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替身”虚拟的不朽

来源 :商业价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终端”正在慢慢进化,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成为人类离不开的第二个大脑。这个大脑可以与其用户相匹配,可以根据这个用户的需求、想法、爱好、行为等作出响应,而且可以不断进行学习,越学越像用户本人。最后,这个智能终端就变成了一个“虚拟双胞胎”,成为这个用户的“替身”。
  

“替身”,杀手级App


  你可以设想,用你的智能手机和你的曾祖母对话。曾祖母不是早就离世了吗?没错,但是她有一个“替身”还在这个世界上——是“机身”而非“肉身”。你打开了你的智能手机,手机上列出一系列App,上面都是已经离世的亲人或者著名大人物。你按了一下你的曾祖母的头像,她的头像马上就跳到屏幕上。你跟她说:“早上好!”她就用你熟悉的声音回答你:“你好”,然后你们之间就可以开始对话了。在倾谈过程中,她会时而大笑、时而沉默,还会谆谆教导你做人的道理、为你解答你心里的困惑。这不就是你过去记忆中的曾祖母吗?如果你要遇到30岁时的曾祖母,你只需在手机上设定一个“30”,或者你想遇到80岁时的曾祖母,那么设定一个“80”,跳到屏幕上的活灵活现的曾祖母就是80岁时的曾祖母,面貌完全与真实的人一模一样。
  你是不是正在学习“相对论”,想请教一下爱因斯坦本人?这个也没有问题。你按一下你的手机上的爱因斯坦的App,爱因斯坦就出来了。你可以问他所有的关于相对论的问题,他都可以逐一详细地回答你。你甚至可以直接用中文跟他对话,爱因斯坦居然听得懂中文,而且讲得也非常流利!在这个App里的这位就是爱因斯坦的虚拟双胞胎!
  这样的应用场景并不是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里讲述的故事,而在一些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在不远的将来,这个App就将达到大众普及的程度。要做出这样的“替身”或者“双胞胎”,要使用很多新的科技,其中一个就是叫“人生全记录”。这个想法最初是美国微软公司的首席研究员高登·贝尔(Gorden Bell)提出的,他负责了一个叫“我的人生比特”的项目,把一个人的一生用数字形式全部记录下来。
  为了做成一个“替身”,你需要持续地把你的生命历程建立成数字日记或是电子记忆(e-Memory)。要做这件事并不困难,因为现在的存储器的价格已经再便宜不过了。20世纪90年代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硬盘的存储量只有10MB或者20MB,而今天的电脑所带的几百GB的硬盘已经非常普遍——价格更低,容量增长了上万倍。到了2020年,1TB的容量大概只要花上一杯咖啡的钱,而且可能可以放在你的手机里。到时候不到100元可以让你购买几百TB的储存空间,这个大小足以塞进几万小时的视频和几千万张照片。而且当硬盘的容量不够时,还可以通过“云存储”进一步扩展容量。有了这样的存储量,我们就可以把个人所有的视频、电子邮件、微信等的聊天记录、各种文件、照片、录音,甚至于把个人的体温、血压、睡眠状况、吃的食物等等全部记录下来,成为一种“人生全纪录”。
  为了把一个人的人生记录做得完善,需要在你出生后不久,就在你的头颈上套一个微型摄像头,把你周围遇到的人与事全部记录下来,伴随你的长大。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可以把许多微型而不起眼的摄影头、麦克风、位置跟踪器和其他传感器配戴在你的衬衫纽扣、挂件、领带夹、袖扣、胸针、表带、手镯、帽缘、眼镜框和耳环上。更先进的传感器甚至可以植入你的身体。谷歌公司的“智能眼镜”其实已经包括了这部分功能:它能每隔30秒拍摄一幅照片,你戴了这副眼镜,就把你每天看得到的、听得到的全部都记录下来了。
  人们每天都会失去一点记忆。留在人脑中的记忆也会慢慢改变和融并,而且这些记忆都是主观的、零散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电子记忆不会,这种“电子记忆”是一种完全客观的记忆。电子记忆不会忘掉任何事,它完全掌握你所做过的所有事。
  电子记忆用到了两项目前最热门的技术:“云存储”和“大数据”。
  云计算和云存储把你的信息从智能终端上解放出来。你走到哪,电子记忆就跟到哪,任何智能终端都可以用来进行存取,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你拥有的每个智能终端也都是“云”的一部分。云计算和云存储将带来一个单一且高度集成的电子记忆体验。所有的智能终端都会成为从电子记忆中进行回想时的存取点,而所有的智能终端也会成为电子记忆的信息来源,帮你录下所有的体验。
  这些记录下来的电子记忆成为一种个人“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和强大的模式识别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搜索、筛选任何你曾拥有过的知识、任何你曾进行过的对话片断、任何你曾瞄过一眼的文件、任何你收发的邮件和微信、任何你阅读过的书、任何你曾造访过的地方、任何你曾遇过的人。对这些个人大数据进行分析,就可以综合出关于这个人的特质、性格、长相、行为、爱好、习惯、生活方式、情绪反应模式等等,从而相当于提取出这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再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就可以把这些“精神”和“灵魂”灌到智能手机里,塑造成一个动态的、有一定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虚拟双胞胎”。
  使用这些“大数据”,你可以在死后仍留下一个虚拟的“你”。达芬奇、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和爱因斯坦都已经不在世上,但是他们的想法、作为和特质成就了某种不朽。你可能做不到像他们那样伟大,但是你的电子记忆,以及埋藏其中的想法、特质及模式,将能够通过智能终端具体表现出来,成为一个合成出来的你的“替身”,留传给后代,让未来的下一代的人能与之交谈与了解。
  这些大数据一经输入到智能终端或上载到云端平台后,无论你有空没空、心情好坏、是生是死,另一个“你”都可以成为生存的延续方式;而且后人也不必再去墓碑前拜祭悼念,随时按个App、打个“用户名”和密码便可以马上和“你”来个视频对话。这就成为“虚拟的不朽”。

