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志》鼠类灾异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来源 :历史教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axi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类的各种异象、与人类的共生关系以及对人类的各种危害,原本只是一种自然和生物现象.在孔子和儒家思想影响甚至控制之下,正史编纂者对这种自然和生物现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取舍和文化上的阐释,这些阐释成为中国历史主流思想的一部分,并一直传承.然而,魏晋南北朝之后,随着水旱灾害和鼠疫疫病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对于鼠类活动的记载,生物性的、非文化的部分越来越多、占比越来越重,特别是在清代西南地区鼠疫的冲击之下,终于完成了由文化向自然的转型,只不过这一转型的代价实在过于惨重.
其他文献
为杜绝既往侨汇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流弊,战后,华南侨乡官方侨汇机构试图采取武装护汇、定点取款、凭保取款、预存印鉴、三家联保、取消邮政委托代理、从严设立代理处等一系列措施来建构新的官方侨汇信用体系,以防控和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侨汇安全,维护侨汇信用.然而,这些措施导致侨乡民众领汇的手续繁难,增加了隐性汇兑成本,损害了侨乡民众的经济利益,引起华南侨乡社会舆论的激烈反弹.侨汇逃港成为可供华南侨乡民众选择的与之博弈的有力经济手段.随着内战爆发,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导致战后新建的官方侨汇信用体系的瓦解和崩溃.
改变人类生活状况的疫情刺激各种学科的研究者关注人类生命状态,在关爱生命的主导意识中,在人与病毒共存的人类共识基础上,开展医疗社会史研究,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成果的同时,也为防治疫情献言,颇有现实意义.本文拟从瘟疫史、公共卫生史两个研究方向领域和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法展开论述.瘟疫史研讨的必要性自不待言,它的内涵及人类如何预防,如果出现瘟疫大流行,人类怎样走出困境,寄希望于瘟疫史研治专著给出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建议.公共卫生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公共卫生在国家安全中的极其重要地位如何实现,公共卫生系列