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成为主体,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促进思维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优化课堂;提高效率;培养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和乐趣是成功的第一位导师。”新课改教材也着重强调从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去创造有趣的情境,去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等,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多媒体教学为数学这一“思维的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平台”,可以把枯燥的概念、计算等直观地展示,把传统教育的不足进行弥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下面,就从我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一谈运用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师的积极作用。
  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数学效率得到提高,促进思维发展,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是难以提高的,但教学运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图文、声像、运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把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激发起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求知的欲望。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多媒体的丰富信息的展现,培养了小学生的认知兴趣,更好地进行学习。循环小数一课中,由于循环小数的概念不易描述,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循环小数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制作了一段动画,把我们所熟知的“老和尚讲故事”的故事以动画画面配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听了以后都笑了,觉得很有趣,并进而初步认识到这样的现象就是循环现象,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数学中也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为新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而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在学习数学时,提出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思维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环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如: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观看、实践、总结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此外,在教学中,多媒体不能过度使用,要恰当地运用,要用的精当,需要用就用,不需要用就不要强用.否则会适得其反的,用要用在关键处,在解决重、难点时使用,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样使用,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三角形的知识,在讲课之前,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有三角形的物体吗?”学生想一会然后纷纷举手回答,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现实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然后教师又问:“三角形为什么在生活中运用这么多?三角形有什么特殊功能吗?”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掌握了三角形的这一特征,进行了理解和记忆。再如:在分析“一辆卡车6米,每分钟行驶120米,用了4分钟穿过一条隧道,问这条隧道多长?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卡车通过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开始,在隧道里跟随车头同步出示卡车的路线,直到卡车驶出隧道为止,学生看完后,很快列数算式:隧道长度=卡车4分钟行驶的路程-卡车的长度。这样,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采用直观演示,与教师讲解,学生的观察结合起来,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助于突破难点,从不同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了知识。
  三、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授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新课改中也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調动起来,自主地去学,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继而延伸、拓展、创新。例如在一年级“9 几”的教学中,凑“十”是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十”是如何凑出来的,可以借助PPT“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的“动作路径”功能,把“脸谱”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小组探究体会到把2个脸谱中的一个移到圆圈中,与9个合在一起正好是10个,再用10加1就简便多了。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图片的移动外,还配合了算式的转化过程,增强感性认知的同时加深理性的理解。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千方百计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要经过作业的批改或考试才能了解到教学效果,可是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检查验证教学效果,使学生当堂就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就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情况,及时反思,做好下一步的教学调整、完善,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持久性较差,容易分散注意力,只有不断地刺激他们,他们才会高度集中,多媒体教学,就能做到不断变换练习,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知识。如:“角的度量”中,直接从白板的数学工具中调出量角器教学测量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容易地学会了测量方法。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马上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演示,教学效果很快检测出来。
  五、 结语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是课改中,课堂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使用多媒体调动了学生的眼、耳、手的多种感官,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传统的教学,多媒体的使用,显示着不可比拟的巨大魅力,对学生学习具有内在的感染力、吸引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旭.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4):186.
  [2]周芹.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3(64):63-64.
  作者简介:
  郭庆杰,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高坎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几何概型中关于角度与长度两种测度的选择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主要是由于没看清考查对象、没抓住几何概型特性中“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这个本质要求造成的。教学中要强调考查对象,引导学生理解几何概型基本事件等可能出现的特性加以区别,多举实例,防范出错。  关键词:几何概型;等可能性;角度与长度两种测度  几何概型是高中阶段比较重要的概率类型,通常学生掌握较好。但在涉及到底用长度还是角度作为测度
目的:探讨复杂类型布-加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分型及最佳介入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共11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布-加综合征病例,综合超声、CT、MRI和血管造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情况及与CNV的关系,探讨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CNV的抑制作用。方法(1)Sprayue Dawley (SD)大鼠角膜碱烧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人发展的品格和技能。它是学生已有知识、技能、态度等等方面的结合体。是可以伴随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是可以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达到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同样影响着学生的个人素养。本文主要讲述了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