“虚拟的不朽”


  小说家罗莉.法兰柯在2012年写过一部题为“爱的App” 的小说,是一部在生死与虚拟想象疆界穿梭的反转情书,讲的就是主人公无法自拔地与往生的外婆通信聊天的故事。里面有一段诗:
  “电脑万能?
  当逝者在虚拟空间重生,
  生者得到如上天赐予的安慰,
  这世界即将失控……
  空虚而疯狂的人们成天坐在电脑前面,
  只为了沟通与连结;
  然而,当悲伤、挫折、愤怒、哀痛来袭,
  虚拟世界能让亡者重生,让失物归还,
  我们是减轻了苦痛,
  还是终将丧失面对苦痛的能力,停止成长?”
  这位作家想象到了:如果一部智能终端,真的变成了“虚拟的不朽”,成为一个用户的“替身”和“双胞胎”,也有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人的记忆虽然不断会忘却,但是人往往是把不高兴的、痛苦的、负面的、感觉不舒服的人与事忘掉,从而使人感到愉悦和快乐。而把所有事情点滴不漏记下来,这样的电子记忆到底会不会对人的情绪和心理有一定影响呢?现在可能还难以回答。
  但是,毫无疑问,这样的“替身”会改变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如果真做得好的话,它会解放我们的创造力,改善我们的健康。它会改变我们和在世或已逝的挚爱之间的亲密关系,有可能大大扩大人类沟通的范围和维度。
  这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创新。一个智能终端形成了一种“虚拟的不朽”,那就是说,智能终端变成了“人”,那么“人”到底是什么呢?
  (作者张臣雄,在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大型高科技公司任首席科学家)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空旷的长途大巴站,我在等待前往海岛南部的大巴,早晨八点多等车的人不多,路对面隔一条马路就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洋海岸,没有漂亮的金色沙滩,只有一片又一片的火山碎石不断被海浪冲刷。留尼汪岛,最严酷和最高难度赛道  两天前,我刚参加了第22届留尼汪岛100英里长征越野赛,法语名字叫La Diagonale Des Fous,总长度172.6公里,累计爬升9900多米。这场比赛是2014年刚发布的全球
SLXL-3小型录井仪广泛用于开发井录井作业中,但在使用中有时会发生一些故障。结合仪器工作原理系统地归纳了在现场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现象,按仪器结构从气体分析单元、数
DSP即需求方(服务于广告主)平台,它整合了不同来源的在线广告资源,可以让广告主或者代理公司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来购买和管理。它相当于炒股软件与基金公司的合体。它的广告来源来自多方。SSP是与DSP相呼应的供应方(服务于媒体和出版商)平台,它负责优化媒体的库存销售。Ad Exchange 即“广告交易所”,它类似于证券交易所,是 DSP 和SSP的广告交易场所,从每笔交易中收取佣金。它同时也是DSP
油气组分综合评价仪是一种常见的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分析仪器,在发现和评价油气层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快速、准确排除油气组分综合评价仪在日常使用中所出现的故障,针对仪器几
沟通能力是班主任的核心能力,这是由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决定的。从调查班主任沟通能力现状可知:班主任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小学班主任的沟通能力参差不齐;无论是出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