切除术的老年早期远端胃癌病人126例,术前3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清白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计算SⅡ及CONUT评分。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
期刊
目的:探讨M-期磷蛋白8(MPP8)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50例色素痣组织中MPP8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MPP8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较色素痣组织高,且表达量与黑素瘤局部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结论:测定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MPP8蛋白表达,为患
期刊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吉林省电力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2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各31例。术中患者均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0.5μg/kg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输注0.3μg/(kg·h),手术结束
期刊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要求。红色文化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文化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标识。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大庆市为例,探究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举措。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层次较浅、红色文化产品缺乏创新性、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缺乏等问题。促进红
期刊
碳化硅(SiC)陶瓷是一种重要结构陶瓷,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冶金、化工、机械、航空及航天等领域。除此之外,SiC陶瓷还具有低密度、热性能稳定、低热膨胀系数、高热导率等优点,在电子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SiC陶瓷具有韧性低的缺点,影响了材料的加工性和可靠性。多晶SiC陶瓷中,受到杂质,第二相,晶界,气孔等影响,SiC陶瓷热导率远低于单晶SiC的理论值。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
学位
某大功率固态合成功放组件采用了空间功率合成技术,且热流密度较大,对组件的热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首先对散热进行理论分析,在固态合成功放组件散热设计中加入L型均温板实现三维空间内热量的快速传递;然后运用Icepak软件对功放组件进行仿真计算,提出了一种满足使用要求的散热结构;最后通过产品实测验证了该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类似功放产品热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目的 探究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和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EA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血流动力学
期刊
为提高离心机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针对现有控制系统监测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基于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和通信技术设计了一套离心机智能状态监控系统,达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期刊
文中详细分析了甘肃省陇南市官亭一带三叠纪金矿砾状矿体特征,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类,与大桥含金矿质角砾矿层成因上相似,都是由滑塌、风暴作用等形成的诱发破碎快速堆积,对大桥金矿硅质角砾成因解释,具有重要的理论实际意义。
期刊
增材制造是制造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中国将增材制造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对中国重点增材制造企业开展相关数据信息的调研统计,结合日常调研情况,从多个维度系统总结出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并对2023年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趋势展望。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增速放缓但仍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国产装备供给能力与海外认可度持续提升,典型应用场景推广加速,企业不断向综合化服务端发展,产业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