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蕊不能正常生长和产生有活力花粉粒的现象.利用雄性不育突变体开展杂交育种工作,是快速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目前,通过杂种制种已大幅度提高了水稻(Oryza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等作物的产量.大豆(Glycine max(L.)Merr.)作为自花授粉作物,通过人工去雄生产杂交种子不仅困难而且经济上不可行.由于适用于杂交种生产的不育系资源短缺,目前大豆还没有实现大规模杂种优势利用.因此,快速实现大豆杂种优势利用迫切需要鉴定稳定的大豆雄性不育系统.本文总结了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genic male sterility,GMS)突变体及不育基因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和玉米中已报道的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从反向遗传学的角度,为大豆核雄性不育基因的鉴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